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編輯及記者 > 編者的話 > 人生路上風風雨雨,我們遇過幾許知心同路人?

人生路上風風雨雨,我們遇過幾許知心同路人?

09-09-2021

#編者的話

人生路上風風雨雨,我們遇過幾許知心同路人?

和同路人 John 相識於家居關顧義工活動,當時大家都完成了治療,也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難得病後重生,想為後來者分享經驗及陪伴他們同行。家居關顧義工活動其中一部份就是為癌症患者拍攝硬照,因為「癌症」和「攝影」,我們份外投契。後來製作《留住這時情》病人分享集,第一時就邀請了John 利用攝影記錄同路人的抗癌故事,再到後來成為《我們都是同路人》的其中一個分享者。

上月輾轉收到了John 離世的消息,腦海閃出的是那位正向陽光滿滿的少年⋯⋯感謝 John 的太太 Pat,讓我們分享 John 的故事,相信John會繼續在天家為所有同路人打氣!

//John的抗癌故事摘自莊傑龍弟兄紀念冊//

莊傑龍,英文名John Chong。

2006年確診口水腺癌,為人生第一個轉捩點,經手術及電療,26歲的他,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憑著樂觀不屈的個性,成功走出陰霾,戰勝癌症。

2011年受洗歸入基督。

上帝沒有應許天色常藍,但賜予他更堅忍的個性。2016年開始肩頸手疼痛,試過不同療法不果,輾轉求醫至2018年頭確診為神經鞘瘤,為良性腫瘤,需動手術切除。其後反覆疼痛麻痺,至2019年10月再確診為惡性腫瘤-sarcoma,人生進一步有著翻天覆地的改變。

從小到大,特別害怕疼痛。然而,在他41歲的人生裏,經歷了3次外科手術、4次電療、數不清的化療及藥物,疼痛使他更倚靠上帝,更懂得感恩。

他熱愛攝影,經常做攝影義工,擅長按摩,喜歡玩board game,看動漫,練太極,學潛水,特別喜歡甜食及嘗試新奇的食物,對人謙恭有禮,時常笑面迎人,十分為他人設想,不吝嗇不計較。

他愛護家人妻子、與姪仔姪女玩得不亦樂乎。縱使這年因疫情及自身抵抗力關係,幾乎只待在家中,仍不忘讀經、為他人祈禱,從不缺席開組,堅持每星期觀看網上崇拜。每天努力運動吃飯,有著無比堅定忍耐的意志。

縱使四肢無力、身體逐漸虛弱,仍然顧念照顧者的辛勞,感恩他們的付出,沒有過多的埋怨憤怒嘆息,只默默祈求上帝能減輕他的痛楚。身為天父的愛兒,他深深明白自己何去何從,他的意願是做大體老師。

他曾說過「希望能在睡夢中離去,因為沒有痛苦」。2021年7月28日半夜,上帝憐恤他、愛他、應允他的祈求,他終不再受病痛折磨,安然回到上帝的懷中,重新站立起來,得著真正身體及心靈上的自由,揮手微笑著看顧我們每一位。

John 熱愛攝影,安息禮上擺放了他的攝影作品,當中包括《留住這時情》相集。


留住這時情》  2012年1月

癌症,我亦曾經歷過。治療過程雖然是辛苦的,但得到家人的支持,我還是走過去了。康復之後,我報讀了香港癌症基金會主辦的家居關顧服務義工課程,希望幫助其他患病者。並不是所有病人都能得到家人的照顧、朋友的扶持,許多病者連最基本的起居飲食也不能如常,更沒有能力應付頻繁的覆診,試想想一個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辛苦的治療已經使他身心疲憊,更如何能隻身往返醫院呢?

家居關顧服務除了考慮到病人生活基本需求之外,也會安排一些聚會讓他們見面,透過分享交流、吃喝玩樂來平衡不安的情緒。每次有這樣的活動,我也會應社工的要求協助攝影的工作,捕捉一張張從苦難中站起來的歡笑臉,我十分喜歡這份義務工作。而因為參加家居關顧服務義工課程認識了同路人Alan,當他邀請我參加《留住這時情》攝影計劃時,我想也沒想便應承了,文字可能不是我擅長的,但透過攝影鏡頭捕捉每個難忘的場面、每張難忘的臉,正是我熱愛的。

拍攝當日約了Mo Ching Yiu 家訪,我希望照片能表達出家人的支持,對病人是如何重要。他們一家的笑臉、愉快的交流,簡簡單單的體現了一個經歷了風雨的家庭,這天我鏡頭下見到的,是雨後的彩虹。


我們都是同路人》   2014年7月

Hi!我叫亞John,06年的我只是26歲,剛大學畢業不久,如一般人上班下班。上班大約半年,我發覺左面近耳邊的地方有點不舒服,當時以為只是普通的發炎,但是一直沒有好轉,經診斷後發現了一個小腫瘤,初診是良性, 後來才發現是惡性,學名為口水腺癌。

我沒有太擔心能否醫治,當然信任醫生進行治療啦!治療好像上班,要一步一步地依著醫生安排去做。因為治療影響,我的味覺變得不一樣,很多東西已經食之無味,甚麼最好味道?最好味的是淡而無味的粥啦!看似說笑,雖然是粥,卻是當時最美味的食品。我感恩,我現在康復了,而且可以繼續品嚐其他美食,感覺到不同味道!其實治療中我還有一個意外收穫,因為腫瘤切除手術要由臉部最則邊打開臉皮進行後再復合,而情況的就如女人拉面皮一樣,手術後我的左邊臉變得更緊緻,以後不怕有皺紋啦!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有這樣的經歷,所以我更加積極人生,而且加入了癌症組織的義工隊做攝影義工,用我的愛好去幫助別人,為其他同路人拍下珍貴的一刻,幫到人我覺得很愉快。

患了癌症最大的感受是,生病雖然慘,但是不及身邊人慘,因為他們會為照顧自己而出盡能耐,他們想好好照顧你時,也會擔心。我就是不想他們擔心自己,反過來要想辦法令他們安心,有時會說笑使氣氛變得輕鬆。我要令照顧自己的親人也舒服一點,所以各方面也要互相體諒、包容。

最後,我想說,有病時當然是有人照顧的好,不用因怕麻煩到別人而拒絕。還有,就是不用陪我(病患者)一起不食美味佳餚,只陪我吃粥,有您們, 我吃粥也會感覺到無比的幸福和窩心。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子宮頸癌怎麼預防?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3年1月28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知 […]
刑事調查取消器官捐贈登記可以提升香港人接受器官捐贈的意願嗎?
最近網絡上有關器官捐贈的議論鬧得沸沸揚揚,因為政府高官痛斥有市民意圖破壞器官捐贈系統、造謠作假。行政長官又宣稱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肝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肝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支修益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乳腺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2022年12月31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肺癌防治新術法!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肺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莫樹錦 […]
HPV 和頭頸癌
提起HPV大家很自然想起子宮頸癌,但你又知不知道,作為香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的頭頸癌也跟HPV 有不可忽視的關係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3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 […]
人生課題(五)紓緩治療絕對不等於放棄
大家聽到紓緩治療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放棄,等於什麼都不做。有些人則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 […]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 謝耀昌醫生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2020年醫管局數據顯示,大腸癌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 […]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