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定婦科癌及最新治療
本港最常見的婦科癌症依次為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和子宮頸癌,2016年發病數字分別為1050宗、598宗及510宗,當中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個案均有上升的趨勢。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是陰道不定期出血,包括兩次經期之間的出血現象或 更年期絕經後出血。較年長、從未生育、曾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婦女患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較高。診斷方面,除臨床檢查外,醫生還會按個別需要建議患者接受擴張刮宮檢查,抽取子宮內膜組織進行病理化驗,以助確診。
早期的子宮內膜癌可透過手術切除,部分復發風險較高的患者需在手術後輔以放射治療和化療。同時,醫生會考慮腫瘤的分化程度,如腫瘤屬高分化(well differentiated),可考慮荷爾蒙治療;低分化(poorly differentiated)的腫瘤則需考慮化療。
卵巢癌-病徵容易被忽略
卵巢癌常見於中年婦女,2016年本港發病年齡中位數為 53歲。卵巢癌的風險因素包括癌症家族史,即家族曾患卵巢癌, 乳線癌 , 胰臟癌, 前列腺癌或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年齡在55歲或以上;以及肥胖和缺乏運動等。
值得留意的是:
- 卵巢位於下腹的盤腔深處,故早期卵巢癌的病徵並不明顯,容易被忽略;
- 當腫瘤體積大至一定程度,患者或會出現以下症狀:
- 消化不良
- 腹脹
- 小便頻密
- 腰背疼痛
如懷疑患上卵巢癌,醫生一般會為患者進行電腦掃描或超聲波檢查,如影像顯示卵巢腫脹或腫塊形狀可疑,便會建議利用外科手術切除並進行活檢。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卵巢腫脹都必定是卵巢癌,也有機會是良性腫瘤或水囊,因此確診有賴活檢的病理報告。
抗血管新生標靶藥
治療方面,早期和部分晚期卵巢癌可利用手術切除,部分患者需接受 6次輔助化療(紫杉醇及順鉑/卡鉑)。對於手術無法清除的晚期卵巢癌或復發個案,可合併化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藥一起使用,一般而言,首六次療程會結合化療作同步治療,及後可單獨使用作維持性治療(maintenance therapy)。臨床研究證實,以化療結合抗血管新生標靶藥較單獨使用化療更有效推遲復發時間及延長患者的存活期。有時候如治療反應理想,醫生或會建議患者再用手術清除殘餘的癌細胞,幫助患者因腫瘤引起的不適 。
PARP 抑制劑
另一方面,倘腫瘤帶有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目前可使用PARP抑制劑(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Inhibitor),有效延長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可分為BRCA 1型及BRCA2型,1型患者會有40%至60%機率患上卵巢癌,2型患者則有10%至20%。這類腫瘤對PARP抑制劑反應率相當高,患者在接受化療後,可配合 PARP抑制劑作維持性治療,進一步減低復發機會。
至於近年熱議中的免疫療法,在卵巢癌方面的研究尚處於初階,故免疫療法並未成為卵巢癌的標準治療方法。
子宮頸癌-盡早治療效果佳
子宮頸癌與人類乳頭狀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感染有關,其病徵如陰道出血、性交後出血和陰道分泌物異常等屬明顯和容易被察覺,加上女士們可透過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早發現病變的細胞,故許多子宮頸癌個案能在早期被確診,治療效果亦相對較佳。
子宮頸癌的高風險因素包括過早有性行為、性伴侶數目多或曾感染人類乳頭狀病毒。此外,吸煙、肥胖或患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都會增加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子宮頸癌的診斷方法包括檢測HPV和子宮頸細胞活檢。
抗血管新生標靶藥
早期的子宮頸癌可以利用手術切除,並按個別患者的需要輔以放射治療及/或化療。如病情處於較晚期階段,可考慮同步放射治療及化療。放射治療分為體外和體內兩種,化療一般使用紫杉醇或順鉑。就擴散性(第四期)或復發個案而言,以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結合化療可顯著推遲復發時間及改善患者的存活期。
個案分享:
65歲的陳女士(化名)是一名卵巢癌患者,其癌指數在手術後仍持續處於高水平,正電子掃描顯示腹膜有殘留的腫瘤,盆腔和腹部淋巴結脹大。我建議她接受化療(卡鉑和紫杉醇)並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在三次治療後,反應非常理想,大部分腫瘤消失。陳女士完成六次化療後繼續單獨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藥作維持性治療長達一年多,期間並無出現顯著副作用,僅有輕微血壓高,服用低劑量的降血壓藥便能有效控制。
大約一年半後,陳女士的癌指數回升,同時正電子掃描發現其肝臟和腹膜有復發跡象,幸腫瘤體積細小並可透過手術切除。術後陳女士再次使用化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由確診至今超過四年時間,目前陳女士情況良好,停藥之後再沒有復發。
由此可見,化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的治療效果理想,儘管未必可以將腫瘤完全根治,但若加上密切的監察,及早發現復發並將腫瘤切除,患者可達到頗長的無惡化生存期及維持一定的生活質素。
|
區兆基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
(以上資訊由羅氏大藥廠香港有限公司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