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 大腸癌 ) 新法醫大腸癌肝轉移 治癒率達3成

( 大腸癌 ) 新法醫大腸癌肝轉移 治癒率達3成

25-04-2016

 潘冬平指,20%至25%大腸癌患者在診斷時已有肝轉移,另20%至25%患者會在之後出現肝轉移。

潘冬平指,20%至25%大腸癌患者在診斷時已有肝轉移,另20%至25%患者會在之後出現肝轉移。

大腸癌是本港10大癌症,而肝臟是淋巴以外最常見的大腸癌轉移器官,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主席兼創辦人、港大外科學系名譽教授潘冬平指,過去大腸癌肝轉移被視為絕症,但近年醫學界採用進取的綜合治療方案,患者同步切除大腸腫瘤及部分肝臟,之後再進行綜合術後化療,患者有機會完全治癒。

潘冬平指,接受新技術患者5年存活率達45%至50%,治癒率為25%至30%,10年存活率亦達40%。他又說,雖然患者要同時進行肝、腸兩個大手術,但死亡風險與單一肝或腸切除手術相若,約為1%至2%。

37歲陳小姐去年12月接受身體檢查,證實患上大腸癌,今年1月接受跨專科綜合治療,同步切除大腸腫瘤及右肝,之後進行了2次化療,現時顯示無腫瘤復發,有機會治癒。

topick.hket.com/article/1413827/%E6%96%B0%E6%B3%95%E9%86%AB%E5%A4%A7%E8%85%B8%E7%99%8C%E8%82%9D%E8%BD%89%E7%A7%BB%20%E6%B2%BB%E7%99%92%E7%8E%87%E9%81%943%E6%88%90

 

大便隱血測試2成不準 檢測無事翌年證腸癌

 
港大外科學系名譽副教授兼外科專科醫生潘冬松(右二)提醒,若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帶血等病徵,應諮詢醫生需否接受大腸鏡檢查。(鄧穎琳攝)

港大外科學系名譽副教授兼外科專科醫生潘冬松(右二)提醒,若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帶血等病徵,應諮詢醫生需否接受大腸鏡檢查。(鄧穎琳攝)

政府今年9月將推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分3期資助持香港身份證的61至70歲長者,到私家診所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有醫生指,有關篩查是供無病徵者參加,若已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帶血、持續疼痛、腹脹等病徵者應自行求醫,諮詢醫生需否接受大腸鏡檢查。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委員、港大外科學系名譽副教授兼外科專科醫生潘冬松指,基金會歡迎政府推篩查先導計劃,他形容是「好開始」,相信可助無病徵者及早發現大腸癌,減低治療成本及提高治癒機會。

但他提醒,腸道出血原因眾多,可與大腸癌、大腸瘜肉、大腸發炎或痔瘡等相關;加上大便隱血測試並非百分百準確,未必完全排除大腸癌存在。

潘指,曾有56歲、無病徵的病人在醫生建議下做大便穩血測試時,結果呈陰性,但一年後再做大腸鏡檢查時,確診第一期腸癌,故出現症狀者必須直接求醫,不能依賴大便隱血測試。

潘冬松說,大便隱血測試準確度約8成,因瘜肉及腸癌癌腫未必經常出血、或因出血量少,有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會令患者誤以為無患癌。

他強調,8成大腸癌是由瘜肉演變出來,瘜肉切除是防腸癌最重要的方法;而大便隱血測試目的是發現早期無症狀的大腸癌,能發現瘜肉的機會少於50%,而大腸鏡檢查篩查大腸癌變準確性逾95%,更可在檢查中同時切除瘜肉,防止轉變成腸癌。

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顯示,近1成確診大腸癌的患者在50歲或以下,即每10個患大腸癌者有1個年青人。他建議任何年齡人士都應關注大腸癌,留意自己的風險及病徵,諮詢醫生是否適宜進行大腸癌的預防性檢查。

topick.hket.com/article/1413829/%E5%A4%A7%E4%BE%BF%E9%9A%B1%E8%A1%80%E6%B8%AC%E8%A9%A62%E6%88%90%E4%B8%8D%E6%BA%96%20%E6%AA%A2%E6%B8%AC%E7%84%A1%E4%BA%8B%E7%BF%8C%E5%B9%B4%E8%AD%89%E8%85%B8%E7%99%8C

城中活動

2023-07-16 9:00 上午 夏日小帆船體驗 x 漁村導賞
2023-06-20 3:00 下午 安癌與飲食宜忌-專題講座
2023-06-20 10:00 上午 森林浴-身心靈療癒旅程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2023年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 創建疫後新世代醫療:持續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匯聚
2023年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 主題演講 2023 年 5 月 16 日 創建疫後 […]
SANTRO-CAHON-CSTRO 「新冠流行期間癌症患者的治療考慮」互動研討會完美落幕
周伯儒,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四年級醫學生 Chi Lin, 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 Feng-Ming (S […]
「人類乳頭瘤病毒 (HPV) DNA檢測與子宮頸細胞檢驗 (液基薄層柏氏抹片)的合併檢測」(合併檢測) 服務
家計會推出包括HPV DNA檢測的合併檢測 能於較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並減癌症風險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家 […]
中大研究發現乙肝康復者的嚴重肝病併發症風險會隨時間下降 唯仍須注意患肝癌風險 建議接受長期肝癌監測
本港約54萬人患有乙型肝炎,部分人可經藥物或自身痊癒,達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清除」,成為「乙肝康復者」。香港中 […]
中大研究發現乙肝康復者的嚴重肝病併發症風險會隨時間下降 唯仍須注意患肝癌風險 建議接受長期肝癌監測
本港約54萬人患有乙型肝炎,部分人可經藥物或自身痊癒,達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清除」,成為「乙肝康復者」。香港中 […]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調查研究結果發布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 身心健康、認知及自理能力下降 研究團隊籲加強支援服務 【新聞稿2023年3月13日】 香 […]
港大生物學家揭示防止DNA受損機制 加深對癌症形成的理解
不當的細胞分裂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維持細胞分裂穩定的機制。最近,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 […]
城大發現促使癌細胞擴散的蛋白質 望為癌症治療提供新治療靶點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賴氨酸羥化酶1」(LH1)的蛋白質,是促使肝細胞癌和胰臟導管腺癌的 […]
中大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肺轉移
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常會轉移至肺部。以傳統手術方式切除肺轉移腫瘤,很大機會造成手術創傷,而 […]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 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疫情期間,不少病人進出醫療場所接受化療都少不免擔心受到 […]
中大發現間皮瘤的女性發病率上升 高收入國家的發病率較高
間皮瘤(Mesothelioma)由於治癒率較其他癌症低,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平均僅有8%,醫學界一直努力尋求間皮 […]
港大化學生物學家拆解一類「組蛋白修飾」 為開發相關抗癌新藥帶來曙光
由香港大學(港大)化學系李祥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與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及港大生物醫學學院黃永瀚博士和鮑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