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中醫 > 黃韻婷博士 > 中西醫協作 治癌新契機 

中西醫協作 治癌新契機 

14-10-2020

中西醫協作 治癌新契機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14/10/2020
1

香港疫症雖然仍未遏止,但慢性疾病的威脅亦不容忽視。在癌症的長期戰爭中,病人轉向中醫求診的意慾增加,但中醫業界能否應對需求呢?政府公布的《香港癌症策略》及癌症登記冊中,香港從2005至2016年間新診斷癌症的人口急升16%,並預測癌症至2030年每年新增病例上升至42,190人。可見解決癌症對全港醫療的沉重負擔刻不容緩。

醫管局數字已確認18%的癌症患者會向私營中醫服務提供者求診,或接受醫管局以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形式提供的癌症紓緩服務。但整個《香港癌症策略》中仍未顯示,如何在癌症病人早中晚期整個過程中,善用已有的中醫人力資源或確認任何的相關培訓途徑。香港中醫本科學生到內地各中醫院實習,只有2至4周輪科至腫瘤科,雖有表淺認識,可惜要認知癌症各階段的發展或跟西醫同業溝通仍有距離。

故此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報告在2018年特別預留5億,及在2019年6月由食物及衞生局成立及監管中醫藥發展基金,以確保資源用得其所。其主要目的乃促進中醫界和中藥界的發展,提高業界整體水平,為中醫藥業培訓人才,支持中醫藥有關的研究,並加深市民對中醫藥的認識。為了增加中西醫協作的角色,首次支持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轄下的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發展跨專業界別的專家小組,以描繪中西醫協作中專業中醫師的臨床培訓路徑。

香港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及香港中西醫結合學將在2021年合辦首個癌症專業培訓課程,希望在未來1至2年為香港100位中醫師提供為期1年在職培訓,由專科醫生/護士/社工提供癌症相關的跨界別知識,以整合現有內地、香港或名老中醫傳承工作站的培訓內容。這個專業發展過程可惠及不單是中醫藥業界,還有病人的福祉,並為中西醫護溝通帶來新的動力及希望。

 

黃韻婷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及
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
鄰里攜手、扶弱同行
感激 Agape Garden 膳心小館在網上呼籲及李小姐 Phoebe 致電向我們轉述一位70歲癌症長者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