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肺癌個人化治療 平衡藥效與副作用

肺癌個人化治療 平衡藥效與副作用

11-11-2016

 肺癌乃本港死亡率最高之癌症,令人聞風色變。臨床腫瘤科梁廣泉醫生指出,隨著醫學的進步,肺癌的治療選擇增加,各種標靶藥物相繼誕生;近年更研發出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為患者帶來新的曙光。


然而,並非所有肺癌都適合使用標靶藥物,醫生在處方藥物前,會先為患者進行腫瘤細胞基因測試,再根據測試結果而決定合適的標靶藥物以提升療效,達到完全個人化的治療。 

以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型肺癌為例,現時已有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面世。梁醫生稱,本港有大約六成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帶有EGFR基因突變,而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阿法替尼」經證實針對EGFR基因突變個案七成患者有效。研究顯示,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阿法替尼」對EGFR基因中的Del 19型突變的患者尤其有效,在縮小腫瘤、減慢病情惡化及提升整體存活期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故近年醫學界已開始為合適的患者採用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作一線治療。

梁醫生表示,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為EGFR基因突變型肺癌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療選擇,儘管藥物會引起副作用,但均可透過不同方法預防、處理和控制,減低對患者生活質素的影響。「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腹瀉和皮膚反應,例如毛囊發炎、皮膚乾燥、紅疹及暗瘡等。如有需要,醫生會處方相應的藥物以紓緩有關症狀,患者也應避免暴曬,並勤塗潤膚膏,保持皮膚滋潤。這些副作用大多於服藥後首個月出現,隨後會逐漸改善,大部分患者都可保持原有的生活質素。」 

梁醫生寄語患者:時移世易,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的出現,為肺癌的治療豎立了新的里程碑。患者應與醫生建立互信,保持良好的溝通,積極面對病情,治療定必事半功倍;切勿道聽途說,錯信偏方,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臨床腫瘤科專科梁廣泉醫生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骨與軟組織肉瘤】 「如何進行骨與軟組織肉瘤的多學科診治?讓我們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基本方法和新方法!」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3 年 7 月29 日北京時間晚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  […]
抗癌自碘?— 拆解都市急性盲搶鹽現象
自周四起日本政府力排眾議將核廢水排放至大海,網上廣泛流傳食碘鹽可以抗輻射,即使食物安全中心馬上在社交平台撰文澄 […]
偏方我見
以前有位醫學院教授講過一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嘅說話:「如果一個病有好多方法去醫,代表無一個方法係最好。」 道理其 […]
乳房和甲狀腺雙重癌症
乳癌和甲狀腺癌都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然而同時間患上這兩種癌症的機會率是多少?是基因作怪,還是源於其他外在因素? […]
飲食戒糖餓死腫瘤? 癌魔更愛脂肪胺基酸
筆者曾寫了3篇關於癌症和糖之關係的文章,詳細解釋了「癌症食糖」這種講法的來源,當中理據和坊間一些謬誤,也闡述了 […]
【鼻咽癌】 「鼻咽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9月24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四期—“鼻咽癌的預防和治療, […]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5月21日北京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九期—“診療前列腺癌,多學科專家怎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7月31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一期—“診療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
【皮膚腫瘤】 「皮膚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8月27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二期—“皮膚腫瘤的預防和治療 […]
【食管癌】 「食管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6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期—“診療食管癌,聽聽多學科 […]
【胃癌】 「胃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4月23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八期—“胃癌可治嗎?來聽聽專家 […]
乳癌手術的選擇困難症
從外科醫生角度來看,醫治乳癌患者最困難的部分不是手術本身,而是術前術後的諮詢和心理輔導。乳房和腋下淋巴位置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