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癌的啟示:面對癌症勿逞強 卸下心房接受幫助

癌的啟示:面對癌症勿逞強 卸下心房接受幫助

19-05-2016

 麗萍第一次發現患上肺癌時才43歲。麗萍生活健康,沒有吸煙習慣,家族亦沒有癌症患者,對於忽然被告知患上肺癌,感到難以置信,「不過,癌病來到了,我便面對它好了。」

 

麗萍隨即接受手術,其後,她持續接受醫生的監察,沒有復發。過了七年,一直相安無事。豈料,肺癌偏偏再次出現。

紓緩治療 改變想法

麗萍說,這次面對的治療較之前的嚴峻,「嘔吐、脫髮、腹瀉、無法入睡,最辛苦是手腳麻痹得很。當時,我瘦得只剩下九十磅,拿湯匙的力氣也沒有。」

麗萍的丈夫眼見妻子情況不甚理想,把全盤生意交託給親人,親力親為照顧她。「他幾十年來也沒有煮過飯,但我患病的那段時間,他每天陪我去看醫生,更買餸、煮飯、做家務。他常常問我喜歡吃甚麼,只要我想吃的,他都會盡力做。」

被愛包圍的麗萍,偏偏覺得自己成為了家人的負累,一度想放棄治療。這時,她遇上專責癌症紓緩治療的醫護團隊,改變了她的想法。「護士上門為我按摩雙腿,又教我藉着練字來訓練雙手。我每天抄報紙、抄聖經,慢慢重拾雙手的力量,同時也逐漸減輕對家人造成的負擔。」

復發至今,已是十多個年頭,麗萍又回復昔日活躍。回望過去,麗萍寄語其他病友,面對癌病,患者不應逞強,一定要卸下心房、放鬆心情,接受醫護人員、家人、朋友的幫助。

以上內容節錄於香港防癌會小冊子「攜手同行抗癌路之肺癌篇」,如欲閱覽有關書冊,歡迎瀏覽香港防癌會網站。www.hkacs.org.hk/tc/

 

香港防癌會   【東方日報專欄  : 癌的啟示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
唔知大家睇咗《毒舌大狀》未呢?戲入面有一個非常有趣嘅醫學問題: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飲完會死得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嘅公關災難簡直喺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嘅最佳反面教材。 用外科醫生嘅 […]
人生課題(二)給晚期病人照顧者的鼓勵說話
上一回跟大家提到與晚期病人溝通時要注意的技巧。明白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病人,另一方面要兼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可能會 […]
預防皮膚癌 — 滑雪也記得要防曬
自從香港出入境的防疫政策放寬,再遇上聖誕和新年的長假期,身邊的朋友同事能外遊的都出遊了。前天跟一位剛從北海道滑 […]
抗癌路上病友需要怎樣的社交支援?
當病友獲診斷患上癌症時以至治療過程中,都會感到情緒低落、無助。相信這個時候,大家都可能會找家人朋友去傾訴,從而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二)
上回說到醫療誤殺案件控辯雙方的爭議大多圍繞兩點:有關的醫療疏忽是否直接導致病人死亡,以及該疏忽行為是否魯莽、荒 […]
人生課題(一)至親與晚期病人的溝通技巧
與病人走到人生最後一段路程的時候,至親可能會不知道如何與病人好好一起走過這段路程。但同時知道至親都很希望最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