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3期鼻咽癌康復者 治癌要及時

3期鼻咽癌康復者 治癌要及時

06-10-2017

鼻咽癌康復者Victor,由2012年的平安夜完成治療至今接近5年。「我當自己已康復了。」(陳偉能攝)

鼻咽癌康復者Victor,由2012年的平安夜完成治療至今接近5年。「我當自己已康復了。」

回想因左頸的隆起一大塊首次求醫,兩個多月見腫瘤愈來愈大仍未確診,等了又等的焦急心情,決定盡快治療。這一決定,讓他打贏了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場仗。

20125月初,Victor照鏡子,赫然發現左邊頸部腫脹,雖沒感到半點痛楚,隱隱覺得不妥。他到家附近診所求醫,被指是淋巴核發炎,處方抗生素,但服了10天未見好轉反而更腫,最後需驗血,結果是鼻咽癌指數「爆晒燈」:「比正常高八、九倍,診所醫生即刻寫紙,我當日下午去睇耳鼻喉專科,做了初步內窺鏡檢查,醫生指好大機會係鼻咽癌。」他當時腦袋一片空白。

然後是連串到政府診所抽組織、抽「細針」(即抽頸部淋巴組織化驗),兩星期睇報告。

報告上鼻組織同淋巴組織都找不到癌細胞,Victor開心了一陣子,但醫生指有時抽一次組織未必抽到,需再抽一次細針,於是又要再等兩星期。這次傳來壞消息,驗出有鼻咽癌,轉介1星期後去政府醫院見腫瘤科。

鼻咽癌康復者Victor認同運動可抗癌,早陣子他與其他癌症康復者一同到台灣環島單車遊。

(被訪者提供)

10次化療+35次電療

終於他在6月底確診鼻咽癌三期,之後做了10次化療加35次電療,但都未能完全消滅癌細胞,之後再加4次強力電療都無效,最後在同年平安夜做手術切除左邊頸部淋巴組織,完成整個療程。「期間瘦咗40幾磅,體重由170磅跌至120磅,原來屁股無晒肉,坐得耐會痛。」

Victor最初是在政府診所確診,亦已安排於政府醫院做治療,不過他最後選擇在私家醫院治療。「主要原因是等得太耐,整個過程由懷疑至確診癌症,中間經歷了兩個多月。問醫生大約幾時會真正開始治療,他說大約8月頭會開始,即要等多1個月才開始,當時想盡快治療,因為腫瘤明顯比5月時大了,心好驚。」他看私家耳鼻喉專科醫生,翌日進行MRI(磁力共振)和Pet Scan(正電子掃描),當晚已有報告,原來他鼻咽位置有兩個腫瘤,一個5cm、一個3cm,確診第三期。

私家醫生向他分析完病情,下周便正式開始療程,由確診至首次治療前後不用1星期。

治療過程他說極痛苦,因為受化療和電療的影響,治療期間喉嚨潰爛,無口水分泌,引致吞嚥困難;同時味覺受影響,吃東西感覺有怪味,吃肉類全部變了腐肉味,吃完隨即嘔吐,一日嘔十幾次。「那時我怎過渡?幸好我比較正面,唔俾自己死,咪飲營養奶,以此來吊命。又發覺食西瓜雖有發泡膠味,但算無咁大陣味,可一日食一粒。」

在化療及電療期間,Victor覺得所有肉類都有一陣腐爛味,吃進口中後隨即嘔吐。(曾耀輝攝)

醫療費用70

Victor完成所有療程後也有到政府醫院跟進其後病情,因為醫療開支實在沉重,在私家看醫生及做療程已用了約70萬元。「幸好買了保險支付,我常想若我沒有買保險,只等政府醫生,麻煩可能更大,也不想等太耐,感覺很折磨。」

電療的後遺症是影響了他的頸部纖維化,活動受限,他多打羽毛球及踩單車,強化頸項肌肉。大病一場,他的頓悟是:要活在當下。「親身與死亡那麼接近,以前我是工作狂,埋首工作、壓力大、愛夜睡;現在懂得安排好些,放開下心情。」

經歷等待治療之苦,Victor覺得配套方面,政府醫院可以做得好些。「政府醫院除了會安排療程外,還會安排其他周邊配套,例如牙醫、營養師、言語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和內科等等,如果在等候時間上能夠壓縮多一點就更加好了。」他期望醫療輪候時間有改善,受惠的始終是病人。

撰文:

周美好

 

來自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918657/

 

加快治療和用藥步伐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表示,癌症病人要把握時間,不要錯過黃金治療期。(車耀開攝)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也是癌症康復者,他說:「感恩生活在香港,整體公共醫療都做得好,但無奈是癌症治療發展的速度,似乎比行政速度快,10年前肺癌治療方案不多,但現今治療肺癌的有效醫療及存活率比過往提高。惟醫管局在審批新藥與歐美國家核准時間上有差異,病人使用某些新藥需轉向私家醫生,再透過申請才可使用合適藥物。」

至於治療方面,他說未必每位病人都能如Victor般有能力選擇向私家醫生求診,尤其一些基層病友,只能等待。但一些病情不能久等,或一些個案錯過了治療的最好時機,使病情惡化。「這方面政府可以做好些,給予癌症社群更多支援。」他指一般新症第一次治療排期約等候為32日。

創新癌症策略研究小組建議3個方案來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療歷程及成效,包括:一、加強整合治療護理服務,設立以地區為基礎的綜合癌症護理中心,使患者能夠在居住地區鄰近獲得所有需要的服務。二、加強癌症藥物的可及性(即病人可承擔的價格,安全和實際地獲得適當藥物)。三、在病者治療過程中,聯繫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及紓緩治療等界別。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轉移性大腸癌未必是絕路 做好後線治療規劃 平衡療效與副作用 助患者延長壽命並具生活質素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但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以致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有擴散,又或康復後復發並出現轉移。幸 […]
【活動花絮】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醫生講座及乙型肝炎快速檢測站
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於2025年7月12日與地區合作伙伴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 及 癌症資訊網,舉辦了醫生講座及乙型 […]
【華乳消息】第二炮重磅預告!《中調乳順》書展簽名會・解鎖中西醫抗癌智慧
由多位中西醫師聯合著作的《中調乳順:中西醫攜手戰勝乳腺癌大小事》,將於香港書展首度亮相!🎉 📚 中西合璧,共建 […]
保誠「住院保障調查」:不足四成受訪者有信心應付突發醫療開支僅29%擁有住院現金保障
• 多達六成已購買醫療保險的受訪者表示,對持續上升的醫療保費感到憂慮,反映 出大多數人對現有醫療保障的信心不足 […]
晚期照顧心連心 以人為本共同行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於7月10日發表《晚期照顧心連心 以人為本共同行》研究報告,就改善香港的晚期照顧政策提出 […]
港大醫學院開展全球領先基因相關治療臨床試驗以根除乙型肝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腸胃肝臟科研究團隊率先開展多項臨床試驗,針對創新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基因相 […]
鼻咽癌治療新突破:JUPITER-02療效倍增 促請盡快納入藥物安全網助低收入患者
【2025年7月10日,香港】鼻咽癌治療迎來歷史性突破,臨床研究證實,免疫治療結合化療的新方案顯著延長鼻咽癌患 […]
香港醫療制度壓力漸增 逾百跨界專家代表齊聚研討重大疾病醫保對策
由香港創新醫療學會及香港醫社基金會合辦的「探索香港未來:重大疾病醫保研討會2025」今天順利舉行。約150位來 […]
研究證「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助減患者困苦程度及家庭問題 總結 10 年成果 啟發癌症服務新導向
面對癌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為了全方位支援癌症患者及其家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防癌會 […]
【有誰共鳴】 嘉賓:余思遠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余思遠最近在商業電台節目《有誰共鳴》中分享了他的故事。他揭示了學醫背後那段孤獨而又艱辛的旅程 […]
【有誰共鳴】 嘉賓:Christine Fok
Christine 發現患有四期胰臟癌時,未有即時向相依為命的爸爸道明一切。爸爸看見她日漸消瘦,她也辯稱自己減 […]
【有誰共鳴】 嘉賓:黎逸玲醫生
《有誰共鳴》節目有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醫生同大家分享行醫二三事。 有些人會覺得醫生每日面對生死,可能早已沒甚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