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認識肝癌

認識肝癌

28-04-2016

 

 

肝癌是香港五大癌症之一。據醫管局統計, 2013年就有超過1,800宗新病例。  肝癌最常見的成因是乙型肝炎病毒。香港是一個超過700萬人口的地方, 8-10乙肝病毒帶菌者, 而他們比非帶菌者患肝癌的機會高出50-100, 所以八成以上肝癌都乙型肝炎有關其他成因包括丙型肝炎、酗酒和嚴重脂肪肝等。

 

乙型肝炎是怎樣傳染的?

最常見的傳染途徑是病毒透過母體感染嬰兒, 或通過性接觸傳染。其他途徑包括共用針筒或使用帶有病毒的工具穿耳洞及紋身。一擁抱及同吃飯是不會傳染的。

 

肝癌有什麼症狀?

 

患者會感覺右上腹不適、腹脹或疼痛,飯後有「頂住頂住」的感覺,體重下降或皮膚發黃都是相對晚期的症狀。異於一般想法,其實大部分早期體積細小的肝癌未必引致明顯症狀,因為細小或位於肝臟深處之腫瘤絕大部分時間並不至於會影響肝功能或引起痛楚(見圖)。根據臨床研究經驗定期檢根治肝癌的機會提高多達30%。換而言之,定期檢查的重要性遠比有症狀才求高得多。

 

 

 

定期檢包括什麼?

肝炎帶菌者個月驗血(包括肝功能及甲胎蛋白)及接受肝臟超聲波檢。如超聲波發現有陰影異樣, 或有腫瘤, 應立即安排掃描 (CT電腦掃描 MRI 磁力共振均可) 作確認。

 

肝癌分期

 

肝癌分期種類繁多, 有由不同國家訂制, 例如美國、日本、韓國,或術前術後分期。不同系統其實都是大同小異,分別用腫瘤體積、腫瘤入週邊血管 (vascular invasion), 或腫瘤有侵入附近器官作分類。體積細小沒有侵血管沒有器官轉移列作早期, 而腫瘤有明顯血管或器官侵犯, 作第三或第四期。  當然期數越大, 年存活率相對越差。不過並所有第肝癌無手術可施。倘腫瘤並未擴散而只是侵鄰近器官(例如膽囊或結腸), 以及在肝功能許可的情況下, 專科醫生依然有機會將腫瘤完全切除,效果比單靠藥物治療更佳。

 

 

肝癌的治療

隨著醫療技術在過去十年的發展,肝癌治療方案已傾向化。然而,手術切除始終是根治治療最重要的,且效果最為顯著,手術5年整體存活率可高達百分50-70因此,確診後的關鍵在於腫瘤是否適合動手術切除。假設病人一向健康良好,要考慮的因素基本有兩個: 1. 肝功能, 以及2. 腫瘤位置。 一般來肝功能良好者,術後剩餘之肝臟加上再生,體積足以應付身體的代謝,患者便得以順利康復;相反,肝功能差,剩下的肝臟將無法支撐其他器官需求,便有機會導致肝衰竭。另外, 間很多人誤解腫瘤大就不能切除,其實腫瘤大小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更關鍵的是腫瘤有否侵佔肝的主要血管如門靜脈(portal vein)和下腔靜脈(inferior vena cava)等。所以,肝癌治療能否達到理想效果專科週詳的術前估及分析才是要訣。

 

 

陳智仁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香港大學肝膽胰外科及肝移植組臨床副教授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
唔知大家睇咗《毒舌大狀》未呢?戲入面有一個非常有趣嘅醫學問題: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飲完會死得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嘅公關災難簡直喺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嘅最佳反面教材。 用外科醫生嘅 […]
人生課題(二)給晚期病人照顧者的鼓勵說話
上一回跟大家提到與晚期病人溝通時要注意的技巧。明白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病人,另一方面要兼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可能會 […]
預防皮膚癌 — 滑雪也記得要防曬
自從香港出入境的防疫政策放寬,再遇上聖誕和新年的長假期,身邊的朋友同事能外遊的都出遊了。前天跟一位剛從北海道滑 […]
抗癌路上病友需要怎樣的社交支援?
當病友獲診斷患上癌症時以至治療過程中,都會感到情緒低落、無助。相信這個時候,大家都可能會找家人朋友去傾訴,從而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二)
上回說到醫療誤殺案件控辯雙方的爭議大多圍繞兩點:有關的醫療疏忽是否直接導致病人死亡,以及該疏忽行為是否魯莽、荒 […]
人生課題(一)至親與晚期病人的溝通技巧
與病人走到人生最後一段路程的時候,至親可能會不知道如何與病人好好一起走過這段路程。但同時知道至親都很希望最好地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
前天新聞報導有兩名公立醫院醫生被控誤殺,立即引起醫療界的熱烈討論。倘若治療過程中有醫療失誤,最後病人逝世,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