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臨床腫瘤專科 > 施俊健醫生 > 乳癌防治,首選基因檢測!

乳癌防治,首選基因檢測!

17-08-2019

乳癌防治,首選基因檢測!

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佈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報告:女性發病首位為乳腺癌,每年發病約為30.4萬。我國僅2015年新髮乳腺癌病例就已高達27.2萬,死亡病例數約7.1萬。其中,在新髮乳腺病例中有3%-10%的女性在確診時,就有遠處轉移。即便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也有30%-40%可發展為晚期乳腺癌,且5年生存率僅為20%。乳腺癌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時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如何有效防治乳癌已成為廣大女性的擔憂,基因檢測已成為乳癌防治的首選!

 

乳癌基因檢測意義重大

及早瞭解乳癌的發病風險 * 基因檢測通過檢測與乳腺癌相關的位點,能夠評估出乳腺癌的遺傳風險度。
輔助乳腺疾病的診斷 * 在和實際的治療過程中,可以協助臨床診斷、指導治療選擇、輔助監測疾病復發和耐藥、預估生存期等。
有效預防乳癌 * 根據報告解讀,可及早規避誘發乳癌的危險因素,指導健康生活(保持心態平和,維持內分泌相對平衡,均衡膳食,避免不良環境等),從而延緩或阻止乳癌的發生。
指導合理用藥 * 尤其是雌激素相關藥物的安全使用。
幫助預測後代患病風險 * 約15%-20%乳腺癌患者有家庭遺傳史。


基因檢測有效降低患癌風險 

2013年5月,有6個孩子的好萊塢女星兼導演安吉麗娜·朱莉通過基因檢測得知,自己遺傳攜帶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使得她患乳腺癌幾率高達87%,患卵巢癌幾率50%,同時她的母親和姨媽先後因乳腺癌不幸去世。因此,朱莉分別於2014年4月主動接受了雙乳切除手術,將患乳癌風險從87%降到5%,並在《紐約時報》勇敢撰文喚起了更多女性對自身乳腺健康的關注。

 

攜乳癌基因一定會患乳癌嗎? 

乳癌基因攜帶者未必會患乳癌,但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比如BRCA突變使您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8到10倍;對於卵巢癌,它增加了約20倍,黑素瘤風險增加了兩倍。若有家庭遺傳史,則應儘早進行乳癌基因檢測,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高危標準的乳腺癌患者(雙側發病,發病年輕)。

特別說明:人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絕不是人人體內都有癌細胞!基因檢測人人都有必要!

 

哪些人最值得做乳癌基因檢測 

  1.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母性親屬患有乳腺癌者。
  2. 有乳腺病史者(如增生、纖維瘤等)。
  3. 內分泌異常者:月經初潮年齡早(<12歲)、月經紊亂、閉經年齡遲(>54歲)、多次人工流產、未生育未哺乳或初產年齡大(>35歲)者。
  4. 生活方式不良者(如吸煙酗酒、少運動高脂肪、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等)。
  5. 雌激素水準高者(如長期服用含雌激素類藥物)。
  6. 關注乳腺健康者。

 

如何選擇乳癌基因檢測機構?

 FoundationOne CDx全方位癌症基因分析—伴隨式診斷,採用先進及全面技術進行腫瘤組織分析,突破現時癌症治療的盲點,迅速辨識突變的問題基因,癌症基因分析特點:

  1. 全球首個獲美國FDA核准。
  2. 一次過偵測324個癌症基因,避免進行多次不同檢測,浪費腫瘤樣本。
  3. 報告結果包括腫瘤類型與基因變異、治療建議以及臨床醫學研究及藥物資料庫數據支持,報告結果的準確度高達99%。

 

Foundation Medicine成立於2010年,總部及實驗室位於美國波士頓,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精准醫學基因檢測公司,提供涵蓋各種癌別的基因檢測,並致力於提供最完善的癌症醫療資訊。羅氏大藥廠集團基於實現個人化醫療的長遠策略,於2015年正式並購Foundation Medicine,成為集團旗下的一家專注於精准醫學領域的公司。

目前Foundation Medicine已為超過200,000位癌症病患進行基因檢測,提供癌症用藥建議,更於2017年成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臨床試驗計畫之合作基因檢測公司。

 

FoundationOne重磅檢測專案

FoundationOne®CDx

可檢測324個基因的遺傳變異、兩個可預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效的分析標記(MSI和TMB),覆蓋全部實體瘤(除肉瘤)、直接對應FDA批准的17個靶向治療藥物。

適用對象:適用於實體腫瘤的病患(不僅乳癌,還涵蓋多個癌腫:肺癌、大腸癌…等)

* 初次使用標靶治療前。

復發或轉移需尋找其他治療策略的癌症病患。

 

希愈——您放心的醫療機構 

希愈腫瘤中心作為香港優質醫療機構,可獲Foundation Medicine的全套最新檢測方案(多方位多位點),檢測平臺設備國際領先(高精密、高靈敏度),並由國際專業基因分析師提供專業報告解讀及指導(包括但不限於疾病預防、運動營養等方面),為廣大女性提供放心、安全的檢測平臺。

 

施俊健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
唔知大家睇咗《毒舌大狀》未呢?戲入面有一個非常有趣嘅醫學問題: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飲完會死得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嘅公關災難簡直喺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嘅最佳反面教材。 用外科醫生嘅 […]
人生課題(二)給晚期病人照顧者的鼓勵說話
上一回跟大家提到與晚期病人溝通時要注意的技巧。明白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病人,另一方面要兼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可能會 […]
預防皮膚癌 — 滑雪也記得要防曬
自從香港出入境的防疫政策放寬,再遇上聖誕和新年的長假期,身邊的朋友同事能外遊的都出遊了。前天跟一位剛從北海道滑 […]
抗癌路上病友需要怎樣的社交支援?
當病友獲診斷患上癌症時以至治療過程中,都會感到情緒低落、無助。相信這個時候,大家都可能會找家人朋友去傾訴,從而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二)
上回說到醫療誤殺案件控辯雙方的爭議大多圍繞兩點:有關的醫療疏忽是否直接導致病人死亡,以及該疏忽行為是否魯莽、荒 […]
人生課題(一)至親與晚期病人的溝通技巧
與病人走到人生最後一段路程的時候,至親可能會不知道如何與病人好好一起走過這段路程。但同時知道至親都很希望最好地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
前天新聞報導有兩名公立醫院醫生被控誤殺,立即引起醫療界的熱烈討論。倘若治療過程中有醫療失誤,最後病人逝世,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