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認識肺癌
肺癌乃本港第二位常見癌症,其死亡率更一直高踞首位,故有「頭號癌症殺手」之稱。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字顯示,2014年肺癌的新增個案達4,674宗,死亡個案達3,866宗,男女患者比例為 2:1。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周國鈞指出,肺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當患者出現明顯症狀時,病情大多已屆晚期,根治機會相對較低,這是肺癌死亡率高企的主因。
肺癌按癌細胞的大小和形態分為「非小細胞癌」及「小細胞癌」兩大類。「非小細胞癌」約佔所有肺癌個案的85%,當中最常見的是腺癌,其次是多見於吸煙人士的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癌;「小細胞癌」則約佔15%。
周醫生稱,大約80%的肺癌都與吸煙有直接關係,吸煙者比非吸煙者患上肺癌的風險高出20倍。然而,非吸煙者的肺癌個案近年有上升趨勢,這類肺癌大多與基因突變有關,當中約六成患者出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簡稱EGFR)基因突變,可幸目前已有標靶藥物針對這種基因突變,成功控制病情的機會相當高。 其他可能導致肺癌的因素包括:吸入某些化學或放射物質如石棉、氡、焦油和煤煙等。
大部分肺癌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咳嗽,較嚴重的甚至會咳血、呼吸短促和胸部不適。若癌細胞擴散至身體其他地方,患者可能會出現頸項淋巴結脹大、骨骼疼痛、四肢無力及麻痺、食慾不振和體重減輕等症狀。
肺癌按腫瘤的大小和擴散程度一共分為四期。第一、二期肺癌的腫瘤體積較小,無淋巴結轉移或僅影響腫瘤附近的淋巴;第三期是指腫瘤已擴散至縱膈淋巴或侵犯縱膈組織,如氣管、食道或主要血管,惟受影響之範圍仍局限於胸腔區域;第四期則表示腫瘤已出現遠端轉移,或影響雙邊肺部、心包和胸膜等。準確的分期對擬訂治療方案十分重要。
總括而言,戰勝肺癌的關鍵在於及早診斷並接受適切的治療。周醫生提醒市民應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並留意身體的細微變化,如有不適,宜盡快求醫;吸煙人士更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建議每年接受一次低劑量的胸肺電腦掃描,最理想當然是及早戒煙,將患癌的風險降至最低。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周國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