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博客 > 林慶順教授 > 免疫療法,有假也有真

免疫療法,有假也有真

02-08-2018

F1.medium

( Photo from Science )

有一位好友曾幾次問我有關免疫療法的來龍去脈,而我的答案總是含糊帶過或點到為止。畢竟,這不是一個三言兩語就能講得清的議題。

今天我會決定來談這個極度複雜難懂的議題,主要是因為一位大學同學用短訊問我,可否對未來免疫學之應用(如對癌症)做一分析。

在介紹免疫治療之前,我請讀者先看一則今年7月14日的新聞(重點拷貝如下):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調查發現,患者對於免疫療法認知不足。而坊間一些產品濫用「免疫療法」字眼,誤導消費者。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於今年4至5月訪問了150名癌症患者或康復者,其中只有一半人知道免疫力與癌症治療有關。而對於坊間聲稱提升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受訪者中77%表示相信或半信半疑,53%曾嘗試過這些產品。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提醒患者要注意分辨真假免疫療法。他說,坊間非常濫用「免疫療法」,吃一些保健品讓身體強壯就說是「免疫療法」,事實上未必有效。

從這則新聞就可看出,一般民眾對於「免疫療法」的模糊認知,促成了所謂的「營養免疫學」的橫流,也造就了無數營養免疫產品的氾濫。

有關這一點,我在去年8月底有發表兩篇文章:

「免疫系統」驚人真相的真相

飲食能改善免疫系統嗎

真正的免疫療法,可以非常粗略地分成三大類:(1)被動,(2)主動,(3)過繼。

被動免疫療法(Passive Immunotherapy)此一療法有時也叫做標靶免疫療法(Targeted Immunotherapy),而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將某一單一特性的抗體注入病人身體,來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或擴散。由於病患本身的免疫系統並沒有參與治療,所以,此一療法才會叫做“被動“。最有名的例子應該是治療乳癌的”赫賽丁“(Herceptin)。

主動免疫療法(Active Immunotherapy)此一療法,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將某一生物製劑注入病人身體,從而激活或加強病人本身的免疫系統(可能只是系統裡某一或某幾個特定成員)。由於病患本身的免疫系統必須積極地參與治療,所以,此一療法才會叫做“主動“。最有名的例子應該是治療黑色素癌的”吉舒達“(Keytruda)。此藥曾在兩年前因為用於治療卡特總統的黑色素癌,而聲名大噪。目前,它已被證實對某些種類的肺癌也有效,而它也正在用於其他多種癌症的臨床試驗。(但是,請勿相信媒體吹噓它“治愈” 卡特總統的癌)

過繼免疫療法(Adoptive Immunotherapy): 此一療法,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將病患本身的某一特定的免疫細胞分離出來,然後通過實驗室的培養來增加這些細胞的量或質,然後再將這些細胞輸回病患體內,讓它們和癌細胞搏鬥。目前,此一療法有一個已經被美國FDA批准的藥,那就是專治攝護腺癌的Provenge。有關此藥,我在今年1月12日有發表攝護腺癌免疫療法

以上有關免疫療法的介紹,是力求簡單明瞭。但是,它所涵蓋的,實在只是冰山一角。

我只希望這篇文章能讓讀者了解兩件事:

  • 真正的免疫療法,與保健品毫不相干。所有那些聲稱能提高免疫力的產品,都是騙人的。
  • 真正的免疫療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絕大多數的免疫療法臨床試驗,是以失敗收場,而少數幾個成功的,也都只是能延長幾個月或幾年的壽命。譬如Provenge,治療費用超過10萬美金,但平均只能延長壽命4個月。你能想像,這4個月的日子,會是怎麼過的?

一則2015-5-31的新聞報導說,耶魯大學癌症中心腫瘤科主任赫布斯特(Roy Herbst)認為,免疫療法有可能在五年內取代化療。

今天,這個五年的預言已經過去兩年半了,而我個人實在看不出,它會成真。

儘管如此,免疫療法將取代化療的趨向,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

只不過,請您千萬不要相信什麼它將會“打垮癌症”之類的噱頭(媒體總喜歡誇大)。

我可以毫無保留地說,人類是永遠打不垮癌症的。請看「打垮癌症」以及癌:為什麽是我

註:免疫療法也應用在癌以外的疾病,例如老人失憶症。請看破解阿茲海默的魔咒

 

科學的養生保健/林慶順教授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刑事調查取消器官捐贈登記可以提升香港人接受器官捐贈的意願嗎?
最近網絡上有關器官捐贈的議論鬧得沸沸揚揚,因為政府高官痛斥有市民意圖破壞器官捐贈系統、造謠作假。行政長官又宣稱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肝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肝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支修益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乳腺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2022年12月31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肺癌防治新術法!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肺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莫樹錦 […]
HPV 和頭頸癌
提起HPV大家很自然想起子宮頸癌,但你又知不知道,作為香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的頭頸癌也跟HPV 有不可忽視的關係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3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 […]
人生課題(五)紓緩治療絕對不等於放棄
大家聽到紓緩治療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放棄,等於什麼都不做。有些人則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 […]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 謝耀昌醫生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2020年醫管局數據顯示,大腸癌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 […]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