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臨床腫瘤專科 > 黃麗珊醫生 > 癌症病人應該打 COVID 19疫苗?

癌症病人應該打 COVID 19疫苗?

25-12-2020

癌症病人應該打 COVID 19疫苗?

香港快將有COVID 19 肺炎疫苗供應,現在每天都有病人問我是否適合注射疫苗? 今次先同大家輕談香港將會有的兩個疫苗。(今次不會談論阿斯利康的疫苗)

1. 科興滅活疫苗,滅活疫苗跟一般常用的流感疫苗原理一樣,所以技術嘅掌握比較純熟,而且比較容易儲存,一般診所雪櫃已經可以,現有數據顯示副作用例如發燒的風險比較小,而且嚴重過敏比例相比一般流感疫苗一樣,似乎比較適合抵抗力比較虛弱的一群,例如老人家或者長期病患者,那麼,正在接受抗癌治療的癌症病人接受這款疫苗注射似乎風險比較低,只是仍欠缺第三階段臨床研究的數據,但是在未有足夠數據前要決定注射的話,這個仍然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2. 復星BioNTech mRNA(核糖核酸)疫苗, 是一種因應疫情急速發展採用新科研發出來的新型疫苗。 由於是核酸疫苗,必須要儲存在零下70度的環境,所以這些只可能在政府醫院內才可以注射,從初步數據顯示副作用比較多,尤其是發燒的風險,所以對於正在接受抗癌治療的病人來說,注射疫苗後顯生的問題可能比較麻煩,另外如果對聚乙二醇有敏感的話,會導致嚴重過敏反應,所以在醫院內接種這個疫苗如果出現問題的話,急救支援的技術比較好。如果沒有進行抗癌治療的年輕病人而且以有沒有敏感史的話,這個疫苗亦可以是一個選擇。

其實選擇疫苗,一方面要知道其成效,另一方面要知道風險,但是現在仍要等第三階段研究報告才能夠知道實際成效及進一步有關副作用的風險,所以要評論真的很難,作為醫生,我們一向實行 evidence base practice, 即是循證醫學,按照我們一般的運作模式,我們一般都會官方口吻的說還未有足夠數據顯示疫苗完全可以建議病人使用,但嚴重疫情當前,COVID19傳染力高,死亡率亦算高,而癌症病人屬於高危一族,因為癌症病人屬於長期病患者,如果逼到埋牆要決定,都是需要注射的,只是如何選擇最適合的疫苗,當然,我們總是觀望隨著各地大型接種計劃展開,只需要多一兩個月我們便可以知更多大型的數據,如果有癌症病人注射疫苗的數據結論更佳!

希望過多一兩個月我可以同大家分享更多適合大家的資訊!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
唔知大家睇咗《毒舌大狀》未呢?戲入面有一個非常有趣嘅醫學問題: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飲完會死得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嘅公關災難簡直喺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嘅最佳反面教材。 用外科醫生嘅 […]
人生課題(二)給晚期病人照顧者的鼓勵說話
上一回跟大家提到與晚期病人溝通時要注意的技巧。明白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病人,另一方面要兼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可能會 […]
預防皮膚癌 — 滑雪也記得要防曬
自從香港出入境的防疫政策放寬,再遇上聖誕和新年的長假期,身邊的朋友同事能外遊的都出遊了。前天跟一位剛從北海道滑 […]
抗癌路上病友需要怎樣的社交支援?
當病友獲診斷患上癌症時以至治療過程中,都會感到情緒低落、無助。相信這個時候,大家都可能會找家人朋友去傾訴,從而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二)
上回說到醫療誤殺案件控辯雙方的爭議大多圍繞兩點:有關的醫療疏忽是否直接導致病人死亡,以及該疏忽行為是否魯莽、荒 […]
人生課題(一)至親與晚期病人的溝通技巧
與病人走到人生最後一段路程的時候,至親可能會不知道如何與病人好好一起走過這段路程。但同時知道至親都很希望最好地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
前天新聞報導有兩名公立醫院醫生被控誤殺,立即引起醫療界的熱烈討論。倘若治療過程中有醫療失誤,最後病人逝世,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