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臨床腫瘤專科 > 施俊健醫生 > 晚期肝癌三大治療新方向: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新標靶藥與免疫治療

晚期肝癌三大治療新方向: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新標靶藥與免疫治療

17-08-2019

晚期肝癌三大治療新方向: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新標靶藥與免疫治療

文章摘自媒體:HK01

肝癌是香港第三大癌症殺手,男女性都有機會罹患,以男性居多。目前香港每年約有1800多宗新症,醫生通常會根據癌細胞種類、腫瘤大小、數目、位置、擴散程度、患者年齡及其他生理狀況來決定治療的方法。

但適合手術的患者不多,臨床數字只有五分之一,因大部分患者在發現後,腫瘤已經生長很大或已經有多個腫瘤甚至已經擴散。另外亦因有機會是肝癌由肝硬化併發,以至肝功能本身亦不佳,術後容易導致肝衰竭等因素,不宜進行切除手術。

針對晚期肝癌,醫學界現時以三大治療新方向:肝動脈栓塞化療、新標靶藥與免疫治療,三管齊下,為肝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消滅癌腫瘤

 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是針對中晚期肝癌的其中一種治療方式。做法上醫生會在病人腹股溝動脈插入導管至肝動脈,經動脈輸入化療藥物和栓塞劑,將化療藥物及栓塞物直接注入腫瘤,把腫瘤殺死更截斷其血液供應,餓死癌細胞。這是治療肝癌的獨有方法,在其他癌症上很少採用。

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則利用同位素Y-90取代化療,所灌入的東西會近距離釋放出高劑量放射能β-射線,從體內以輻射直接攻擊腫瘤。這種治療方法的毒性傷害較不像化療嚴重,能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之同時,亦較不會影響周圍器官。

針對無法動手術的肝癌病人,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是另一項新興的治療肝癌技術。突破過往的體外放射治療,立體定位能在放射治療中隨著跟蹤定位極精准作出放射治療,並透過放射治療儀器內設的嶄新影像導引系統進行。放射線束從多角度針對病人的腫瘤,以確保放射線束儘量覆蓋腫瘤,同時不影響正常的器官。

 

新一代標靶藥對華人療效顯著

 在藥物方面,醫治肝癌的藥物在去年有新的突破,過去10年,只有一種標靶藥物可供一線治療,第一代的標靶藥物索拉非尼(Sorafenib)已應用超過10年。新的標靶藥樂伐替尼(Lenvatinib),去年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認可作為治療肝癌的一線標靶藥物,讓晚期肝癌治療多了選擇。

標靶藥物主要針對干擾、抑制癌細胞某些特異蛋白質,從而阻截腫瘤生長和血管生成的信號。新的標靶藥最大特點是對華人效果顯注,根據臨床研究報告,香港、內地和臺灣的亞族群使用後總存活中位數為15個月,較傳統標靶藥多了近5個月。另一款標靶藥瑞格菲尼(Regorafenib)是一個多靶點的治療肝癌的二線藥物,對經索拉菲尼治療後耐藥(失敗)的晚期肝癌患者有顯著的療效。

 

 免疫療法改寫癌症治療的發展方向

 除了新的標靶藥面世帶來希望外,免疫療法也改寫了癌症治療的發展,對晚期患者的成效亦頗為理想,不但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同時減少副作用,為肝癌帶來新治療方向。

研究發現腫瘤細胞相當「狡猾」,會發出特別信號,扮成「正常細胞」,誤導免疫系統不作出「清除」從而讓腫瘤不斷生長。蠱惑的癌細胞將免疫細胞「T細胞」表面的蛋白「PD-1」與癌細胞表面的「PD-L1」結合而「易容」,令免疫系統認不出敵人,而致腫瘤不斷生長。而「免疫治療」則能透過阻截癌細胞發出的偽裝信號,重新啟動免疫系統反應,這種利用「PD-1抑制劑」阻止兩者結合,重新揭開癌細胞的面紗的方法,就是免疫治療法的運作原理。

 

施俊健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刑事調查取消器官捐贈登記可以提升香港人接受器官捐贈的意願嗎?
最近網絡上有關器官捐贈的議論鬧得沸沸揚揚,因為政府高官痛斥有市民意圖破壞器官捐贈系統、造謠作假。行政長官又宣稱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肝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肝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支修益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乳腺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2022年12月31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肺癌防治新術法!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肺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莫樹錦 […]
HPV 和頭頸癌
提起HPV大家很自然想起子宮頸癌,但你又知不知道,作為香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的頭頸癌也跟HPV 有不可忽視的關係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3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 […]
人生課題(五)紓緩治療絕對不等於放棄
大家聽到紓緩治療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放棄,等於什麼都不做。有些人則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 […]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 謝耀昌醫生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2020年醫管局數據顯示,大腸癌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 […]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