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 病徵:腫瘤不痛明顯消瘦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 病徵:腫瘤不痛明顯消瘦

23-08-2022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 病徵:腫瘤不痛明顯消瘦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 病徵:腫瘤不痛明顯消瘦

身體滿布淋巴管及淋巴腺,微細的淋巴細胞會在各個器官和組織遊走,肩負抵抗病菌感染的職責。可是當淋巴細胞發生腫瘤突變,有機會形成淋巴瘤,亦即淋巴癌。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是淋巴癌中常見的類型,Stella在22歲確診,當時以為普通的感冒,始料不及會如此年輕患癌。


年輕患者:15cm的淋巴腫瘤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患者Stella,發病時為2013年,當時她正在讀大學,有段時間咳嗽得劇烈,長達一個多月,期間有向家庭醫生求診,初時只說是普通的感冒。「我說有一點心口痛,醫生都不以為意,只處方了一些止痛藥給我。這段時間我一直有求醫,但總是無法痊癒,轉看另一位醫生,他寫紙我照肺X光,發現心臟與肺附近有一個黑影,估計是一個約15cm的腫瘤,當日我已馬上入急症室。」

事後回想,她確診DLBCL也有不同徵狀,包括晚上身體熱得難以入睡,開冷氣也大汗淋漓。第二是心口痛,心口上的位置腫脹到連鎖骨也消失,而且咳嗽不斷和氣喘。

▲根據2019年數據,本港每年約有1,000多個淋巴瘤新症,900幾個屬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在致命癌中位列第八位。
▲根據2019年數據,本港每年約有1,000多個淋巴瘤新症,900幾個屬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在致命癌中位列第八位。

自體骨髓移植後有好轉

那時她僅得22、23歲,如此年輕從沒想過是患了癌症。入急症室後隨即留醫,兩星期內做了不少檢查,也抽取了組織化驗,終確診淋巴癌。「家中成員沒有患癌的病史,完全沒想過咁細個會生Cancer,醫生跟我說時,難以接受,感覺是無可能!」

隨之而來是連串的治療,Stella接受了6次化療及6次標靶藥治療,完成這次療程後,腫瘤已縮到小至5cm,她以為已無事,也重返校園繼續學業。惟兩個月後,她突然出現嚴重肺炎,再次入院,不幸地腫瘤又再次變大,需進行第二綫化療,效果一般,需進行自體骨髓移植。隨後身體狀況有好轉,癌細胞幾乎全清除,再經過約20次電療後,歷時一年的治療終告一段落。

Stella病癒後,明白到起居生活飲食需均衡,作息有序,間中會做Gym及出海玩水上活動,盡量做到Work Life Balance。(被訪者提供)
▲Stella病癒後,明白到起居生活飲食需均衡,作息有序,間中會做Gym及出海玩水上活動,盡量做到Work Life Balance。(被訪者提供)

開設專頁助同路人

此事已過了8年,Stella的生活早已回復正軌,畢業後投入社會工作。只是當時的腫瘤太大,直至今日,該位置仍不時有「戚戚痛」。「醫生指屬正常,因腫瘤大會結痂,痂會有記憶。自己會有點心理壓力,擔心會復發。」

她直言淋巴癌不是太多人認識,近年也見到不少年輕至二十多歲的確診患者,防不勝防。「大家都會覺得年紀大才會有癌症,不會意識到年輕人也有機會罹患。患病很多時與情緒壓力有關,我以前讀書好大壓力,生活作息很差,捱更抵夜不睡覺,情緒又麻麻,我想這都是一個影響因素。」

大病一場,Stella在社交平台開了一個專頁,分享自己的確診經過、治療過程,得到網民頗大回響。「獲不少癌症病人查詢及留言,分享治療經過,甚至是互相鼓勵。有時候我都未必幫到他們(癌症病人)很多,但在傾談的過程中,能令大家紓壓。」

▲ 因為網上專頁Stella獲邀出書,又因為著作認識了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加入了癌症資訊網工作。(被訪者提供)
▲ 因為網上專頁Stella獲邀出書,又因為著作認識了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加入了癌症資訊網工作。(被訪者提供)

醫生:急性淋巴癌DLBCL

淋巴癌是血癌一種,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指出,它泛指幾種疾病:第一種是淋巴瘤;第二種是白血病;第三種是骨髓瘤。淋巴瘤中分慢性和急性,急性中以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最常見,半數患者屬此類。

DLBCL是急性淋巴瘤,此類B型淋巴腫瘤生長迅速,徵狀包括頸項、腋下及腹股溝淋巴脹大、晚上入睡流夜汗、明顯消瘦和發燒等,病人因此易察覺患病於是求診。「這些淋巴瘤是不痛的,部分B型淋巴結會在胸腔裏出現,體積大至十多厘米,此時患者會有心口頂住、氣喘甚至會咳血。此外,亦有生長在淋巴結以外的地方,如胃、十二指腸,這些在診斷時會有困難,可能會誤以為是胰臟癌,可透過照胃鏡,抽組織化驗進一步確診。」

▲根據2019年數據,本港每年約有1,000多個淋巴瘤新症,900幾個屬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在致命癌中位列第八位。
▲根據2019年數據,本港每年約有1,000多個淋巴瘤新症,900幾個屬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在致命癌中位列第八位。

特殊位置更須留神

一般認知DLBCL多在淋巴結上發生,也可在其他位置出沒,如在十二指腸及腸道,情況罕見。「處理十二指腸或大腸的淋巴瘤,與頸部的淋巴瘤不同,治療上要更加注意,原因化療對淋巴瘤很有效,本是好事,但當用藥腫瘤溶化得快,有機會出現腫瘤溶解綜合症;而且十二指腸或大腸的淋巴瘤溶解時,有機會侵蝕入血管,會流血及穿破,造成急性腹膜炎。」

不少人有頸結節問題,會否與淋巴瘤混淆?詹醫生解說:「結節多在傷風感冒後脹大,但這些結節會有痛感,與淋巴瘤一般不會痛楚不同,用手觸摸會感到是可以捽來捽去,內裏如擦膠般可移動。」

▲ 復發或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新療法CAR-T細胞治療,在本港未列入藥費資助,病人盼政府能納入藥物名冊安全網,為有經濟困難的患者提供援助。(被訪者提供)
▲ 復發或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新療法CAR-T細胞治療,在本港未列入藥費資助,病人盼政府能納入藥物名冊安全網,為有經濟困難的患者提供援助。(被訪者提供)

療效不彰或需骨髓移植

要確診DLBCL必須取組織化驗,此症從顯微鏡可見腫瘤結構是遍地淋巴細胞。雖然DLBCL是急性疾病且有致命危險,但有機會可根治,以第一綫治療CD20抗體混合化療,60%年輕患者可達致完全溶解腫瘤;惟5%至10%病人接受此療法未必理想,療程做了五、六次腫瘤又告長大,表示腫瘤對治療有耐藥性。

復發病人要視乎年紀及身體狀況,是否適合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適合做移稙、65歲以下人士也無其他併發症問題,會接受第二綫的標靶藥物加化療,控制病情後,會進行自體的骨髓移植。年紀大者,做骨髓移植危險性較大,會接受第二綫治療,多是混合標靶或加減化療療法。復發加上耐藥病人,對治療反應較差,可能僅得半年存活率。

骨髓移植有兩種:一、自體骨髓移植;二、異體骨髓移植。「自體顧名思義是自己俾自己,患者接受高劑量化療,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影響骨髓自身的幹細胞,結果可能是癌細胞消滅了,骨髓卻空洞洞,未能製造正常的血球,沒了白血球和血小板,容易受感染、流血最終失救。避免以上發生就要進行骨髓移植,讓身體幹細胞正常製造血球。」

▲ 全身也有淋巴匯聚,就連腸胃也有淋巴集結。
▲ 全身也有淋巴匯聚,就連腸胃也有淋巴集結。

療法推陳出新提高存活率

詹醫生指出,自體骨髓移植就是病人提早提取幹細胞,後再進行高劑量化療。部分病人不適宜自體骨髓移植,如白血病患者,便需要接受異體骨髓移植,通常是來自兄弟姊妹,如今家庭生育少,於是要來自非親屬的異體骨髓移植。喜訊是現今已發展至半相合技術,父母與子女有一半基因一樣,兄弟姊妹也有機會有半數基因脗合,這也足以進行骨髓移植。

詹醫生預計免疫治療用於DLBCL上會愈見蓬勃,淋巴瘤近年有新療法,為患者帶來希望,包括CD79b免疫治療組合及CART-T細胞治療,CART-T細胞治療較特別之處是需要用到病人的T細胞作基因改造,當DLBCL病人已反覆復發了多次,類似晚期階段會考慮採用這治療方案。

「淋巴癌在第一綫治療都有六成病人可治癒,相較固體腫瘤的癌症治癒率更佳,未來將有更多新療法新藥物可選擇,淋巴癌的存活率更見樂觀。」

▲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表示,癌症患者多屬年長人士,惟淋巴癌十多二十歲的患者也非罕見。(黃建輝攝)
▲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表示,癌症患者多屬年長人士,惟淋巴癌十多二十歲的患者也非罕見。(黃建輝攝)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原文連結: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 病徵:腫瘤不痛明顯消瘦

城中活動

2025-08-24 2:30 下午 「癌症病人北上就醫」講座
2025-08-02 2:00 下午 【癌症講座】肝癌營養知多D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鼻咽癌治療新突破:JUPITER-02療效倍增 促請盡快納入藥物安全網助低收入患者
【2025年7月10日,香港】鼻咽癌治療迎來歷史性突破,臨床研究證實,免疫治療結合化療的新方案顯著延長鼻咽癌患 […]
香港醫療制度壓力漸增 逾百跨界專家代表齊聚研討重大疾病醫保對策
由香港創新醫療學會及香港醫社基金會合辦的「探索香港未來:重大疾病醫保研討會2025」今天順利舉行。約150位來 […]
研究證「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助減患者困苦程度及家庭問題 總結 10 年成果 啟發癌症服務新導向
面對癌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為了全方位支援癌症患者及其家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防癌會 […]
【有誰共鳴】 嘉賓:余思遠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余思遠最近在商業電台節目《有誰共鳴》中分享了他的故事。他揭示了學醫背後那段孤獨而又艱辛的旅程 […]
【有誰共鳴】 嘉賓:Christine Fok
Christine 發現患有四期胰臟癌時,未有即時向相依為命的爸爸道明一切。爸爸看見她日漸消瘦,她也辯稱自己減 […]
【有誰共鳴】 嘉賓:黎逸玲醫生
《有誰共鳴》節目有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醫生同大家分享行醫二三事。 有些人會覺得醫生每日面對生死,可能早已沒甚感覺 […]
【有誰共鳴】 嘉賓:音樂治療師 Hugo
音樂治療師 Hugo 細細個嘅時候,並唔係大家想像咁鍾意音樂。後來有一年喺英國讀書,開始摸索自己喜歡嘅音樂⋯⋯ […]
一場充滿活力與熱情的慈善足球賽,周庭譽醫師代表溢晞醫務中心出席,親自頒贈支票,這份善款將用於支持初心慈善體育協會推動更多相關專注於癌症患者、康復者及照顧者的活動
一場充滿活力與熱情的慈善足球賽,周庭譽醫師代表溢晞醫務中心出席,親自頒贈支票,這份善款將用於支持初心慈善體育協 […]
在雷暴警告的陰影下,天公卻為我們帶來了美麗的陽光,賽事不僅精彩絕倫,更讓人感受到團結的力量!
今天,一群專科醫生不僅在診所裡展現專業,還在球場上展示了他們的另一面!這次活動旨在支持 #初心慈善體育協會— […]
顧問醫生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抽出寶貴的時間支持「Easy Ask」醫事問義務查詢計劃
在香港面臨經濟挑戰的背景下,我們的病人組織同樣受到不小的影響。隨著經濟環境的不穩定,資源變得愈加緊張,這使我們 […]
在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愛跑友主持人劉Sir的引領下,我們體會到生命的無限可能。
作為一名癌症康復者,劉Sir以跑步作為生活的起點,鼓勵每一個人勇敢向前,因為”生命影響生命R […]
衷心感謝Morris及保誠保險TopGear團隊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與大家交流!🌟
昨晚,#癌症資訊網 創辦人吳偉麟先生有幸與一眾年輕保險從業員聚會,分享本機構的使命、核心價值及未來願景。 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