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肺癌免疫治療藥納關愛基金 團體料僅200人受惠冀擴大資助

肺癌免疫治療藥納關愛基金 團體料僅200人受惠冀擴大資助

04-10-2020

肺癌免疫治療藥納關愛基金 團體料僅200人受惠冀擴大資助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希望政府擴大免疫治療藥物的資助範圍。(受訪者提供)

本港每年錄得約5000宗肺癌新症,大部分病人確診時已屆晚期,免疫治療藥物近年為晚期病人帶來曙光,但治療費用昂貴,基層病人難以負擔。最近政府首次將免疫治療藥物納入關愛基金資助,作為肺癌的一線治療藥物,有團體指,有關資助只適用於部分特定條件的晚期病人,估計每年僅約200名肺癌患者受惠,希望政府擴大資助不同類型的肺癌患者。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創辦人吳偉麟表示,現時約90%的癌症新症病人依賴公營醫療服務,但並非所有癌症藥物均受政府資助,不少新型癌症治療藥物屬自費藥物,例如免疫治療藥物。他說,自費藥物令草根階層望而止步,失去求生選擇,而政府今次終將免疫治療納入關愛基金資助,但只適用於特定的晚期肺癌患者,料僅200人受惠,仍有1000多名不適用的晚期病人無法獲資助。他希望關愛基金可加快納入更多新型藥物,並擴大受惠群組。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林美瑩表示,本港每年約5000宗肺癌新症,約一半患者不適合使用標靶治療療法,免疫治療療法的出現令此群患者不再局限於化療一項選擇。她指,免疫治療療法在國際研究上被證實適用於多種癌症,療效顯著,用於一線治療可大大提升晚期肺癌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存期。
文章來自: 東網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轉移性大腸癌未必是絕路 做好後線治療規劃 平衡療效與副作用 助患者延長壽命並具生活質素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但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以致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有擴散,又或康復後復發並出現轉移。幸 […]
【活動花絮】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醫生講座及乙型肝炎快速檢測站
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於2025年7月12日與地區合作伙伴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 及 癌症資訊網,舉辦了醫生講座及乙型 […]
【華乳消息】第二炮重磅預告!《中調乳順》書展簽名會・解鎖中西醫抗癌智慧
由多位中西醫師聯合著作的《中調乳順:中西醫攜手戰勝乳腺癌大小事》,將於香港書展首度亮相!🎉 📚 中西合璧,共建 […]
保誠「住院保障調查」:不足四成受訪者有信心應付突發醫療開支僅29%擁有住院現金保障
• 多達六成已購買醫療保險的受訪者表示,對持續上升的醫療保費感到憂慮,反映 出大多數人對現有醫療保障的信心不足 […]
晚期照顧心連心 以人為本共同行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於7月10日發表《晚期照顧心連心 以人為本共同行》研究報告,就改善香港的晚期照顧政策提出 […]
港大醫學院開展全球領先基因相關治療臨床試驗以根除乙型肝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腸胃肝臟科研究團隊率先開展多項臨床試驗,針對創新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基因相 […]
鼻咽癌治療新突破:JUPITER-02療效倍增 促請盡快納入藥物安全網助低收入患者
【2025年7月10日,香港】鼻咽癌治療迎來歷史性突破,臨床研究證實,免疫治療結合化療的新方案顯著延長鼻咽癌患 […]
香港醫療制度壓力漸增 逾百跨界專家代表齊聚研討重大疾病醫保對策
由香港創新醫療學會及香港醫社基金會合辦的「探索香港未來:重大疾病醫保研討會2025」今天順利舉行。約150位來 […]
研究證「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助減患者困苦程度及家庭問題 總結 10 年成果 啟發癌症服務新導向
面對癌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為了全方位支援癌症患者及其家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防癌會 […]
【有誰共鳴】 嘉賓:余思遠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余思遠最近在商業電台節目《有誰共鳴》中分享了他的故事。他揭示了學醫背後那段孤獨而又艱辛的旅程 […]
【有誰共鳴】 嘉賓:Christine Fok
Christine 發現患有四期胰臟癌時,未有即時向相依為命的爸爸道明一切。爸爸看見她日漸消瘦,她也辯稱自己減 […]
【有誰共鳴】 嘉賓:黎逸玲醫生
《有誰共鳴》節目有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醫生同大家分享行醫二三事。 有些人會覺得醫生每日面對生死,可能早已沒甚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