文章
杏林專欄 > 博客 > 林慶順教授 > 葛森療癌法

葛森療癌法

27-02-2019

葛森療癌法

上禮拜一位失聯許久的朋友寄來一個電郵,詢問「葛森療法」。

我做了一些相關的研讀之後,覺得有必要把它介紹給讀者。尤其是如有人正考慮選擇此一療法,希望他能在看完此文之後,才做最後決定。

「葛森療法」是馬克思葛森(Max Gerson,1881-1959)於1920 年代為治療自己的頭痛而創立。不久後,它的主要治療對象為結核病患。目前,它最廣為人知的治療對象是癌症。

葛森認為,癌細胞會產生大量毒素,而肝臟為了清除這些毒素,會不勝負荷。所以,葛森療法的重點就是要分擔清毒的工作(也就是所謂的「排毒」),同時恢復和保持健康的肝功能。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1)嚴格控制飲食,(2)補充營養,和(3)用咖啡灌腸。

嚴格控制飲食的做法是,病患必須素食至少6週,吃特定的水果和蔬菜,而這些蔬果必須是生吃,或用本身的汁液燉煮。鹽或任何香料都不允許。亞麻籽油是唯一可以加入烹煮的油,而鍋具絕不可以是鋁製的,只能是鑄鐵。除此之外,病患必須每天13小時,每一小時喝一杯新鮮配製的果菜汁。而果菜汁的製做必須是將水果和蔬菜用壓碎的,而不是用果汁機打碎。此一特製的「葛森果汁機」在當時(六十幾年前)是賣150美金一台。

補充營養的做法是(1)服用碘化鉀,維他命A,C,及B3,胰島腺酶,及胃蛋白酶,和(2)注射粗製的生牛肝萃取物及維他命B12。

咖啡灌腸的做法是,用剛煮好的咖啡(不過濾),將其從肛門灌入直腸及大腸。這需要自己做,每天做一到四次。

 

 

此一療法是真的有效嗎?

在1946年和1949年,兩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文章總結,此一療法是沒有價值的。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審查葛森1947年的10個病歷及1959年的50個病歷,得到的結論是,此一療法沒有任何好處。

在1972年及1991年,美國癌症協會曾兩度公佈對此一療法負面評估的聲明,強調其功效缺乏科學證據。

「葛森療法」從未通過美國FDA的審核,所以它在美國是非法的。

馬克思葛森死於1959年。他的女兒在1977年在加州聖地亞哥設立葛森研究所(Gerson Institute)。此一機構的宗旨就是推廣「葛森療法」。它提供教學課程,販賣產品,並且經營兩家診所。在墨西哥的診所,收費為每一星期療程5千5百美金,至少需兩星期。在匈牙利的診所,其收費為兩星期療程6千5百歐元。

在1979到1981兩年期間,有10位病患被送進聖地亞哥地區的醫院接受治療。他們共同的病歷是在發病前一周內接受「葛森療法」(9人癌症,1人紅斑狼瘡)。其中有9人是在墨西哥的葛森診所做治療,另一人則是在自己家裡。他們共同的症狀是敗血症。而從其中9人的血液分離出Campylobacter fetus(胎兒彎曲菌),另一人則從腹腔液分離出同一細菌。因為此菌通常是牛羊特有的(會引發流產),所以推測這10位病患的敗血症是源自於服用(吃或注射)受細菌污染的生牛肝。另外,這10位病患中,有5位因極端低血鹽而昏迷,而低血鹽可能是因為飲食禁鹽或因為咖啡灌腸。有一病患於1周內死亡。

去年3月6日澳洲新聞報導“The Wellness Warrior”(健康鬥士)去世的消息。這位鬥士的本名是Jessica Ainscough,生於1985,死於2015,享年30。她在22歲時(2007年)被診斷出左手罹患epithelioid sarcoma(上皮樣肉瘤),需要截肢。但她決定採用「葛森療法」,並且設立“The Wellness Warrior”網站,來報導治療的進展及提供醫療建言。此網站受到廣大的歡迎,使她有六位數的收入。她的報導總是正面,儘管所附上的相片都避免露出左手。她的母親也在2011年被診斷出罹患乳癌,也決定採用「葛森療法」,結果兩年後死於乳癌。

讀者如上網搜尋,保證會看到一大堆鼓吹「葛森療法」的資訊。這當然也包括了許多台灣的團體及個人提供的「互助」啦,「日記」啦,等等。

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主要是提供科學的證據,希望能讓面臨決擇的人,不是一面倒地聽到「有效」,而做了可能會後悔的決定。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檢查】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黎逸玲醫生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