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本地醫療快訊 / 癌症資訊網編輯室 > 一個淋巴癌患者的故事 看醫學進步如何幫助患者走過抗癌路

一個淋巴癌患者的故事 看醫學進步如何幫助患者走過抗癌路

03-01-2018

一個淋巴癌患者的故事

看醫學進步如何幫助患者走過抗癌路

 

 

引言:

年近70歲的王伯 (化名)身體一向不錯,直至本年初,他經常感到胃部受壓,令他食慾大減,體重也下降了二、三十磅。其後檢查證實王伯患上非何傑金氏淋巴癌,脾臟由原來的10-11厘米增大至21厘米,擠壓著脾臟附近的胃部;他還出現盜汗的情況,這都是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常見病徵。

 

 

內文:

約八成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屬B細胞類別

 

非何傑金氏淋巴癌是一種常見的淋巴癌,本港每年便有約九百宗新增個案,當中一半的患者如王伯般年屆65歲或以上。患者的淋巴細胞不正常地增生,會令聚集了大量淋巴細胞的淋巴核或淋巴組織(如脾臟)出現脹大,也有機會帶來體重下降、盜汗及發燒等徵狀。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廖崇瑜醫生指出,接近八成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屬B細胞類型。目前,治療這類淋巴癌,一般以化療配合標靶藥物利妥昔單抗(rituximab)。利妥昔單抗能夠針對B細胞獨有的表面抗原CD20,令癌細胞凋亡。

 

故此,王伯確診後便被安排接受標靶藥物配合化療治療。首劑標靶藥物治療需以滴注方式進行,滴注速度以漸進模式遞加,以觀察患者會否對藥物產生過敏反應。在整個滴注過程中,王伯沒有出現任何不適;不過,藥物滴注過程共用了六個多小時,再加上辦理各種登記手續,王伯與家人差不多在醫院逗留了一整天才能夠離開。

 

 

皮下注射模式 10分鐘完成標靶藥物注射

 

王伯對治療反應良好,脾臟由21厘米縮減至13厘米,胃口也得到改善,於是繼續第二個療程,並選擇以皮下注射方式進行。整個注射過程約十分鐘便完成,再加上一個多小時的化療滴注療程,王伯於中午時分便離開醫務所,與陪同就診的家人一同午膳去。

 

廖崇瑜醫生解釋,標靶藥物的皮下注射劑型加入了能夠短暫溶解皮下透明質酸的酵素,令藥物能夠滲入皮下的血管網絡發揮作用。臨床研究顯示,皮下注射標靶藥物的療效及副作用,與滴注模式相若;負責照顧血科疾病患者的護士劉姑娘補充,皮下注射模式可縮短患者逗留於醫院或醫務所的時間,有助改善患者的心情及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減輕心理重擔

 

事實上,每一位癌症患者走抗癌之路時,總背負著沉重的心理擔子,既憂慮病情能否受控,也害怕治療過程對生活與及家人造成負擔。不過,現今藥物進步,在病情控制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也有所長進,盡力令癌症患者能夠較輕鬆走過抗癌路。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廖崇瑜醫生

 

 

 

 

安全報告免責聲明

此平台並不旨在用於記錄或報告不良藥物事件資訊,如您懷疑有任何副作用,請向您的醫生或藥劑師諮詢和報告。

以上健康教育資訊由羅氏大藥廠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NPM-HK-0077-12-2017)

Valid until 28/11/2019 or until change is requi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whichever comes first.

 

 

 

 

 

城中活動

2024-12-11 10:30 上午 禪繞白紙磚工作坊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