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免疫療法 > 癌症醫療新知/接受免疫療法前 你該知道的9個重點

癌症醫療新知/接受免疫療法前 你該知道的9個重點

11-05-2016

 <a href=癌症醫療新知/接受免疫療法前 你該知道的9個重點” src=”http://image.peoplenews.tw/news/ab5a8c2c-02ec-40c4-8872-a219e5147f1f.jpg” style=”font-family: Helvetica, STHeiti, 'Microsoft JhengHei', 微軟正黑體, PMingLiU, 'Lucida Grande', Arial, sans-serif; border: 0px none; outline: none; color: inherit; width: 464px; cursor: url("/images/magnify.cur"), auto;” />

免疫療法在治癌領域備受矚目,但價格動輒數十、數百萬,想要尋找一線生機該注意什麼?圖/網路資料照

 

前言:免疫療法在治癌領域備受矚目,吸引各大生技藥廠、醫療機構投入研發,爭相報告試驗結果。但免疫療法價格動輒數十、數百萬,國內也尚未開放施作細胞治療,想要尋找一線生機的病友該注意什麼?

1.目前國內有哪些免疫新療法可以使用?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全球共有3種藥物已獲准上市,可用在包括:無法切除或轉移的黑色素瘤、鱗狀上皮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後轉移的晚期肺癌、與轉移性腎細胞癌。

其中,台灣已上市的兩種,目前主要用於黑色素瘤,其他新的適應症還在審核中。

(【註】新藥通常會先以一種適應症申請上市,待其他臨床研究做完後,再陸續增加其他新適應症。因此,藥廠在申請國外許可證時,也會因審核時間造成落差。)

細胞免疫治療除了參加人體試驗計劃外,國內尚未開放這類治療。因此,坊間若有宣稱可提供類似治療的,目前皆屬不合法。現在也有些公司會仲介病友到已部分開放施作的日本、中國等地接受治療。

不過,近日衛福部已決定修法,讓提出相關試驗計劃的醫療機構,在符合安全性的前提下,開放收治特定病患,專案申請治療。(見《康健雜誌210期》「台灣將開放免疫細胞療法,病友真能受益?」、《民報》「恩慈條款今天上路 癌末患做免疫療法不再怕被當凱子削」)

2.免疫新藥可以取代其他治療嗎?

雖然就理論來說,病人似乎體力愈好愈早期接受治療,效果會較好,但目前的臨床試驗都是針對既有治療皆無效或復發的病人,還無法證實早期免疫治療效果會比傳統治療來得好。因此,現階段不建議將免疫治療作為第一線的唯一治療。

3.如果我的癌症不在新藥的適應症範圍內,可以嘗試使用嗎?

由於目前在許多一、二期的臨床試驗中,新藥對不少癌症看似有些療效,有些病友不免會想在適應症外嘗試使用這類新藥。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表示,未被列入適應症內的癌症,代表還需要更多完整、嚴謹的試驗結果來證明其安全性與療效,因此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先找主治醫師討論,看看是否有合適的新藥試驗可以參加。

但新藥試驗依照研究目的,會有特定條件限制,例如癌症期別、腫瘤的抗原表現等,也得看病人本身的年齡、疾病史與體能狀況。病人得接受進一步檢查評估後,才能確認是否符合資格。

4.若參與新藥試驗計劃,卻抽到對照組,該怎麼辦?可以退出嗎?

蔡俊明說,其實現有新藥試驗,為了保障病患權益,即使是對照組,也會盡可能採取現有治療的最佳方案。

例如少數情況,接受化療的對照組,被規定不能使用可能效果次佳的標靶藥物。但即便如此,治療過程中,醫療團隊也會持續追蹤病人狀況,甚至因病人病情需要,調整治療。如果真的覺得不滿意,病人也可以在任何一個階段退出。

5. 如何知道哪些醫院有免疫治療相關的試驗計劃?

國內不少醫院都有參與新藥試驗計劃,且所有資訊都會公布在「台灣藥品臨床試驗資訊網」。民眾若想隨時了解最新的免疫治療試驗計劃(包括細胞治療與藥物治療),除了向主治醫師詢問,也可上此網站搜尋。

6.使用免疫藥物是否有什麼副作用?

新藥的原理是放開免疫反應的煞車,使用這類藥物也可能引發病人免疫反應過度,俗稱「免疫風暴」。

可能出現的反應包括:全身性皮膚紅疹、腸炎導致的腹瀉、腦下垂體發炎以及肝毒性等症狀。早期,也有病人在試驗過程中死亡。

其他一些非免疫相關的副作用則包括:疲倦、掉髮、皮膚癢、肝腎異常等,但這類副作用較不嚴重,病人只需配合用藥與適度休息就可改善。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文震表示,免疫機制十分複雜,病人的反應也可能同時牽涉到腫瘤科、風濕免疫科、胃腸科、內分泌科等的問題。加上,目前也有研究顯示,合併使用抗PD-1與抗CTLA-4藥物,病人的存活率、腫瘤反應率都會較高,但可能發生的副作用也會增加。

張文震建議,治療時,應盡可能選擇能跨科整合照顧病人、且具有治療經驗的團隊。

7 .接受免疫新藥治療,要治療多久?怎麼知道效果不好?何時可以停藥?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依照病患體重計算所需劑量,並透過靜脈注射給藥。不過,藥物價格不菲,依照劑量計費,平均一個成人完整的療程,至少需要200~300萬不等。

以第一種藥物「益伏」來說,完整的一個流程為3週打一針,共打4次;最新上市的「吉舒達」,則一直使用到疾病惡化為止。

張文震表示,新藥治療過程中,有些病人會一度出現腫瘤變大的「假性惡化」,因此目前多會以3個月為一個療程,等療程完全結束之後才進行評估。若3個月療程後診斷,還是評估發現腫瘤持續惡化,通常只有約4%機率可能是假性惡化。

至於治療後,若發現腫瘤不變或縮小,是否要再繼續使用?張文震表示,就安全性考量,新藥確實可以一直持續使用,但實際狀況還是要依照病人的經濟能力與治療狀況來討論。

8.有什麼檢查可以用來預測治療的效果?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跟單株抗體標靶藥物的原理不同。臺灣大學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台大醫院血液科醫師林建廷表示,後者是針對特定腫瘤抗原而設計,若患者癌細胞的抗原表現不明顯,或根本無相應的腫瘤抗原,治療效果就不好。因此,在治療評估上,可利用這些指標評估是否值得使用。

但在前者的使用上,目前尚未找到具有足夠鑒別力的生物指標。有些研究嘗試比較腫瘤上PDL-1的表現,來預測抗PD-1藥物的效果。但結果發現,陰性與陽性的療效只差約20%,還不足以讓病人藉此決定是否接受治療。

9.無法接受免疫治療,努力增加免疫力有用嗎?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劉扶東指出,目前大多數人談的「免疫力」屬於抽象的概念,但免疫機制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反應,要看對應在什麼問題上。而且,重點是要維持「最佳平衡」,而非一味加強或是壓抑。

不過,劉扶東認為,中醫的治療觀念強調把身體狀況變好,就能對抗疾病,從免疫治療的發展來看,其實有些道理。「未來或許中西醫可以一同來發展研究,探討傳統醫學在生理、免疫學層次上的意義,」劉扶東說。

雖然癌症治療不斷有新突破,但新藥昂貴的價格確實也常讓病友及家屬陷入兩難,反而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好的醫療團隊,會與病人清楚說明每個階段的治療意義,分析可能治癒的機率、治療時的生活品質,並共同衡量治療利弊,保持著開放的心境、有良好的醫病溝通,其實是抗癌之路最重要的武器。

www.peoplenews.tw/news/ab5a8c2c-02ec-40c4-8872-a219e5147f1f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免疫治療教育大使宣萱代癌症病人親身答謝腫瘤科醫生同路隨行
免疫治療教育大使宣萱代癌症病人親身答謝腫瘤科醫生同路隨行 免疫治療教育大使(宣萱) 親身答謝 (圖右)臨床腫瘤 […]
中大發現新方法將肝腫瘤由「冷」轉「熱」 激活免疫T細胞滅癌 助發展更有效的新免疫療法
中大發現新方法將肝腫瘤由「冷」轉「熱」 激活免疫T細胞滅癌 助發展更有效的新免疫療法 2021年4月28日 免 […]
腎癌症狀不明顯確診多屆晚期 免疫治療助改善存活率
腎癌症狀不明顯確診多屆晚期 免疫治療助改善存活率 腎癌一直是「隱形殺手」之一,早期症狀不明顯,即使出現血尿,由 […]
免疫療法未納名冊 癌患無資助如等死
免疫療法未納名冊 癌患無資助如等死 1 「免疫療法」未被納入藥物名冊,其高昂價格令不少無能力負擔的患者錯失治療 […]
FDA准許瑞士製藥羅氏的Polivy治療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R/R DLBCL)
FDA准許瑞士製藥羅氏的Polivy治療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R/R DLBCL)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 […]
展望免疫治療能增強肺癌患者的存活率
展望免疫治療能增強肺癌患者的存活率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週年會議2019 (the A […]
PD-L1免疫療法 Durvalumab 在一線廣泛期小細胞肺癌(SCLC)中開展的III期CASPIAN研究取得了卓越的總生存期(OS)結果
PD-L1免疫療法 Durvalumab 在一線廣泛期小細胞肺癌(SCLC)中開展的III期CASPIAN研究 […]
免疫檢查點療法 抗癌新利器
免疫檢查點療法 抗癌新利器 今年1月31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 University Scho […]
癌症治療新時代(上)免疫療法新藥誕生
癌症治療新時代(上)免疫療法新藥誕生 癌症的治療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日本研究人員的成果將催生劃時代的新藥。通 […]
癌症治療新時代(下)個體化精準用藥
癌症治療新時代(下)個體化精準用藥 在位於富士山麓的靜岡縣立靜岡癌症中心的一個房間裏,電腦螢幕上顯示著不同顏色 […]
治癌突破 免疫療法配合細胞改造令腫瘤萎縮
治癌突破 免疫療法配合細胞改造令腫瘤萎縮   Dr. Cameron J. Turtle(左)、曹志 […]
別輕忽!太忙水喝得少常憋尿 當心膀胱癌找上門
別輕忽!太忙水喝得少常憋尿 當心膀胱癌找上門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70多歲的賴伯伯在7、8年前,有血尿的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