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醫生也會過量飲酒?

醫生也會過量飲酒?

04-01-2023
醫生也會過量飲酒?-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課程2年級生 黃偉滔
醫生也會過量飲酒?-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課程2年級生 黃偉滔

平日裏,我們總是聽見醫生規勸病人盡量少飲酒,以保護身體。但是大家又曾否聽聞,原來酒精不當使用,在醫生中也頗爲常見?

最近於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發佈的一篇文獻回顧則揭示了這個問題。研究者回顧了過往15年内31份專題調查,當中共訪問了逾五萬名來自17個國家的醫生。這些研究采用了酒精使用障礙鑑別檢測(AUDIT)、CAGE酒精使用疾病篩查試驗(Cut down, Annoyed, Guilty, and Eye-opener)等可靠有效的檢測標準作評估。在采用AUDIT-C指標的調查中,受酒精問題困擾的醫生比例為9%-35%。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所錄得的飲酒問題有所增加:從 2006 年至 2010 年的 16.3% 增加到 2017 年至 2020 年的 26.8%。部分調研中更表明,酒精問題有可能已困擾多達三分之一的醫生。相比之下,2019 年全球酒精使用障礙患病率僅為 1.45%。與普通人群相比,醫生中有問題的酒精使用也更高。然而,由於研究中的數據均基於受訪者自我報告,而且對於不良酒精使用的定義各不相同,因此結果有機會出現誤差。其實,醫生本應該清楚瞭解酒精對人體的危害,但爲何他們也會與酒精爲伍呢?

研究人員指出,與普通人群相比,醫生出現職業過勞以及心理健康出現狀況(包括抑鬱和焦慮)的風險更高,而這往往可能導致飲酒問題。那麽,竭力緩解病人壓力的醫生,又承受著怎樣的壓力呢?其實在香港,醫生壓力問題一向不容忽視。根據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在2019年進行的一項調研。逾72%的受訪醫生經歷過職業過勞,而 21% 的受訪者患有中度至重度抑鬱症,遠高於其他行業的比例(10%)。受訪者指出,最主要的壓力源自於「臨床責任」以及「工作要求」。而當中,一些醫生更反映曾有自殺企圖。醫生所承受的壓力,可見一斑。

外國也有類似情況,以我們較爲熟悉的腫瘤科為例子:2014 年在 ESMO 大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歐洲多達 71% 的年輕腫瘤學家(中歐為 81%)或存在過勞症狀。所謂醫者醫病也醫心,腫瘤科醫生不僅需要有廣泛以及與時并進的醫學知識,以設計最有效的治療方案,還需要有應對各項壓力和負能量的心理素質,充當半個心理醫生,與患者在抗癌路上並肩同行。在漫漫療程中,患者其實給予了主診醫生極大的信任,而相應地醫生亦承擔了沉重的責任,自然也就會有一定的壓力。醫生也是平凡人,面對壓力而選擇通過酒精開解,倒也不那麽出人意料了。

其實很多時候,能看到病人越來越有精神,身體恢復得越來越好,醫生們就已經很滿足了。2023年已經來臨,祝願大家平平安安,在新的一年,讓我們在康復路上一同努力,並肩前行!

 

Referenc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290067/

https://www.scmp.com/news/hong-kong/health-environment/article/3151290/over-70-cent-young-doctors-hong-kong-burnt-out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99353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85957?src=WNL_trdalrt_pos1_ous_221223&uac=126381MJ&impID=5020892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
唔知大家睇咗《毒舌大狀》未呢?戲入面有一個非常有趣嘅醫學問題: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飲完會死得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嘅公關災難簡直喺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嘅最佳反面教材。 用外科醫生嘅 […]
人生課題(二)給晚期病人照顧者的鼓勵說話
上一回跟大家提到與晚期病人溝通時要注意的技巧。明白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病人,另一方面要兼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可能會 […]
預防皮膚癌 — 滑雪也記得要防曬
自從香港出入境的防疫政策放寬,再遇上聖誕和新年的長假期,身邊的朋友同事能外遊的都出遊了。前天跟一位剛從北海道滑 […]
抗癌路上病友需要怎樣的社交支援?
當病友獲診斷患上癌症時以至治療過程中,都會感到情緒低落、無助。相信這個時候,大家都可能會找家人朋友去傾訴,從而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二)
上回說到醫療誤殺案件控辯雙方的爭議大多圍繞兩點:有關的醫療疏忽是否直接導致病人死亡,以及該疏忽行為是否魯莽、荒 […]
人生課題(一)至親與晚期病人的溝通技巧
與病人走到人生最後一段路程的時候,至親可能會不知道如何與病人好好一起走過這段路程。但同時知道至親都很希望最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