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基本篇-科學與娛樂:各種基因檢測的用處

基本篇-科學與娛樂:各種基因檢測的用處

29-05-2018

科學與娛樂:各種基因檢測的用處

黃曉恩醫生 基本篇 發表留言 五月 29, 2018 0 分

 

我本來風趣幽默,平易近人,但談到科學,倒是嚴肅認真。基因測試是一籠統名詞,泛指技術本身,但應用在不同範疇,有的情況檢測準確度及臨床助益皆經研究證實,相反另一些情況則暫未有大型數據支持,甚至富娛樂性多於科學化。

 

有關癌症

在已經確診癌症的患者而言,基因測試是癌症精準治療的基礎,以供制定相對應的治療方案;這方面廣經研究證實,行之有效。

家族病例,尤其是多位近親年輕時患癌,可能意味家族裡遺傳了特定致癌基因突變。就算攜帶這類基因也不一定成癌,但檢測可能有助提高警覺。有利有弊,須由醫生或遺傳學家輔導後轉介進行。

至於市面上有推廣,於無高危因素的一般健康人仕,檢測血液中有否帶有循環癌細胞或DNA,所謂超早期癌症篩查,技術準確度成疑,亦未經大型研究證實其臨床成效。

 

其他範疇

產前檢測在母親血液提取胎兒釋放出來的染色體,檢測染色體套數異常的病症,如唐氏綜合症。準確度高,正臨床應用。

早前有保險公司以贈送基因檢測作招徠,是檢測先天對200多種藥物的反應;例如某種藥物,有的人分解較快,可能需加大劑量,其他人則相反。但這反應受許多其他因素影響,現時醫生亦不會以此作根據,用處有限。

同樣道理,預測患上肥胖、糖尿、心臟病等基因測試,並不可能全面包括所有有關基因及後天因素,況且健康生活是人人的基本責任,並不分基因。

最富娛樂性的要算天賦基因,聲稱能預測孩子性情長短處,甚至建議理想職業。科研基礎薄弱而立論牽強,更遑論其他衍生的問題(見另文),而美國兒科專科學院及美國醫學遺傳及基因組學院皆強烈不建議消費者模式的兒童基因測試。

 

打著科學旗號的不一定科學,要小心分辨。

 

城中活動

2025-11-16 9:00 上午 粉跑 Pink Run.HK 2025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有誰共鳴】嘉賓:Grace
有誰共鳴 一位女性既是父母的女兒,是身邊人的伴侶。偶然遇上了癌症,多重身份要考慮的很多⋯⋯往往忘了照顧自己。 […]
【有誰共鳴】嘉賓:李天嵐
有誰共鳴 分享嘉賓係註冊中醫師 李天嵐,除咗同大家講中醫調養,仲同大家分享自己成長與從醫路上嘅體會。 學習領航 […]
【甲狀腺腫瘤-活動回顧】甲狀腺腫瘤-最新治療,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2025-07-26)——抗癌防癌,全球視野
2025年7月26日,北京香港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 […]
【有誰共鳴】嘉賓:邱芷微 與 陳志忠
無綫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飾演「賈名媛」的邱芷微(Chelffy),今年2月跟老公陳志忠(Wilson) […]
【有誰共鳴】嘉賓:Selina 葉敬梓女士
陪伴患有第四期淋巴癌的老公走過人生最後一段旅程,Selina希望在節目中分享作為照顧者的心情,以及面對生死之後 […]
【有誰共鳴】 嘉賓:余思遠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余思遠最近在商業電台節目《有誰共鳴》中分享了他的故事。他揭示了學醫背後那段孤獨而又艱辛的旅程 […]
【有誰共鳴】 嘉賓:Christine Fok
Christine 發現患有四期胰臟癌時,未有即時向相依為命的爸爸道明一切。爸爸看見她日漸消瘦,她也辯稱自己減 […]
【有誰共鳴】 嘉賓:黎逸玲醫生
《有誰共鳴》節目有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醫生同大家分享行醫二三事。 有些人會覺得醫生每日面對生死,可能早已沒甚感覺 […]
【有誰共鳴】 嘉賓:音樂治療師 Hugo
音樂治療師 Hugo 細細個嘅時候,並唔係大家想像咁鍾意音樂。後來有一年喺英國讀書,開始摸索自己喜歡嘅音樂⋯⋯ […]
【justwannasay】獻給所有受癌症影響的每一位
  這是屬於我們的旅程 不知不覺中,突然就開展了與癌症共舞的訓練人生。 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天賦之一就是 […]
戰勝食管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5年1月25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容許犯錯:成長的必經之路
多謝@drip_music_records 的邀請、有機會和幾位音樂達人分享我對藝術治療的一些看法,相信再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