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癌症免疫治療
![]() |
財金雜誌生技公司圖片 |
一個新藥新療法(如免疫治療)的開發,從細胞動物實驗發現有潛力,進入人體一期(劑量安全性測試)、二期(30-100人之有效性測試)、三期試驗(400-1000 人隨機對照,確定療效),才能在市場上公開與販售,這時間長達10-15年,而當初動物實驗中有潛力的藥,僅有8-10%(FDA報告)最後能脫穎而出,成為癌症治療之療法與用藥。
1910年代由William Coley醫師所提出的觀察:手術後的癌症患者,如果併發感染,可以降低癌症復發的機率。Coley醫師猜測可能與免疫有關,於是在病患腫瘤內注入高溫殺死的細菌,希望藉由激發病患的自體免疫反應來控制腫瘤,注射後,部分腫瘤逐漸消失了,這是第一個文獻報告的免疫療法。
一.被動式免疫治療 (美國台灣FDA核可標靶藥物居多)
1. 單株抗體標靶藥物,目前臨床上舉凡乳癌的Herceptin、Pajecta,大腸癌、頭頸癌的Erbitux,抑制血管新生的藥物Avastin,都屬於被動式專一抗體,注入體內專一性攻擊/中和癌細胞的生長,屬於抗體-抗原免疫反應。
二.主動式免疫治療 (目前多為臨床1-2期試驗)
要強化免疫系統,一可找外面的傭兵(被動式抗體),錢燒光了就沒有免疫功能了,二訓練自己本國的士兵來作戰(主動式免疫),效果理論上最理想,所以發展出主動式免疫治療的概念!
主動免疫含有三種:
1. 腫瘤細胞疫苗 (Autologous/Allogeneic tumor cell vaccine)
2. 腫瘤抗原疫苗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vaccine,Cancer peptide vaccine)
以上兩種癌症疫苗,好比在身體內丟入假想敵人/敵人的照片,用來訓練我們的免疫系統大軍作戰。
3. 細胞疫苗治療 (Cell therapy,Adoptive cell transfer )
a. 自然殺手細胞 (Natural killer cell)
b. 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疫苗
c. T細胞疫苗 (CD4 or CD8 T lymphocyte adoptive cell transfer )
結論:
1.被動式免疫治療,為現今標靶藥物的主流,多為美國FDA或台灣衛生福利部核可(如下表)。
![]() |
國內常見標靶藥物 |
2.主動式免疫治療,很多仍為臨床1-2期試驗,並非每個腫瘤都有適應症(非廠商宣傳什麼癌都可以治療),日本免疫治療也是在臨床試驗規範下,才有安全的保障。(新聞)
a.癌症疫苗現況:2010年美國核准第一個攝護腺癌疫苗(Provenge),目前仍有非小細胞肺癌、乳癌等在美國試驗(參考)。
b.自殺手細胞(NK cell)回輸療法,報紙坊間公司最盛行,目前僅為臨床1-2期研究,多用在血癌/淋巴癌為主。Nature文獻
c.毒殺型Cytotoxic T細胞回輸療法,:臨床1-2期研究,血癌/淋巴癌研究為主,NCI資料。
近年免疫治療最新突破-
2014年美國癌症醫學年會ASCO報告
![]() |
今周刊特別報導 |
2014年ASCO美國醫學會年會最夯主題就是為免疫療法,同年台灣「唐獎」第一屆生技醫藥獎由美國學者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學者本庶佑共同獲得,二人分別找出免疫系統中負責「踩煞車」的抑制分子CTLA-4及PD-1(FDA通過用在黑色素細胞瘤),藥物在臨床證實,可有效抑制惡性度最高的黑色素腫瘤細胞生長,延長患者存活期,甚至獲得長期存活的機會,目進也進行肺癌的臨床試驗,台灣目前有開放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療CTLA-4的臨床試驗。
穀雨 癌後重生知識分享平台 http://cancernewlife.blogspot.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