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臨床腫瘤專科 > 黃麗珊醫生 > 乳癌瑣碎事 (24):黃豆的迷思——增加癌症復發機會?

乳癌瑣碎事 (24):黃豆的迷思——增加癌症復發機會?

29-11-2021

乳癌瑣碎事 (24):黃豆的迷思——增加癌症復發機會?

一直以來,黃豆類產品是否適合乳癌病人食用一直是患者非常煩惱的問題,因為網上資訊繁多,眾說紛紜,令很多不了解醫學知識的病人擔心食用大豆類製品後會增加復發機會。其實這些飲食困擾不僅於大豆類製品,更包含其他食物種類,結果患者「無啖好食」,日常飲食都演變成極大的壓力來源,最終影響病情。有見及此,善用這個專欄內容日後為各位乳癌姊妹逐一分析不同的飲食迷思,希望大家可重拾食物的美味,享受生活樂趣!

為何大家擔心黃豆?黃豆的有效成分跟女性荷爾蒙雌激素非常相似:

追根究底,大家之所以擔心食用黃豆,是因為黃豆的有效成分化學結構跟女性荷爾蒙雌激素非常相似,從而推斷黃豆跟刺激素效用一樣,有機會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但實情是否如坊間所言?

其實,黃豆內的雌激素是屬於其中一種植物的雌激素 (Phytoestrogens)——異黃酮 (Isoflavone),值得注意的是,異黃酮除了可以在植物內找到,動物也存有異黃酮。黃豆內的異黃酮 (Genisti及 Daidzin)是屬於植物的雌激素,經過腸道消化和發酵後變成兩種主要有效成分:金雀異黃素(Genistein)以及黃豆苷元(Daidzein),另外會再經腸道細菌將黃豆苷元 (Daidzein)進一步轉化成 S-equol (S-雌馬酚),這就是一個最終主要的成分結構,跟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有非常類似的結構。

雖然異黃酮跟雌激素相似,但功效不一樣!

有研究發現,乳癌細胞生長是因為雌激素 (Estrogen)刺激女性荷爾蒙受體 (Estrogen Receptor-ER),所以雌激素就是一個生長訊號,越多雌激素,癌細胞生長發展得越快。不過,女性荷爾蒙受體有兩種:ER-α以及ER-β,只有刺激ER-α受體才會刺激乳癌細胞生長。相反,刺激ER-β受體會抑制乳癌細胞生長,而黃豆內的主要成分異黃酮其實是刺激ER-β受體,所以反而會抑制乳癌細胞生長!

曾經有一份綜合分析 (Meta-analysis),分析了35份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亞洲人士在日常生活中攝取較多的大豆異黃酮會有較低風險患上乳癌,亦有另一份醫學文獻顯示乳癌病人手術後服用抗女性荷爾蒙治療 (AI- Aromatase Inhibitor)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攝取大豆能減少復發機會,這些都是幫大豆異黃酮「翻案」的數據。

當然,這些數據現時只適用於亞洲人士。直至現時為止,暫時未有針對西方人士的同類型數據證明服用大豆後可以減低乳癌復發的風險,但亦未有證據顯示西方人士攝取大豆異黃酮後會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整體而言,未有實質醫學數據證明大豆有損健康。

為何西方人的數據跟亞洲人的數據不一樣?

首先,亞洲人的飲食中攝取異黃酮的份量一般比西方人多: 亞洲飲食(15-47毫克/天),西方飲食(0.15-1.7毫克/天),這個亦被推斷為亞洲人比西方人小乳癌病發率的原因之一。

另外, 消化黃豆的過程中,並不是所有人都具有適合的腸道益生菌將異黃酮轉化成S-equol (S-雌馬酚), 現行資料估算大約有 30-50%人士能夠有效將異黃酮轉化成S-equol (S-雌馬酚),這個或許是亞洲人與西方人飲食模式影響腸內益生菌的分別。

乳癌病人應該注意的地方

其實大豆類製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建議乳癌患者及一般人日常可多吃黃豆類製品,減少進食肉類份量,及多吃蔬果有助減低癌症的風險。

其實黃豆除了有異黃酮,亦有維他命B、 纖維、鉀質、鎂質及優質蛋白質,黃豆是植物性食物中少數含有完全蛋白質,能提供九種身體不能製造的人體必需胺基酸。所以黃豆絕對是乳癌病人的好夥伴!

另外,透過發酵過程亦可以令身體更加容易消化以及吸收,增加黃豆內的異黃酮以及蛋白質。但亦要注意,經處理過的大豆產品,尤其是經處理後減少脂肪,提升味道及增加賣相等,而處理程序會減少黃豆內的異黃酮,大家切記要小心!

既然黃豆益處多,是否服用含有異黃酮保健產品更有利健康?

曾經有實驗研究顯示,高劑量的異黃酮有機會對身體有害,現時一般臨床研究都是每天用40-100毫克的異黃酮已經能達致理想效果,從日常生活中攝取的異黃酮份量絕對是安全可靠,而且已經足夠。以豆漿為例,相信甚少人一天會飲用超過20杯豆漿!不過,保健產品當中含有濃縮份量的異黃酮,劑量有機會遠大於日常生活建議水平。對於正在接受治療的乳癌病人來說,有機會影響治療成效,對於一般婦女而言,亦未有科學研究數據核實對人體安全,所以不建議服用異黃酮保健產品。

總括而言,日常生活均衡飲食,在飲食中添加黃豆食材安全可靠。但要小心保健產品並不是一定保健,並非越多越好,適量份量最重要!

參考資料:

  1. https://www.mdpi.com/2072-6643/11/11/2649/htm
  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988534/pdf/1821857.pdf
  3. https://ascopubs.org/doi/pdf/10.14694/EdBook_AM.2013.33.102
  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3453013000438
  5.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654-019-00585-4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顧問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黄麗珊醫生

 

城中活動

2023-07-16 9:00 上午 夏日小帆船體驗 x 漁村導賞
2023-06-20 3:00 下午 安癌與飲食宜忌-專題講座
2023-06-20 10:00 上午 森林浴-身心靈療癒旅程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肝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肝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支修益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乳腺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2022年12月31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肺癌防治新術法!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肺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莫樹錦 […]
HPV 和頭頸癌
提起HPV大家很自然想起子宮頸癌,但你又知不知道,作為香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的頭頸癌也跟HPV 有不可忽視的關係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3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 […]
人生課題(五)紓緩治療絕對不等於放棄
大家聽到紓緩治療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放棄,等於什麼都不做。有些人則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 […]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 謝耀昌醫生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2020年醫管局數據顯示,大腸癌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 […]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