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睡個好覺對抗癌症的秘訣

睡個好覺對抗癌症的秘訣

04-01-2023
睡個好覺對抗癌症的秘訣 -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課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4年級生 盧穎心
睡個好覺對抗癌症的秘訣 –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課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4年級生 盧穎心

面對着癌症帶來的擔憂和治療帶來的不適,相信病人難免會有睡眠的問題,而照顧者一心為了好好照顧病人亦難免有不少壓力,繼而睡得不好。 新一年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應對睡眠問題的方法,讓大家能在2023年達成其中一個新年願望——睡個好覺,儲足精神與癌症對決!

面對着疫情大家都會更加注重個人衛生,而應對睡眠問題的時候,也要更加留意睡眠衛生!大家可以嘗試透過改變日常習慣以提升睡眠衛生。首先可以減少一些令人精神亢奮的事情,例如睡前四至六小時避免喝咖啡、 睡前一小時避免使用發出藍光的電子產品、 睡前避免做劇烈運動等。可是日間進行適量的運動是有效提高睡眠質素和令身體更健壯的,所以千萬不要因為睡眠問題而避免運動,而是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運動啊! 睡前亦可嘗試一些放鬆的活動,例如聆聽一些柔和的音樂或進行靜觀練習,有助掃除心中的煩惱。另一方面就是改善睡覺規律,例如避免睡午覺、避免睡前喝得太多水以致要在午夜起床去洗手間、盡量每天都在固定時間起床和睡覺,尤其是避免星期一至五晚睡早起,然後週末睡到太晚,令身體無法適應生理時鐘。而且為了讓身體適應躺在床上就是睡覺的訊號的話,可以避免日間坐在床上進行其他活動。

除了習慣上的改變,也可以嘗試從環境着手。尤其是某些對聲音或光線特別敏感的朋友,可以嘗試使用耳塞或眼罩,或是減低環境的噪音和光線,提升睡眠質素。房間的溫度同樣可以影響睡眠質素。最理想的溫度其實是大概15至20度,而因應自身的耐熱耐冷程度,可因應天氣而調節房間的溫度,在和暖的情況下最容易睡得較好。倘若感到睡覺時難以放鬆心情,腦海裏不斷思考不同事情,也可以嘗試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舒緩情緒。

倘若嘗試了這些方法仍沒有太顯著的效果,也可以考慮尋求醫生專業的協助以針對睡眠問題的核心原因。其中一個癌症病人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晚上時癌痛尤其厲害。 而病人可能會誤解吃止痛藥會對身體弊多於利,因而強忍痛楚令到睡眠質素大受影響,但是其實醫生處方止痛藥時已經會衡量了病人身體的狀況、肝腎功能等,決定病人是適合服食該止痛藥的, 因此不用過分擔心止痛藥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有些病人也會擔憂吃止痛藥吃到上癮而不敢服食止痛藥,可是只要按照醫生指示適當服食止痛藥也不需要過分擔心上癮的問題。有些病人則由痛楚開始一直忍耐直至忍無可忍才服食止痛藥,但是止痛藥本身在服食後需要經吸收才能漸漸發揮效用,所以倘若那痛楚已經去到不可承受的地步才服食止痛藥的話,便需要白白多承受了那痛楚。因為癌痛而不能好好睡覺導致身體變得更虛弱、或是精神健康受損,反而得不償失。因此有癌痛的朋友除了按醫生指示服食規律的止痛藥,也可準備溫水和用作應對突發性癌痛的止痛藥在床邊,好讓晚上癌痛發作時可盡快服食止痛藥,避免癌痛影響睡眠質素。

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因自身病情、治療、照顧方面承受了不少壓力而影響了睡眠質素。倘若睡眠規律與以往相比已持續三個月或以上/一星期三次或以上的不尋常改變, 或是睡眠問題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便可能指向有需要尋求醫護人員的專業協助。為了這個狀況而尋求幫助並不代表你特別軟弱,反而代表勇敢的你願意講出自己的需要和接受醫護人員的協助。根據病人的狀況,醫生可能會處方一些幫助入眠的藥物, 或是一些協助病人舒緩情緒的藥物。當然明白所有人都希望服食越少的藥越好,不過及早發現和處理睡眠問題,一方面令病人睡眠質素提升自然增強免疫力而少些病痛,也可以避免日後因為精神健康問題惡化而需要更多的藥物。如果留意到身邊的病人、照顧者、自己持續兩星期或以上不尋常地早起或失眠可能指向患有抑鬱症或焦慮症。可能有些病人擔心為此求醫及開始吃相關的藥物,會需要無了期地繼續服食。但事實上越早求醫,越早控制好情況,反而更大機會將來可以不需再靠藥物。雖然不能睡得好一定很辛苦,但同時這也是你的身體在提醒你需要好好照顧它,所以如果有需要的話絕對可以尋找專業協助,由醫護人員和你們一起努力好好照顧身體!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幫助大家改善睡眠質素,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和擁有充足精神接受治療和對抗癌症!不過記緊不要因為希望改善睡眠質素,反而令到自己更有壓力,弄巧反拙啊!相信只要慢慢養成睡眠衛生,和有需要時尋求醫護人員的協助,大家一定都能睡個好覺的!

參考資料:

https://www.sleepfoundation.org/bedroom-environment/best-temperature-for-sleep

https://pro.psycom.net/psychiatric-disorders/insomnia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
唔知大家睇咗《毒舌大狀》未呢?戲入面有一個非常有趣嘅醫學問題: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飲完會死得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嘅公關災難簡直喺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嘅最佳反面教材。 用外科醫生嘅 […]
人生課題(二)給晚期病人照顧者的鼓勵說話
上一回跟大家提到與晚期病人溝通時要注意的技巧。明白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病人,另一方面要兼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可能會 […]
預防皮膚癌 — 滑雪也記得要防曬
自從香港出入境的防疫政策放寬,再遇上聖誕和新年的長假期,身邊的朋友同事能外遊的都出遊了。前天跟一位剛從北海道滑 […]
抗癌路上病友需要怎樣的社交支援?
當病友獲診斷患上癌症時以至治療過程中,都會感到情緒低落、無助。相信這個時候,大家都可能會找家人朋友去傾訴,從而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二)
上回說到醫療誤殺案件控辯雙方的爭議大多圍繞兩點:有關的醫療疏忽是否直接導致病人死亡,以及該疏忽行為是否魯莽、荒 […]
人生課題(一)至親與晚期病人的溝通技巧
與病人走到人生最後一段路程的時候,至親可能會不知道如何與病人好好一起走過這段路程。但同時知道至親都很希望最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