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北上買藥篇】藥價廉宜 求醫便利友善 北上買藥唔止為慳荷包?

【北上買藥篇】藥價廉宜 求醫便利友善 北上買藥唔止為慳荷包?

26-08-2025

【明報專訊】港人除了北上消費,還有北上看病、買藥。對於每月需花費上萬元在香港購買標靶藥的癌症病人來說,3個多小時的來回車程即使頻撲,也總比荷包出血要好。去年多家媒體報道,同一款、同廠出品的標靶藥,內地價錢可低至香港的七分之一。有內地媒體指情况反映「國家帶頭砍價」惠及人民。一年過後,北上買藥潮更盛行,記者採訪醫生、藥劑師、社工和病患個案。他們有慶幸,也有擔心。

港醫:或未能全面交代病情

港人北上治病,最理想的情况是以低價獲得所需服務,而回港後則由香港醫生為非常用的中文醫療報告解碼。「有個街坊的情况好有趣,他到大陸看完,拿着報告到香港醫院覆診,而香港的醫生又好有心——如果冇心的話,就會話『中文我看不懂,你再照過啦!』那醫生找遍全間醫院,找到唯一一個看得懂醫療中文的來跟進,從2點搞到6點,等那個醫生得閒來翻譯。」近年在基層健康中心服務的社區組織協會社區幹事連瑋翹說。他認為北上看病和買藥,是目前不少基層「醫療難民」用以處理自身、在香港無法滿足的醫療需要的途徑,「差不多香港每一個醫療制度的缺口(gap),人們都會用返大陸來解決」。

但理想狀態,通常都不是現實狀態。醫護行者創辦人、醫生范寧表示,港陸藥物價錢差距只是表面現象。他頗擔心人們只看到內地藥物價錢廉宜的一面,忽視健康和求醫需細緻看待,未能全面向內地醫生交代病情,以致購買的藥物不適切,未能針對病情。

「人們到內地看醫生,有多少個能夠完整告訴那邊的醫生,自己在吃什麼藥?又很少會帶全部(在服用)的藥上去給醫生看。可以用醫管局的手機應用程式『HA Go』查閱,但不是很多老人家有安裝。」范寧說。「為什麼會上去(買藥和看病)?一個是因為錢,但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也有可能是不相信香港醫療,可能關係到他想得到一些醫療服務,但公營醫療是要根據病人需要和專業判斷,才會提供服務……也有可能是我們的制度不夠人性化,未能處理到病人就醫時的壓力。」

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資料顯示,2023年深圳為境外人士提供診療服務達77萬人次,其中港澳人士佔64萬。過去10年,政府不斷擴展長者「醫療券」的適用範圍,至今年5月,「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的試點醫療機構已有19間。同時,內地近年以集中採購和價格談判的方式大幅降低藥價,疫情後通關開始,港陸兩地藥價差距愈來愈明顯。

同廠同款藥物 兩地劑量或不同

醫護行者社區藥劑師麥嘉成認為,藥價降低本身是德政,「香港標靶藥可能是內地藥的5至10倍,中產都難負擔」。但他提醒道,兩地藥物即使同廠同款,也有劑量不同的情况,如病人在香港購買的標靶藥為100mg,內地最接近的卻是150mg。「那是否要切掉三分之一呢?其實藥廠會建議不要這麼做。」

「如果真的有需要買某種藥,就算把所有資助都申請過,仍負擔不起,都是無可奈何,我相信有的同行不會很反對北上買藥。」范寧建議盡量選擇跟香港有聯繫的醫院,如港大深圳醫院,「港大怎樣都要負責啩,有問責的壓力」。

北上注射標靶藥 慳四分之三藥費

今年春季確診第四期乳癌,洪小姐現時每3周會到港大深圳醫院注射標靶藥物,「香港要4萬幾,大陸就1萬多」。她在癌細胞擴散後曾獲多種藥物治療,因此該標靶藥已經不屬於「一二線」療程,無法在香港獲得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資助。「我問醫生,返大陸買可不可以。他說OK,他可以繼續幫我覆診。他都同意這個價錢是好難負擔。」她形容跨境車程的確耗時,希望政府可壓低藥價,幫助長期病患。

此前,洪小姐從未到內地看過病,「第一次上去都驚驚哋」。初期,她參加了「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陪診服務,從九龍的家到落馬洲集合,再坐車到深圳醫院,隨後有義工和職員指引就醫流程,以及幫忙與深圳醫生溝通。「沒什麼阻滯,很方便。」她會在注射標靶藥後留院一晚,雖然她沒有內地醫保,自費藥價仍比香港便宜一大截。她說內地醫生能看懂香港的英文醫療報告,但她沒有把內地的中文報告給香港醫生看,多數是在香港重新抽血,讓醫生跟進身體狀况。

癌症資訊網回覆記者查詢稱,資訊網去年開始提供陪診服務,強調會在病人於深圳醫院掛號後才提供服務,確保是真的有需要北上看診。資訊網表示,不少病患對內地醫療了解不多,可靠資訊來源也少,他們目前只陪診至港大深圳醫院,建議病患北上前「一起研究吓先」,不要看到網上資料就馬上去,更不要網購。另外,未必每一款標靶藥的內地藥價比香港便宜,也要注意有的標靶藥內地醫院是不提供的

晚期病患:港醫「判死刑」 內地醫生態度較好

洪小姐心態較樂觀,對病情和求醫經歷看得開。另一邊廂,確診晚期腸癌的龔女士對香港醫療怨氣頗多。「好惡的,這裏的(公立醫院)醫生怎看都不好,好似對我的生命沒有尊重,說我的癌細胞已經擴散了,(做了手術生命也)不會延長很多。」她表示在2022年確診前,曾被誤診痔瘡,隨後因無法如願在香港做癌症相關手術,經朋友介紹,轉到廣州的醫院求醫,「大陸醫生態度和技術都好,不用等半年、幾個月」。

錢不是她北上求醫唯一的考慮因素,她過往在香港私家醫院的醫療開支是20萬,而內地醫院的開支是80萬,標靶藥經資助以半價購買。她在意的,是香港醫生的語氣和表達方式讓她沮喪,「好似判了我死刑,我回家路上哭了一個小時」。現時她的病情受控,同時在香港公立醫院排期覆診。

跟她住在同一區的珍姐,則是濕疹的苦主。她自2019年開始患濕疹,曾到處求醫。2022年,她經子女介紹到廣州看病,但病情反而加劇,趕在疫情封城前出院,「即刻走人」,回到香港無助地求助各家醫院、診所和醫館,「開藥都開了200劑」。最終,在一次飯後散步時,獲街坊推介深圳的醫院,到當地注射每支售價為人民幣5000元的針,注射3次(標準次數為6次)後康復,「見效後就沒打了」。她每隔幾周便會到深水埗區的公立醫院覆診,膠袋裝了約10種藥物。她的北上經驗不如洪小姐和龔女士愉快,說真的要揀過才好讓人醫。

內地醫療資源助紓港壓力

日常接觸基層醫療個案的連瑋翹說,目前在公立醫院,病人由確診癌症到首次與腫瘤科專科醫生見面,需要排期一至兩個月。對於病患,不要說兩個月,可能兩天已經很難熬。如果香港能夠善用內地相對成熟的醫療資源,他認為有助釋放香港的醫療壓力。「我希望北上是一個by choice的選擇,不是因為在香港很絕望,走投無路,所以上去。」

連瑋翹說內地醫療為香港基層市民提供多一個選項是好的。「很多在香港難處理的個案,在大陸可以好便宜,又得到想要的服務。當然,對我來講不是最理想,北上第一要交通和時間,癌症病人來回做化療、買藥,對長者都辛苦的」。他說語言隔閡妨礙兩地醫療銜接,需要政府指引處理。

對於有病患在香港的求醫的經驗負面,連就認為這些觀感只有部分中肯,包括不了解內地醫院有盈利的動機。「有的街坊會覺得,原來在大陸可以做那麼多項目,那香港醫院什麼都不幫我做,是不是不想醫我?」不過,內地醫院部分服務整合得更好是事實,以求醫的地點為例,少見如香港看同一種病,要到醫院不同部門甚至不同醫療場所處理。又如醫生花在每個病人的時間上更多,「病人主觀體驗就是大陸醫生更有心」。

自2009年為公立醫院癌症及罕見病患者提供支援的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其經理陳潔施回覆記者查詢表示,近年留意到部分癌症患者會選擇前往內地購買藥物,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她提醒需留意以下3點:務必選擇正規的購藥渠道,確保藥物安全性與品質;有些香港機構提供的藥物資助計劃可能已大幅降低患者的藥物開支,兩地價格差距或未必如想像中懸殊,患者宜先了解作比較(可查閱:bit.ly/45sloGa);購藥前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充分溝通,了解病情、藥物正確使用方法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建議加強篩查 早發現早治減負擔

醫護行者的范寧認為若市民有購買保險,在香港可以保額看私家醫院,減低財政和心理負擔,加快醫治程序,亦不用因為負擔能力轉到內地求醫,兼顧銜接問題。只是,連瑋翹日常在深水埗區幾乎未遇過曾購買自願醫保的個案,零星有購買的,保單對長期病無明顯幫助。他認為,自願醫保目前對基層的吸引力不高,因為即使保費能扣稅,也沒多少稅可供寬免。

兩人的共識是基層醫療更顯重要。范寧稱:「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在應對醫療下游很複雜的情况,其實是否應該做更多(癌症)篩查,讓人們不需要用這些藥?篩檢永遠都比用貴藥要划算。」可想而知,比起在深圳以四分之一價錢購得標靶藥的洪小姐和所有癌症病人,省下一筆買藥錢,更好是從來沒有患病,或及早發現,及早醫治。

文.梁景鴻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50824/s00005/1755964989557

城中活動

2025-10-18 2:00 下午 【癌症講座】肝癌營養知多D
2025-10-11 9:30 上午 帆船體驗日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中大與內地學者領導全球首個由中國學者主理的《刺針》癌症委員會報告 預計2050年肝癌患者翻倍 六成肝癌病例可預防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團隊與內地學者領導的《刺針》肝癌委員會發表《全球肝癌防治策略和行動計劃》,指出全球超 […]
【免費派發】癌症治療專用營養品 Oral Impact 速癒素
感謝 雀巢健康科學 再次捐贈 Oral Impact 速癒素 即飲裝予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持續支援基層癌症病 […]
【中醫】減壓有方 減癌症風險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長期處於壓力狀態的人數持續增加。據2022年香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超過50%的香港人感受到不 […]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推出乳癌手術資助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肩負著平衡香港私營及公營醫療體系差異的社會責任,一直以病人為本,致力為病人提供優質及具透明度的 […]
【北上陪診】 感激一羣有愛心和耐性以及無私奉獻的義工們
義工William:「每次見到患者及家屬能成功北上取藥和分享自己對照顧患者的經驗都感覺非常滿足。因為癌症治療是 […]
【乙肝防治】響應7.28世界肝炎日 乙肝「早驗早處理」
撰文:衞生署控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 世界衞生組織將每年7月28日定為「世界肝炎日」,以提高公眾關注肝炎。根據調查 […]
【真相猜情尋】提醒公眾警惕偽科學醫療的重要性
評論:《真相猜情尋》提醒公眾警惕偽科學醫療的重要性 . 《真相猜情尋》最新一集深入探討了錫安教會鼓吹以雙氧水治 […]
【有誰共鳴】嘉賓:邱芷微 與 陳志忠
無綫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飾演「賈名媛」的邱芷微(Chelffy),今年2月跟老公陳志忠(Wilson) […]
【肝臟健康】「肝好有你」健康講座與乙肝快測活動花絮
為了響應今天「世界肝炎日」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 及 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昨天舉辦了「 […]
【生死教育】告別練習社—— 學會珍惜和創造回憶
感謝「毋忘愛」主席范寧醫生及義工 Lavin 在「告別練習社」的分享,讓大家對生命、家庭關係和斷捨離有了更深的 […]
【大學研究】 瘦出好健康:一項針對超重癌症倖存者的飲食加運動體重管理干預的隨機對照可行性試驗
肥胖與癌症的存活率密切相關。超重/肥胖可能導致預後不良,包括癌症復發、癌症相關發病率和死亡率。我們的研究小組正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 小冊子於書展登場!
衷心感謝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基金教授 (癌症綜合治理學) #孔鳳鳴教授 的信任,讓我們有機會參與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