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臨床腫瘤專科 > 黃麗珊醫生 > 醫生指引系列: 影像報告

醫生指引系列: 影像報告

03-04-2021

醫生指引系列: 影像報告

還記得在醫學院迎新營的時候, 師兄們曾經提及過, 學醫嘅其中一個精髓, 就是要用非常深奧的詞彙, 只有自己睇得明而其他人睇唔明才能讓人覺得 “Professional”! 這個當然是笑話! 因為醫學本身真的是非常深奧, 所以, 總是覺得自己明而病人唔明只是學醫的初階, 行醫的進階版應該是能夠令病人明白他們的報告, 他們的病情, 因著了解減少不安. 因為縱使前路崎嶇, 看得見的路總比看不見的路易走! 亦都容易作凖備, 打算, 減少失去預算的情況.

經常發現病人會在影像報告上用鉛筆寫下翻譯成的中文, 結果滿滿的英文字對上還有滿滿的中文字, 但是, 即使查曬字典, 每個字都識, 病人都總是睇唔明份報告講啲乜! 所以, 影像報告是屬於醫生指引系列之一, 一定要有功力才可以將不同的專有名詞結合成有意義的解讀!

有好多人覺得好煩惱, 為何一份影像報告例如電腦掃描 (CT), 磁力共振(MRI) 或者正電子電腦掃描 (PET-CT) 能夠多達3-5版, 而且結論的時候總有很多地方有問題, 但是醫生總是說沒有大的問題! 這些都是很多病覺得煩惱的地方. 其實, 現在的影像掃描是那麼精確, 每一個器官都看得這麼清楚, 的而且確放射科醫生需要將每一樣見到的都要匯報, 很多病人覺得一個正常的報告就是整個器官完美無缺. 其實隨住年紀增長, 每個器官都好像皮膚一樣會有歲月的痕跡! 大部份的歲月痕跡都是良性增生的問題.

經常同病人打比喻, 每個人在小朋友的時候皮膚猶如剝殼雞蛋一般幼滑, 隨著年紀增長, 便有很多暗瘡疤, 色斑, 墨……由於皮膚是每個人都能夠看到的地方, 面對皮膚有這些歲月的痕跡, 我們都一般不以為然, 覺得這些轉變是正常的, 相反如果這些歲月的痕跡發生在其他器官, 乳房 (良性水囊, 良性鈣化點), 肝臟及腎臟 (良性水囊, 血囊), 甲狀腺 (良性增生), 肺部 (之前肺部感染所引起的傷疤), 子宮 (肌瘤)……只是掃描將它們浮現於病人的眼前, 就等於眼見的皮膚一樣! 所以, 並不是報告詳列的每一點都是有問題的!

話雖如此, 亦要小心當中是否暗藏危機! 因為有一些病灶可能一開始並不起眼, 有如良性增生, 所以如果有需要的話, 放射科醫生都會在報告注明需要繼續跟進! 這一點大家要注意的. 例如, 對於一些比較微小的肺部陰影, 肝膽胰的陰影, 如果一開始報告影像未能斷定是有惡性問題的話, 一般都需要定時定後再安排复檢以確定陰影的穩定性, 透過持續監測而沒有進一步惡化才能界定為良性問題.

另外, 如果持續有病徵而掃描報告沒有問題的話, 可能要考慮進一步用第二種方式的影像來排除問題, 因為各種影像都有他們的優點和缺點, 並沒有一種影像檢查是天下無敵, 基本上是互補不足的, 切記要注意!

最後, 必須提醒的是, 千萬不要把電腦掃描取代腸胃鏡!! 因為腸胃管道的息肉, 即是癌前早期病變是不能透過電腦掃描監測的, 只有形成癌症又有一定大細的腫瘤才能展現在掃描, 切記要小心!

#一舊雲
#醫生指引系列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刑事調查取消器官捐贈登記可以提升香港人接受器官捐贈的意願嗎?
最近網絡上有關器官捐贈的議論鬧得沸沸揚揚,因為政府高官痛斥有市民意圖破壞器官捐贈系統、造謠作假。行政長官又宣稱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肝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肝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支修益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乳腺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2022年12月31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肺癌防治新術法!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肺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莫樹錦 […]
HPV 和頭頸癌
提起HPV大家很自然想起子宮頸癌,但你又知不知道,作為香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的頭頸癌也跟HPV 有不可忽視的關係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3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 […]
人生課題(五)紓緩治療絕對不等於放棄
大家聽到紓緩治療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放棄,等於什麼都不做。有些人則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 […]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 謝耀昌醫生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2020年醫管局數據顯示,大腸癌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 […]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