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我要讚讚你:抗癌鬥士同病相勉 / 東方日報

我要讚讚你:抗癌鬥士同病相勉 / 東方日報

08-03-2012

 癌症損害健康,卻未打倒人生,曾患鼻咽癌的吳偉麟(Alan),病愈後建立網站提供癌症資訊,又為病人組織攝影活動,舉辦藝術工作坊及巡迴展覽,帶領抗癌路上的同行者樂觀面對病症,要證明癌症可以令人生更美。

Alan可說與癌症「交情非淺」,父母親、兄長、兩名姊姊和自己都曾受癌魔折磨。他憶述,三年與姊姊同時證實患癌,康復後,樂觀的他生活如常,較悲觀的姊姊卻於九年復發,Alan目睹她四出求醫,最終延醫病逝,「見到佢試好多古靈精怪嘅療法,亦都同佢爭拗過,最後去醫院已經太遲,令我覺得自己要在癌症呢方面做多啲。」

他認為樂觀的心態有助改善病情,兩年前,他設立網站為病友及照顧者提供更多癌症資訊,以紀念姊姊,亦提醒病人切莫病急亂求醫。

 

 

 

透過網上平台,他與不少患者互相交流分享,他坦言自小愛藝術,故去年組織攝影活動,由攝影師為患者拍攝照片,再請患者及攝影師寫下感受,將相片及文字輯錄成書。

照片中的患者毫不灰暗,反而快樂自信,令他深受鼓舞。「其實人未必了解自己,透過藝術渠道可以認識深層嘅自己。」他坦言自己曾為患者,了解病人需要,透過藝術表達,病友可抒發自己內心感受,亦讓大眾更深入認識病人需要,令癌症可毫無忌諱、「立體」呈現眼前。

去年底,他聯合在義工服務認識的「晴天工作室」負責人,為病友舉辦繪畫工作坊,結果兩堂工作坊報名名額一日爆滿,更確立他以藝術為患者服務的方向。

辦活動展示缺陷美

Alan更自資舉辦「留住這時情」繪畫及攝影展,巡迴展出癌症患者作品,期望大眾對癌症病人改觀,以表現癌症病患者及其家人在困境下積極面對生命、珍惜所有的正面訊息。「癌症病人都可以建立自信,回饋社會。」他下一步計劃是組成攝影義工隊,讓病患者及康復者無償服務他人。

「一個人要經磨練才可激發潛能,人生要有經歷才美!」他指着自己的攝影作品說,即使相中的葉子破損,但在陽光光線照射下,仍構成美麗的圖畫,正如癌症雖令人生有缺陷,但「不完美,才是美」。

文:陳詠恩、圖:馮溢華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0308/00651_001.html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調查研究結果發布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 身心健康、認知及自理能力下降 研究團隊籲加強支援服務 【新聞稿2023年3月13日】 香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港大生物學家揭示防止DNA受損機制 加深對癌症形成的理解
不當的細胞分裂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維持細胞分裂穩定的機制。最近,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城大發現促使癌細胞擴散的蛋白質 望為癌症治療提供新治療靶點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賴氨酸羥化酶1」(LH1)的蛋白質,是促使肝細胞癌和胰臟導管腺癌的 […]
中大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肺轉移
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常會轉移至肺部。以傳統手術方式切除肺轉移腫瘤,很大機會造成手術創傷,而 […]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 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疫情期間,不少病人進出醫療場所接受化療都少不免擔心受到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中大發現間皮瘤的女性發病率上升 高收入國家的發病率較高
間皮瘤(Mesothelioma)由於治癒率較其他癌症低,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平均僅有8%,醫學界一直努力尋求間皮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網上直播 | 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網上直播 | 腎癌怎麼防治?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是由香港大學知識 […]
癌症篩查刻不容緩 減死亡率帶動科創
癌症已成香港市民健康的頭號威脅,然而直至現時為止,本港沒有全面、有效的癌症篩查制度,落後於其他先進地區數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