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臨床腫瘤專科 > 蘇子謙醫生 > PhD 同埋 MBBS (MD) 又有乜嘢唔同呢

PhD 同埋 MBBS (MD) 又有乜嘢唔同呢

07-01-2021

<<PhD 同埋 MBBS (MD) 又有乜嘢唔同呢>>

繼上次嗰篇MBBS vs MD 嗰邊阿媽我好亂嘅文之後, 有讀者問究竟PhD 博士學位, 同埋醫學學位MBBS (or MD 下同) 又有乜嘢唔同呢。

首先MD, Doctor of Medicine, 喺跟英國舊制度 的地方 和北美制度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可以參考上次嗰篇文。

PhD 亦即係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 係一種研究型嘅深造學位, 即係我一般所講嘅 博士學位。 有啲人明白以為 只有哲學嘅先係真正哲學博士, 實情並唔係咁樣。 其實任何學科的博士學位都是 哲學博士 PhD. 這是因為在西方嚟講, 所有學問去到一個高嘅境界都是一種哲學。 所以PhD 有好多種, 有生命科學醫學的, 有工程學, 有電腦學 有法律學,有文學歷史系, 有宗教學各種不同的。 所修讀的要求 當然每一科是不一樣, 但係哲學博士的共通處 是每一位博士生都係針對一個獨特和專門的題目作幾年研究然後發表研究論文, 若言論文得到 導師同埋 大學所分派的考官認可則可畢業。 好多PhD 所做的研究 都是非常專門, 即使只是醫學界的PhD, 都只會集中某一疾病去做, 例如有些人是專業風濕病,有些人是鑽研心血管疾病 ,又或者有些人只是 鑽研其中一種癌症 等等。 當然每一個人 研究 論文 的學問深度和廣度都有不同。

現在的PhD 制度 主要是跟隨十九世紀的德國製度, 由師傅帶徒弟的方法, 著博士生完成研究項目 寫論文畢業。 所以做博士入學之前最緊要搵到一個好的導師教授同埋搵到一個好的研究題目。 由於phd所研究的東西是非常專門, 所以當初有英文譯作中文為”博士”, 好似譯得不夠好, 更好的譯法應該譯為”專士”。 PhD 係專多個博。 但當然現在已經很難改變這個譯名。

但當然PhD 做研究時候所學嘅科研方法同埋科學頭腦, 也可以通用於其他學科的領域, 這就是作為博的一方面。

講返醫學方面其實醫學院入面都有唔少PhD 畢業生。 當中雖然 有一些本身是醫生的人, 但更多是一些science 背景出生 作為實驗室研究, 又或者作為公共衛生學研究等等 的博士生。 所以即使是醫學院的博士畢業生 ,也不一定是執業的醫生。

醫生MBBs or MD 是一種專業學位, 亦即係話畢業生可以獲得醫學的執業資格。 訓練內容是要涵蓋 基本各種疾病和人體 科學的學習。 所以所學的科目較為博。 畢業生畢業後經過不同國家的執業考試就可以正式掛牌做醫生。呢種情況要做GP , General Practitioner. General 這個字就講明呢位醫生是全科 什麼病都看的。 至於專科醫生一般 就係對某一類疾病 或者某一類技術較為專長, 例如腫瘤科醫生就是主要利用 電療 或藥物治療癌症的醫生。 國際上有互相認可 和承認的專業資格, 確保水平大致對等。

博士曾為研究學位, 專注某一個項目的研究並發表論文, 所以有一些並非醫生的人修讀了博士學位, 例如佢研究的是某一種特定癌症。 佢畢業以後可以稱為PhD in Cancer Medicine. 即係代表佢係作為cancer的研究博士。 和專科醫生是兩種概念。PhD 也不代表畢業以後可以從事某一種特定的職業。PhD and MBBS (MD) 兩者並沒有什麼高低之分只不過定位不一樣。 而且有不少醫生亦都同時擁有PhD。

以往傳統PhD 畢業以後大多會成為大學相關部門的教職員。 但其實呢隻歌仔喺十多二十年前的美國已經發覺越來越困難。 大概五六年前的一些統計指出, 由於美國的理科PhD 畢業生每年實在太多 ,超過8萬畢業生。 美國的大學根本沒有那麼多教職員職位給他們。 調查顯示只有大約四分一人最後會成為 教授職級人員。 而很多時 中間也要作幾年博士後(post doctoral fellow) 等機會先得。 所以美國近幾年都有反思究竟佢哋應唔應該培訓那麼多博士

當然近幾年越嚟越多的 理科 PhD 有更加新的工種, 例如係商業研發, 科技公司 , 藥廠 management consultancy , 非政府組織, 又或者做政府內部的顧問或 技術性官員 等等。 出路比以往多了唔係淨係等大學 開位。

就醫學領域來說, 我之前都講過其實一些出名的教授都唔一定有PhD. 因為有一些醫生本身佢已經喺自己領域做好多研究出了很多論文, 關鍵係佢有冇 佢正式報考哪一個學位。 有些 教授 覺得其實有冇PhD 對工作也沒有太大分別。

不過始終PhD 畢業是一個人生一個重要里程碑, 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achievement。 我諗如果大家想讀phd, 拿番一個博士名銜, 唔好淨係當係一個職業階梯, 反而多啲當係一種自我成就 ( 即係你好似當係學琴 或者學跳舞咁樣) ,咁樣讀起上嚟相信會開心好多, 壓力少好多。

#PhD
#博士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子宮頸癌怎麼預防?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3年1月28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知 […]
刑事調查取消器官捐贈登記可以提升香港人接受器官捐贈的意願嗎?
最近網絡上有關器官捐贈的議論鬧得沸沸揚揚,因為政府高官痛斥有市民意圖破壞器官捐贈系統、造謠作假。行政長官又宣稱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肝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肝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支修益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乳腺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2022年12月31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肺癌防治新術法!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肺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莫樹錦 […]
HPV 和頭頸癌
提起HPV大家很自然想起子宮頸癌,但你又知不知道,作為香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的頭頸癌也跟HPV 有不可忽視的關係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3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 […]
人生課題(五)紓緩治療絕對不等於放棄
大家聽到紓緩治療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放棄,等於什麼都不做。有些人則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 […]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 謝耀昌醫生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2020年醫管局數據顯示,大腸癌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 […]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