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非小細胞肺癌】「肺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3/24

【非小細胞肺癌】「肺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3/24

18-12-2023

2023年11月25日,北京時間晚上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共同承辦及癌症資訊網cancerinformation.com.hk協辦的「抗癌症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 本活動旨在為癌症患者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專業線上諮詢平臺,同時普及癌症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回答患者或其家屬及公眾的一些常見問題。

2023年11月講座主題為肺癌,講座題目是「肺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這次線上講座活動特邀多位醫學領域頂尖的多學科專家,針對肺癌的預防防治和其治療方案,與線上的觀眾進行了科普教育,解答他們的疑惑。 會議開幕時,主持人支教授祝大家感恩節週末快樂,代表會議主辦單位感恩我們的長輩、感恩老師、感恩患者。

講座開始,孔鳳鳴教授簡單介紹了本次活動的主題「肺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以及邀請到的各位多學科專家。

 

本次大會邀請了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中國胸腔外科肺癌聯盟主席、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胸腔外科首席專家支修益教授,以及香港理工大學醫學物理項目主任、美國醫學物理學會會 士(Fellow of AAPM)、杜克大學客座教授蔡璟教授為共同主持人。

目錄

肺癌的簡介和現狀

講座開始,孔教授回顧了目前全球肺癌的情況,肺癌新發病例約220萬,佔新發癌種病例11.4%;新增肺癌死亡病例約179.6萬,佔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18%,每 分鐘就有4個新病例,3人死亡。 在中國每分鐘1.6個新病例,也是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 在中國香港,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佔比約15.6%,每年的發病人數仍呈現上升的趨勢。 目前肺癌的資訊可以參考資訊很多,孔教授推薦病人及家屬可以參考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為病人提供的資訊指南。

肺癌的早期預防及篩檢

胡瑛教授在講座中介紹了肺癌預防的科普的知識,講座的主要內容是科普中國系列叢書系列以及該系列中的肺癌科普叢書。 本圖書的主編是首都醫科大學的支修益教授以及胡瑛教授,副主編及編委有55名肺癌專家,主要來自以北京為主的全國23家三甲醫院。 專家來自胸腔外科、腫瘤內科、病理科、影像科、放射科、介入、中醫、復健科、心理科等肺癌診治及復健相關的專業科室。 全面說肺癌科普書的主要內容框架把肺癌防、篩、診、治、康全部納入進來,給我們的大眾清楚的進行介紹。

第一章,防,主要介紹了肺癌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煙草,室內污染,霧霾,二手煙,三手煙,油煙,心理因素(抑鬱、沮喪等)等,透過介紹這些與生活習慣 相關的因素來告訴大眾,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是可以減輕肺癌的發病風險。 第二章,篩,重點強調了肺癌早篩的重要性,也同時大眾介紹瞭如何進行肺癌篩檢,人工智慧在肺癌篩檢中的新應用,以及肺結節不是癌,有了肺結節 後不要驚慌,可以科學的進行預防。 第三章,診,提到了個案切片的重要性,是診斷的黃金標準,不只是抽一個血就能解決的。 介紹了肺癌的診斷會用到的支氣管鏡和肺穿刺。 同時,這一章節也介紹了基因檢測對下一步個體化治療非常有幫助。 第四章,治,著重介紹了肺癌的手術、放射、標靶、免疫治療。 中國的病人及老百姓非常關注中醫,本科普告訴了大家如何看待中醫治療,如何結合中西醫治療,科普靶向、免疫、放療等多學科的綜合治療。 第五章、康復,強調了康復的整個過程,包括身體的康復、心理的康復以及家庭的康復。 有一些患者在治療結束時候可能覺得康復階段不需要進行複查了,不願意複查,包括患者在標靶藥期間不復查,家人覺得病人無症狀不複查等等都是不可取的。 在復原的章節也讓大眾了解複查的重要性。

科普中國叢書未來也將出版全面說食道癌,今後也將陸續發行其他病種的相關數據,讓中國老百姓知道癌症是可防可治的,得了癌症不要病急亂投醫,不要聽偏方、不要信 神醫,正確看待中醫,去正規的醫院進行規範的治療。

肺癌的影像診斷

肺癌的影像診斷

目前的主要問題是人工的閱片難以精準診斷早期肺癌,會導致過度治療和延誤治療,甚至導致誤診誤治。 現在的診斷流程難以精準診斷早期肺癌,影像閱片、支氣管鏡、經皮針系切片手術對於1cm一下的早期肺癌可能穿不到,有誤診風險。

肺癌无法准确诊断会造成患者不必要的过度治疗,靠人工阅片和MDT专家讨论也无法避免误诊误治。但是治愈肺癌确有可能,要通过研发新技术克服目前的困难使得肺癌可以早期就得以诊断,以为早期肺癌是完全可以治愈的。AI可以帮助肺结节中早期的诊断,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AI可能过高的评估肺结节的恶性概率。目前也有一些其他新兴的诊断技术,如通过染色体变异细胞CAC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肺癌。当AI通过与CAC辅助诊断,同时结合专家的评估,人机MDT可能更准确的诊断早期肺癌,实现“名医治未病、大医惠众生”的愿景。

在討論環節,香港大學周汝明教授進一步介紹了經皮肺穿刺活檢技術及適應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呼吸科顧問醫生榮磊教授、美國梅奧診所蕭榮泰Terence Sio教授、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田耕教授、孔鳳鳴教授參與了討論, 針對哪些患者可以進行經皮肺穿刺,田教授表示原則上所有的肺結節均可穿刺,但是靠近中央及血管,穿刺風險較大要慎重考慮。 肺結節大小也是結節穿刺的重要考量因素,田教授顯示1.5cm以下的可能穿不到腫瘤。 周汝明教授指出,5mm的結節也可以進行穿刺,但是相對的穿不到的可能性會更大,如果結節的位置較差,風險較高,那麼小的結節就不建議患者進行穿刺。 榮磊教授指出,隨著CT的技術提高,CT引導下的穿刺可以更精準的穿刺到更小的肺結節,活檢的技術不斷進步。

蕭榮泰教授表示,在Mayo診所機器人輔助支氣管內視鏡Robotic Bronchoscopy技術成熟在梅奧廣泛使用,周圍型肺癌也可以取到,幾乎沒有並發症, 病理對於肺癌診斷是重要的,比如結節可能是小 細胞,也可能是從其他器官轉移而來。 白教授說,能用無創傷或微創的方法能讓病人肺癌早診並根治的,才是更可取的方法。

肺癌的手術治療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余思遠胸外科副顧問醫生向觀眾介紹的內容是肺癌手術的知識。 余醫生首先向觀眾解釋了肺癌患者為什麼需要做手術,手術的目的包括診斷、改善症狀以及治療疾病以提高生存。 根據切除範圍的不同,肺癌手術方式可以分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肺葉切除、全肺切除,切除範圍的決定需要考慮根治的機會已經手術風險和肺功能的減損。 術前的準備一點都不簡單,術前的檢測包括病理確診、分期、以及手術風險的評估,多學科MDT聯合會診可以更好的判斷患者首選的治療方式。

隨後,余思遠醫生又向大家介紹手術的流程以及什麼是微創手術。 黃金標準的微創是三孔的手術,現在如果符合條件也可以使用單孔的微創手術,微創手術要符合安全有效的條件才能進行。 手術後可出現不良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如未完整切除,胸膜擴散;病患因素包括中風、心臟梗塞、肺炎、呼吸衰竭等;手術因素包括出血、漏氣、神經損傷等。 長期的後遺症可能包括長期的胸廓不適以及肺功能的減損。 術後的患者是一定要定期的隨訪,用來監測是否有手術後的肺癌復發。 整體來說,外科醫師應謹慎選擇哪些患者需要做手術,手術時需要做到操作謹慎,讓患者可以術後順利復健。

在討論環節中,孔教授提出手術併發症、治癒率、病患戒菸等情況的問題,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胸腔外科顧問醫生龐大治教授,介紹到早期的肺癌病患手術後治癒率可以超過90%,已經 幾乎沒有患者在手術之中出現死亡。 現在的手術已經肺癌成熟,極少有病患術後會有什麼風險。

香港大學教授重症醫學部的唐澤君Tong CK講到,如果肺切除較大需要觀察的話,ICU一般觀察24小時。 如果患者出現嚴重感染、肺不張、呼吸衰竭等原因進入ICU的話,那麼需要治療的時間可能比較久。 但是術後出現嚴重情況的患者已經很少見。 關於手術方式方面,龐大治教授講到現在開胸已經很少,超過90%都是胸腔鏡,微創手術已經非常成熟。 蕭榮泰醫師講到手術前患者一定要戒菸,營養支持、禁煙2週以上,很多患者是在診斷癌症後才開始戒菸,余醫生補充到如果不戒菸會很大的增加術後嚴重肺炎以及死亡的風險 ,術前患者一定要戒菸。

肺癌的系統性治療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主任、臨床副教授李浩勳為觀眾講解了肺癌的系統性治療,李教授對肺癌的不同分期下可能需要接受系統性治療均做了講解。 其中I期肺癌如完全切除後不用輔助治療,II期肺癌通常接受加輔助性化療,如手術不能完全切除的話,則需要輔助性放化療,如病人身體狀況不適合做手術,可考慮做根治性放射治療。 IIIA期肺癌術後輔助治療,III期可考慮術前化療+/- 免疫治療,如果是在手術前已被診斷為不能用手術切除的IIIA肺癌,則可考慮同步化療放療或序貫化療放療 。 IIIB期肺癌通常使用同步化療放療,合併免疫治療或標靶治療。 IV期肺癌會視情況視不同情況使用單純化療、化療+免疫、標靶、安寧療護、支持治療等等的方案。 化療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腹瀉、便秘、掉髮、免疫力下降、不孕症等。 其他個別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還包括週邊神經病變、腎功能受損、聽覺受損、藥物過敏反應。 在標靶治療方面,李教授根據患者基因突變類型以及PD-L1的表達情況進行了最新標準治療方案的講解,同時也介紹了不同藥物常見的副反應。 對於基因檢測的方法,李教授解釋了全面的基因檢測以及二代測序的技術,透過肺癌精準診斷可以讓我們全面了解特定患者的肺癌基因組圖譜,使我們能夠為患者選擇最合適的個人化診療方案。

對於肺癌的系統性治療,直播的觀眾對於用藥方面有很多現場提問,李浩勳教授以及肺癌專家小組香港大學臨床腫瘤科臨床副教授劉建生醫生、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田耕教授對患者的 提出的問題均做了解答。

肺癌的放射治療

針對肺癌的放射治療,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瑪麗醫院顧問醫師, GCOG全球抗癌協作組主席孔鳳鳴教授進行了科普講座。 孔教授講解了肺癌5大治療模式,其中放射治療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肺癌不能手術治療時放療也有治癒希望。 超過60% 的患者在病程中至少需要接受一次放射治療,放射治療的主要適應症包括無法耐受手術患者的根治治療,可手術切除患者的輔助治療,手術無法切除患者的局部治療,以及IV期疾病 的鞏固或挽救治療。 現在我們有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SBRT) 立體定位消融放射治療 (SABR) ,這項技術具備標靶精準的放射治療,在早期肺癌患者的研究中證明殺傷腫瘤的效果和手術是相似的。 接受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後的生活品質很好,整體健康狀況、身體功能、呼吸困難、咳嗽、胸痛、疲勞、認知和社會功能保持不變。 近年來,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與放射治療的聯合,也成為進一步提高有效治療手段和改善存活率的新進展。

多學科病例討論

關於多學科相關的多個問診問題,姜威教授,胡瑛教授、田耕教授、蔡璟教授參與了討論,對包括化療加免疫同時進行是否可行,免疫鞏固治療的次數,是使用一年 還是兩年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講座尾聲,孔鳳鳴教授對於各位專家的精彩分享進行了總結。 她表示,透過今天各位專家的分享讓我們清楚地知道,現在肺癌治療新技術層出不窮,包括化療,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等,本次肺癌關注月感恩節進行的講座,在專家教授對問題 的講解以及公眾答疑的回顧與重溫中圓滿結束。

城中活動

2024-12-16 11:00 上午 花藝班之聖誕篇🎄
2024-12-11 10:30 上午 禪繞白紙磚工作坊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人工智能】插完胃喉要「照肺」- 實習醫生還是AI 比較可靠?|黎逸玲醫生
短時間內先後有兩間公立醫院發生實習醫生錯判X 光片,以致未能及時發現胃喉原來誤插氣管、病人受苦,在社會引起很大 […]
2024年GCOG全球抗癌協作組年會
2024 GCOG-第5屆ILROG國際淋巴瘤北京會議 2024 GCOG-智能腫瘤學北京論壇 2024 GC […]
【正副廠藥】副廠藥不如正廠藥?(二) 從何選擇
當二十年的專利權過後,藥廠需要公開其申請專利時所提交的配方,其他藥廠就可以依照該配方生產具同樣效用和安全性的非 […]
【正副廠藥】副廠藥不如正廠藥?(一) 淺談藥物專利權
病人從胃鏡檢查中發現有幽門螺旋菌,需要吃三聯療法,然而不少保險計劃都不理賠醫治幽門螺旋菌的特效藥。很多病人問我 […]
【北上求診】 我哋要讚你 退休公務員參與義工服務回饋社會
退休Young old,可以做什麼?Tommy 認為,只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幫助一把有需要的病人就好,可讓他們缓 […]
全身麻醉後蠢了 |黎逸玲醫生
「唔得呀唔得呀!唔可以再做手術!上次全身麻醉完佢成個人蠢晒又無晒記性!」姨姨對著我激動地說。 我望一望她身旁的 […]
【藥物轉贈】如何監察藥物捐贈
就懷疑有人出售公立醫院藥物事件,醫管局的新聞稿中談及到會繼續檢討及優化處方藥物的安排,以達至減少浪費及妥善運用 […]
肉瘤癌防治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4年7月27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癌症相關的緊急情況該怎麼辦?背痛腳軟怎麼辦?背痛腳軟的時候應該考慮腫瘤嗎? 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4年6月29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冷凍切片》
冷凍切片(frozen section 或 FS) 是一種用於手術途中的病理切片診斷。它的用途非常廣泛,不同專 […]
【癌症治療】癌症患者如何面對長期疲勞
  癌症相關疲勞(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是許多癌症存活者在治療期間 […]
【胃癌治療】 「胃癌治療新技術?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4年1月27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 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