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淺談癌症免疫治療

淺談癌症免疫治療

14-05-2015

 

 
 
免疫治療之前,我們先看一個癌症治療用藥的流程是甚麼 ?
 
財金雜誌生技公司圖片

一個新藥新療法(如免疫治療)的開發,從細胞動物實驗發現有潛力,進入人體一期(劑量安全性測試)、二期(30-100人之有效性測試)、三期試驗(400-1000 人隨機對照,確定療效),才能在市場上公開與販售,這時間長達10-15年,而當初動物實驗中有潛力的藥,僅有8-10%(FDA報告)最後能脫穎而出,成為癌症治療之療法與用藥。

很多癌症病人使用號稱有療效的保健食品,或是使用偷跑還未核准,僅在一、二期測試的用藥或療法,都需要在嚴謹的醫療監測、臨床試驗下,才能獲得真正的醫療權益與保障(藥物也有副作用、傷害),而非商業利益廠商的白老鼠、甚至是金錢的"唐憎肉"。

癌症免疫療法的發現

身體的免疫系統除了抵抗外來病毒、病原菌,平時也到處巡邏確保身體內我們自己的細胞沒有病變成不正常的細胞。而這種「檢查哨」的角色,必須經過嚴密調控,以防止免疫細胞不會錯亂並攻擊正常細胞,造成正常組織損傷或誘發自體免疫疾病。





過去癌症細胞的起因研究,除了知道細胞基因 (抑癌基因、致癌基因)突變外,表觀基因的影響也逐漸了解,再來就是身體的免疫系統無法辨認出"壞蛋"癌細胞,對免疫細胞來說,腫瘤內的「微環境」會抑制活化免疫細胞,導致任"它"逐漸壯大。




癌症免疫療法就是希望能透過被動免疫或主動免疫使免疫細胞反應更活躍的方法,重新活化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能成功辨識並殺死腫瘤細胞


1910年代由William Coley醫師所提出的觀察:手術後的癌症患者,如果併發感染,可以降低癌症復發的機率。Coley醫師猜測可能與免疫有關,於是在病患腫瘤內注入高溫殺死的細菌,希望藉由激發病患的自體免疫反應來控制腫瘤,注射後,部分腫瘤逐漸消失了,這是第一個文獻報告的免疫療法。

目前有哪些免疫(生物)療法途徑 ?

一.被動式免疫治療 (美國台灣FDA核可標靶藥物居多)

1. 單株抗體標靶藥物,目前臨床上舉凡乳癌的Herceptin、Pajecta,大腸癌、頭頸癌的Erbitux,抑制血管新生的藥物Avastin,都屬於被動式專一抗體,注入體內專一性攻擊/中和癌細胞的生長,屬於抗體-抗原免疫反應。

二.主動式免疫治療 (目前多為臨床1-2期試驗)
要強化免疫系統,一可
找外面的傭兵(被動式抗體),錢燒光了就沒有免疫功能了,二訓練自己本國的士兵來作戰(主動式免疫),效果理論最理想,所以發展出主動式免疫治療的概念!

主動免疫含有三種:

1. 腫瘤細胞疫苗 (Autologous/Allogeneic tumor cell vaccine)
2. 腫瘤抗原疫苗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vaccine,Cancer peptide vaccine)


以上兩種癌症疫苗,好比在身體內丟入假想敵人/敵人的照片,用來訓練我們的免疫系統大軍作戰。

3. 細胞疫苗治療 (Cell therapy,Adoptive cell transfer )
a. 自然殺手細胞 (Natural killer cell)
b. 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疫苗
c. T細胞疫苗 (CD4 or CD8 T lymphocyte adoptive cell transfer )

免疫細胞治療,理論是直接挑選出優良士兵,訓練成特種部隊,再送回去戰場作戰

結論:
1.被動式免疫治療,為現今標靶藥物的主流,多為美國FDA或台灣衛生福利部核可(如下表)。


國內常見標靶藥物


2.主動式免疫治療,很多仍為臨床1-2期試驗,並非每個腫瘤都有適應症(非廠商宣傳什麼癌都可以治療),日本免疫治療也是在臨床試驗規範下,才有安全的保障。(新聞)

a.癌症疫苗現況:2010年美國核准第一個攝護腺癌疫苗(Provenge),目前仍有非小細胞肺癌、乳癌等在美國試驗(參考)。

b.殺手細胞(NK cell)回輸療法,報紙坊間公司最盛行,目前僅為臨床1-2期研究,多用在血癌/淋巴癌為主Nature文獻

c.毒殺型Cytotoxic T細胞回輸療法,:臨床1-2期研究,血癌/淋巴癌研究為主,NCI資料


近年免疫治療最新突破-
2014年美國癌症醫學年會ASCO報告

今周刊特別報導
 



2014年ASCO美國醫學會年會最夯主題就是為免疫療法,同年台灣「唐獎」第一屆生技醫藥獎由美國學者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學者本庶佑共同獲得,二人分別找出免疫系統中負責「踩煞車」的抑制分子CTLA-4及PD-1(FDA通過用在黑色素細胞瘤),藥物在臨床證實,可有效抑制惡性度最高的黑色素腫瘤細胞生長,延長患者存活期,甚至獲得長期存活的機會,目進也進行肺癌的臨床試驗,台灣目前有開放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療CTLA-4的臨床試驗。


穀雨提醒:
免疫療法含蓋很多範圍,選擇何種療法,適合的腫瘤癌別適應症都要注意,除了政府核可外,都屬於臨床試驗階段,還在測試有效性和安全性,為了自身安全,與醫療權益保障,請充分了解參與臨床試驗的利與弊,再決定是否接受免疫療法,不要貿然停用正規西醫治療,國內臨床試驗查詢(請點我)。
 
 
志穎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健合研究所碩士
他建立的榖雨癌後重生知識分享平台,致力以實証醫學來指引方向,
關注癌症治療之後的社群,繼續美麗新生

穀雨 癌後重生知識分享平台
http://cancernewlife.blogspot.tw/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
拆線好,定唔使拆線好?​
好多病人都有一種信念,自己溶唔使拆嘅線係比較高科技、傷口會靚啲。當私家醫生話傷口要安排拆線嘅時候,唔少病人嘅第 […]
人生課題(三)晚期癌症病人之營養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可能需要決定會否在病人進食得不良好時接受人工營養。明白眼見自己、或眼見家人日漸消 […]
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
唔知大家睇咗《毒舌大狀》未呢?戲入面有一個非常有趣嘅醫學問題:一個大量失血嘅病人係咪唔可以俾水佢飲?飲完會死得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電影《給十九歲的我》嘅公關災難簡直喺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嘅最佳反面教材。 用外科醫生嘅 […]
人生課題(二)給晚期病人照顧者的鼓勵說話
上一回跟大家提到與晚期病人溝通時要注意的技巧。明白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病人,另一方面要兼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可能會 […]
預防皮膚癌 — 滑雪也記得要防曬
自從香港出入境的防疫政策放寬,再遇上聖誕和新年的長假期,身邊的朋友同事能外遊的都出遊了。前天跟一位剛從北海道滑 […]
抗癌路上病友需要怎樣的社交支援?
當病友獲診斷患上癌症時以至治療過程中,都會感到情緒低落、無助。相信這個時候,大家都可能會找家人朋友去傾訴,從而 […]
談醫療疏忽刑事化(二)
上回說到醫療誤殺案件控辯雙方的爭議大多圍繞兩點:有關的醫療疏忽是否直接導致病人死亡,以及該疏忽行為是否魯莽、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