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臨床腫瘤專科 > 黃麗珊醫生 > 中產的悲歌

中產的悲歌

06-11-2019

中產的悲歌

隨着香港步入流感高峰期,公立醫院再度陷入人滿之患。事實上,漫長的輪候時間亦發生在公立醫院的癌症患者身上,不少來自中產的患者,原以為公立醫院免費提供所有癌症治療的藥物,寧願冒着耽誤病情的風險苦候,直到後來才知道,即使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不少癌症新藥仍須自費,令他們大失預算。

曾有一名年輕癌症患者,事業如日方中,既擁有自己的公司和物業,還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一對子女就讀國際學校,太太則專心相夫教子,可謂是人生勝利組。惟在人生巔峰之時,他確診患有肺癌第四期,工作能力逐漸被癌魔吞噬,公司運作更陷入癱瘓,漫長又驚人的治療費用,頃刻令他耗盡積蓄。

癌症藥物一日千里,本是病人的福音,但不少療效顯著的新藥,仍未被醫管局納入藥物名冊,即使已納入名冊,亦須用者自付。上述這位病人原以為從私家轉到公立醫院後,能夠減輕經濟負擔,但因為他服用的標靶藥屬自費藥物,最終只好賣樓應付昂貴的治療費用,令他面臨負債危機。他既想用盡一切方法延長壽命,陪伴子女成長,又自覺是家庭的負累,終日憂心忡忡,掙扎於應否繼續治療的矛盾之間。

這些令人心酸的中產悲歌,每天也在上演。儘管患者可向撒瑪利亞基金或關愛基金申請資助自費藥物,但入息審查門檻高,中產人士難獲全數資助。曾有患者訴說,寧願早日離世,至少可讓家人獲得保險賠償。

本港的腫瘤治療服務未臻完善,鼓勵大家未雨綢繆,要有周詳的醫療保險或積蓄儲備,即使患上癌症,亦有足夠資源奮力應戰。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
唔知大家睇咗《毒舌大狀》未呢?戲入面有一個非常有趣嘅醫學問題: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飲完會死得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嘅公關災難簡直喺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嘅最佳反面教材。 用外科醫生嘅 […]
人生課題(二)給晚期病人照顧者的鼓勵說話
上一回跟大家提到與晚期病人溝通時要注意的技巧。明白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病人,另一方面要兼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可能會 […]
預防皮膚癌 — 滑雪也記得要防曬
自從香港出入境的防疫政策放寬,再遇上聖誕和新年的長假期,身邊的朋友同事能外遊的都出遊了。前天跟一位剛從北海道滑 […]
抗癌路上病友需要怎樣的社交支援?
當病友獲診斷患上癌症時以至治療過程中,都會感到情緒低落、無助。相信這個時候,大家都可能會找家人朋友去傾訴,從而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二)
上回說到醫療誤殺案件控辯雙方的爭議大多圍繞兩點:有關的醫療疏忽是否直接導致病人死亡,以及該疏忽行為是否魯莽、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