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醫學研究】中大研究發現咽峽炎鏈球菌可引致胃癌

【醫學研究】中大研究發現咽峽炎鏈球菌可引致胃癌

15-03-2024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名為「咽峽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的細菌可引致胃癌。于君教授與她的研究團隊觀察到胃癌病人的胃黏膜中存在大量咽峽炎鏈球菌,並利用實驗小鼠確立其致癌機制,證實此細菌透過誘發胃部產生炎症及胃萎縮,促使胃腫瘤生長。他們還揭示了咽峽炎鏈球菌定植在胃部的機制,有助日後研究臨床干預措施。研究結果已於生物學國際頂尖期刊《細胞》上發表,亦是中大首份主理的研究論文登上此期刊。

咽峽炎鏈球菌常見於蛀牙等口腔疾病

胃癌在全球第五常見癌症,亦是香港第六大癌症。幽門螺旋菌感染雖說是胃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但其實只有1%至3%感染者會患上胃癌。除了幽門螺旋菌,其他存在於胃部的微生物群會否引致腫瘤,醫學界一直未有答案。

研究團隊就此進行相關研究,分析患有胃炎、胃癌前期病變(包括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及胃癌患者的胃部微生物群,發現他們的胃黏膜有五種口腔病原體大量存在,包括咽峽炎鏈球菌。咽峽炎鏈球菌主要存在於口腔、鼻咽、胃腸道和陰道,可以進入體內所有無菌部位,引起侵襲性感染。由於咽峽炎鏈球菌可以適應pH 3-5酸性較高的環境,所以能夠在胃黏膜中存活及定植。團隊的實驗室數據顯示,咽峽炎鏈球菌的感染十分普遍,可以在5成至7成中國人群的胃黏膜內檢測得到,相比幽門螺旋菌的感染率約為4成。

咽峽炎鏈球菌誘發胃炎 長遠促使胃癌發展

研究團隊利用小鼠模型,研究咽峽炎鏈球菌如何誘發炎症及引致胃癌。他們發現小鼠在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後很快就會出現急性胃炎,然後發展成慢性發炎、萎縮、黏液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等。

咽峽炎鏈球菌相關的胃癌癌變機制

研究人員繼而探究相關的癌變機制,發現咽峽炎鏈球菌的表面蛋白TMPC與胃部的上皮細胞受體ANXA2產生直接相互作用,使咽峽炎鏈球菌可以在胃黏膜中定植,並啟動MAPK信號通路促使癌變。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于君教授表示:「我們分析了不同人類群組的數據,發現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和胃癌患者有大量咽峽炎鏈球菌,確立了咽峽炎鏈球菌的致癌過程及機制。我們下一步將研究以此菌作為治療靶點,透過抑制此菌減低胃炎及胃癌風險。」

她續說:「我們共花了五年多的時間完成此項研究,能夠將成果發表於世界最頂尖的國際期刊《細胞》,感覺就像登上了世界之巔。《細胞》因要求嚴謹而聞名,亦十分重視研究文章的原創性和深度。」

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及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沈祖堯教授表示:「大眾普遍認識的胃癌風險因素是幽門螺旋菌感染和家族遺傳。我們此項研究發現胃癌患者的胃黏膜存在大量咽峽炎鏈球菌,為理解胃癌發病機制開拓了全新方向。更值得關注的是,倘若同時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和幽門螺旋菌,產生癌前病變和胃癌的風險會顯著升高。」

研究第一作者和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博士後研究生付凱莉博士表示:「此研究證明了咽峽炎鏈球菌與胃癌存在因果關係。感染咽峽炎鏈球菌會引起自發性胃炎,繼而啟動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的癌前病變程序。我們還發現感染咽峽炎鏈球菌會損害胃黏膜屏障功能和促使細胞增殖,改變胃部的微生態,使腫瘤更易生長。」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一種名為「咽峽炎鏈球菌」的細菌可引致胃癌。研究團隊觀察到胃癌病人的胃黏膜中存在大量咽峽炎鏈球菌,並利用實驗小鼠確立其致癌機制。研究結果已於生物學國際頂尖期刊《細胞》上發表,是中大首份主理的研究論文登上此期刊。 (左起)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及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沈祖堯教授;中大醫學院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于君教授;和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博士後研究生付凱莉博士。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一種名為「咽峽炎鏈球菌」的細菌可引致胃癌。研究團隊觀察到胃癌病人的胃黏膜中存在大量咽峽炎鏈球菌,並利用實驗小鼠確立其致癌機制。研究結果已於生物學國際頂尖期刊《細胞》上發表,是中大首份主理的研究論文登上此期刊。 (左起)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及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沈祖堯教授;中大醫學院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于君教授;和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博士後研究生付凱莉博士。
付凱莉博士表示,研究發現感染咽峽炎鏈球菌會損害胃黏膜屏障功能和促使細胞增殖,改變胃部的微生態,使腫瘤更易生長。
付凱莉博士表示,研究發現感染咽峽炎鏈球菌會損害胃黏膜屏障功能和促使細胞增殖,改變胃部的微生態,使腫瘤更易生長。
沈祖堯教授指出,同時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和幽門螺旋菌,產生癌前病變和胃癌的風險會顯著升高。他呼籲大眾關注口腔健康,以防止「病從口入」。
沈祖堯教授指出,同時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和幽門螺旋菌,產生癌前病變和胃癌的風險會顯著升高。他呼籲大眾關注口腔健康,以防止「病從口入」。
于君教授表示,團隊下一步將研究以咽峽炎鏈球菌作為治療靶點,透過抑制此菌減低胃炎及胃癌風險。
于君教授表示,團隊下一步將研究以咽峽炎鏈球菌作為治療靶點,透過抑制此菌減低胃炎及胃癌風險。
中大團隊共花了五年多的時間完成此項研究。
中大團隊共花了五年多的時間完成此項研究。
在實驗室進行的多種研究過程,主要包括細胞培養、病理檢查及蛋白印跡拍照。
在實驗室進行的多種研究過程,主要包括細胞培養、病理檢查及蛋白印跡拍照。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2024 養和癌症治療學術研討會 聚焦癌症治理新突破
(2024 年 12 月 31 日,香港)由養和癌症中心主辦的第六屆「養和癌症治療學術研討會」(下稱「研討會」 […]
【大腸癌治療】後線晚期大腸癌系列:聯合治療為患者重燃新曙光 |謝耀昌醫生
大腸癌是本港三大常見癌症之一,2024年發表的最新癌症統計顯示,腸癌新症數目高達5,190宗,死亡個案達2,2 […]
中大醫學院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亞洲首台 Histotripsy 2.0 系統 共 30 名患者獲資助接受組織碎化技術治肝癌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獲李嘉誠基金會(基金會)捐贈亞洲首台 Histotripsy 2.0 系統,將於明年 […]
港大醫學院統合分析指高危EB病毒譜系與南中國鼻咽癌風險密切相關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特定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變異體與 […]
【預防HPV】衞生署十二月二日開展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補種計劃(第一階段)
衞生署十一月六日公布,將於十二月二日開展一次性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又稱子宮頸癌疫苗)補種計劃(第一階 […]
【免費肺癌篩查計劃】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啟動新一輪免費肺癌篩查計劃 擴大名額助高風險人士早期發現肺癌 提高治癒機會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啟動新一輪免費肺癌篩查計劃 擴大名額助高風險人士早期發現肺癌 提高治癒機會 【2024年11 […]
【癌症治療】充份理解進行免疫細胞治療所面對的風險
近月有藝人分享前往泰國進行免疫細胞治療 再次引起社群、同路人之間的討論 香港主要是緊隨 FDA 的指引,只有C […]
【脊椎健康】養和發布關於港人脊椎健康調查結果 近九成受訪者受脊椎問題困擾影響日常生活
(2024年10月28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於今年8至9月期間進行了一項有關脊椎健康的問卷調查,共收集 […]
【肝炎肝癌】為己又為人 丙肝可斷尾 盡早醫免傷「肝」|劉煥楠醫生
丙型肝炎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致的肝炎,不似乙型肝炎般普遍,但破壞力卻同樣厲害,可以誘發肝硬化及肝癌等嚴重併發症。 […]
【世界肺癌大會】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首次參與世界肺癌大會 分享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肺癌篩查計劃成果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首次參與世界肺癌大會(WCLC) 分享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肺癌篩查計劃成果 瀏覽 “ […]
【精準醫療】行動基因香港與癌症資訊網合作 推廣癌症患者的精準醫療
行動基因香港與癌症資訊網合作 推廣癌症患者的精準醫療 Sep 11th, 2024 香港–行動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