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港大醫學院揭示功能漸失的T細胞 引致免疫治療失效的原因

港大醫學院揭示功能漸失的T細胞 引致免疫治療失效的原因

26-01-2023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能消滅癌細胞的CD8T細胞會被一種稱為I型干擾素抑制,導致免疫治療對付腫瘤失效。是次發現為研究改善免疫治療的臨床療效提供了新方向。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學術期刊《Cell Reports》(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研究背景
免疫治療是一種利用藥物重新啟動免疫系統以對抗疾病的臨床治療方法,也是對付不同癌症的一線治療。雖然不少病人在接受免疫治療後反應良好,但對大部分病人無效或很快失效。現時,免疫治療對癌症的有效反應率只有20%-30%,低反應率的成因或涉大量未知因素,極待研究。

正常情况下,CD8+T細胞會持續消滅癌細胞,進而抑制腫瘤增生。 但這群T細胞免疫效應功能會漸漸喪失,這種狀態被稱為「T細胞耗竭」(exhausted CD8+ T cells,Tex),當T細胞耗竭,腫瘤便能避過免疫系統並失控生長;因此,防止或逆轉CD8T細胞耗竭是腫瘤免疫治療的主要目標。然而,當T細胞耗竭至完全喪失細胞免疫效應功能,免疫治療亦會失效,導致療效僅得20%-30%。因此,是項研究的最終目標就是揭示完全耗竭並失效的T細胞(terminal Tex)的成因,以控制CD8+ T細胞不會耗竭,為發現新的免疫治療藥物靶點奠定新基礎。

研究發現
研究團隊發現I型干擾素(Type I interferon,IFN-I)1在「T細胞耗竭」的發展過程中,對腫瘤的免疫治療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對免疫治療失效的癌症病人,其體內具有高水平的IFN-I干擾素訊號。

通過對公開資料庫2中癌症病人測序數據的分析、體外培養免疫細胞及動物模型實驗,團隊發現長期而持續的IFN-I訊號誘發了脂質過氧化(lipid peroxidation,LPO),繼而令CD8T細胞完全耗竭,免疫治療最終失效。3

研究意義
寧博士及研究團隊發現對抗腫瘤免疫效應有害的IFN-I-LPO通路可作為一種生物標記,有望用於改善治療方案、實現患者的個人化治療。團隊將繼續研究IFN-I在改善癌症病人對免疫治療失效的角色。

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系助理教授寧珖聖博士強調:「是項研究為增強免疫治療的療效開闢了新方向;未來,我們仍需要進行臨床試驗,以確定進行IFN-I阻斷治療的適當時間、療效及安全。 」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揭示功能漸失的T細胞引致免疫治療失效的原因。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左起)張家銘,Victor Gray,寧珖聖博士及陳惟馨。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揭示功能漸失的T細胞引致免疫治療失效的原因。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左起)張家銘,Victor Gray,寧珖聖博士及陳惟馨。

研究團隊
是項研究由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寧珖聖博士領導,並擔任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陳惟馨為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張家銘、研究助理丘兆華與香港科技園技術指導黃漪汶共同完成。其他合作者包括:香港大學化學系及合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陸振南博士及支志明教授;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Dr Javed Asif、黃淵華博士及馬桂宜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I型干擾素(Type I interferon,IFN-I )是一種能夠影響CD8+ T細胞功能的小分子。 當發生病毒感染時,IFN-I 能啟動身體免疫系統、增強CD8+ T細胞功能以幫助身體清除病毒;因此普遍認為IFN-I 能令CD8+ T細胞消滅腫瘤細胞。

2​公開資料庫包括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 (https://www.cancer.gov/about-nci/organization/ccg/research/structural-genomics/tcga)及由美國國家生物信息中心打理的基因表達數據庫(https://www.ncbi.nlm.nih.gov/geo/)等。

3研究結果顯示,持續刺激IFN-I會令CD8T細胞的細胞代謝紊亂——具體表現為攝取過量的脂肪酸而無法正常消耗;同時,因線粒體功能受損而出現氧化應激反應,最終誘發過量的脂質發生過氧化,該過程被稱為LPO。LPO引致進一步的「T細胞耗竭」。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調查研究結果發布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 身心健康、認知及自理能力下降 研究團隊籲加強支援服務 【新聞稿2023年3月13日】 香 […]
港大生物學家揭示防止DNA受損機制 加深對癌症形成的理解
不當的細胞分裂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維持細胞分裂穩定的機制。最近,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 […]
城大發現促使癌細胞擴散的蛋白質 望為癌症治療提供新治療靶點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賴氨酸羥化酶1」(LH1)的蛋白質,是促使肝細胞癌和胰臟導管腺癌的 […]
中大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肺轉移
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常會轉移至肺部。以傳統手術方式切除肺轉移腫瘤,很大機會造成手術創傷,而 […]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 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疫情期間,不少病人進出醫療場所接受化療都少不免擔心受到 […]
中大發現間皮瘤的女性發病率上升 高收入國家的發病率較高
間皮瘤(Mesothelioma)由於治癒率較其他癌症低,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平均僅有8%,醫學界一直努力尋求間皮 […]
港大化學生物學家拆解一類「組蛋白修飾」 為開發相關抗癌新藥帶來曙光
由香港大學(港大)化學系李祥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與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及港大生物醫學學院黃永瀚博士和鮑秀 […]
HR+/HER2- 型 晚期乳癌治療新喜訊!
CDK4/6抑製劑的出現改變了荷爾蒙受體陽性、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陰性(HR+/HER2-)晚期乳癌治療 […]
港大醫學院發現抑癌基因缺失令乳癌治療失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腫瘤抑制基因 AKTIP缺失後會促進管腔型乳癌的生長,並增加 […]
港大生物學家及合作夥伴揭示DNA解旋機制 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曙光
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與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和法國居禮研究所的研究員共同發現了 […]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創嶄新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及臨床腫瘤學系團隊發表嶄新的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 […]
「國藥」本地註冊難 病人有藥無得用 工聯會促進一步檢視藥物註冊制度
雖然去年 11 月 1 日起,中國獲納入本港新藥註冊的指明參考國家名單,但持有中國當局發出之註冊證明,仍必須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