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中醫 > 黃韻婷博士 > 中醫專業發展 癌症病人受惠

中醫專業發展 癌症病人受惠

26-02-2020

中醫專業發展 癌症病人受惠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2020/02/26

香港特區政府最新公布《香港癌症策略》及醫管局的癌症登記冊中,每年診斷癌症的人口急升16%,並預測癌症至2030年每年新增病例從29,110人上升至42,190人。癌症死亡人口已佔全港死亡人數中約三分之一。醫療技術日新月異,即使患上癌症,65%的癌症患者可存活多於5年,可見人口老化及癌症倖存者對全港醫療系統造成沉重負擔。

國際早在2009年預測癌症相關醫護人員的不足率至2030年將高達30%,因此各國為應付對癌症病人的照顧,除加强投放資源於預防、防治及紓緩癌症外,也加強培訓癌症相關之醫療專職人員。內地、台灣及美國有實證顯示中西醫能互補不足,為早中晚期癌症病人帶來符合成本效益的綜合癌症醫療服務。

《香港癌症策略》集中在18間三方合作中醫門診及5年後的中醫院着墨。醫管局數字顯示,18%的癌症患者會向私營中醫服務提供者求診,或接受醫管局之三方合作診所,以「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形式提供的癌症紓緩服務。香港的中醫本科培訓或進修課程以1997年中醫立法時之普通科門診求診模式為框架,為本科生奠定基礎。

由於缺乏專科認證,從病人角度考慮,他們仍未可分清哪些是專注癌症或紓緩治療之中醫,故此為響應2024年的中醫院落成及香港在一帶一路的優勢,香港政府可以在本港已擁有內科根基及已深造之中醫中(約佔14%),幫助他們提升相關知識,借以描繪中醫癌症專業發展路綫令病人受惠。此可為將來中醫專業發展奠定雛形。也可提升中醫專業地位,以便與其他醫療專職人士無縫合作提供穩固基礎,為病人服務。

 

黃韻婷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及
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城中活動

2024-01-03 3:45 下午 ANIMAL FLOW
2023-12-22 10:30 上午 12月植物染工作坊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首個獲得FDA授權的多種癌症基因試測
美國食品及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剛授權美國遺傳資訊公司Invitae在市場上推廣一種能同時檢測多種癌症遺傳基 […]
網上直播 | 乳腺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網上直播 |乳腺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是由香港大學知 […]
【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2/23
2023年8月26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 港 […]
【卵巢癌】「卵巢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2/23
2023年9月30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大 […]
【骨與軟組織肉瘤】 「如何進行骨與軟組織肉瘤的多學科診治?讓我們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基本方法和新方法!」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3 年 7 月29 日北京時間晚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  […]
抗癌自碘?— 拆解都市急性盲搶鹽現象
自周四起日本政府力排眾議將核廢水排放至大海,網上廣泛流傳食碘鹽可以抗輻射,即使食物安全中心馬上在社交平台撰文澄 […]
偏方我見
以前有位醫學院教授講過一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嘅說話:「如果一個病有好多方法去醫,代表無一個方法係最好。」 道理其 […]
乳房和甲狀腺雙重癌症
乳癌和甲狀腺癌都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然而同時間患上這兩種癌症的機會率是多少?是基因作怪,還是源於其他外在因素? […]
飲食戒糖餓死腫瘤? 癌魔更愛脂肪胺基酸
筆者曾寫了3篇關於癌症和糖之關係的文章,詳細解釋了「癌症食糖」這種講法的來源,當中理據和坊間一些謬誤,也闡述了 […]
【鼻咽癌】 「鼻咽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9月24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四期—“鼻咽癌的預防和治療, […]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5月21日北京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九期—“診療前列腺癌,多學科專家怎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7月31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一期—“診療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