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生講座 > 肺癌診斷與治療 專題講座

肺癌診斷與治療 專題講座

10-04-2015

   肺癌診斷與治療 專題講座

10/04/2015

癌症資訊網、香港醫護聯盟主辦及英國阿斯利康藥廠全力支持,在四月廿二日晚舉辦的肺癌專題健康講座,邀得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黃梓明及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余國雄講解肺癌的診斷與治療。

 

 

根據2012年香港癌症統計資料,肺癌高踞十大致命癌症榜首,13,336個癌症死亡個案中,肺癌佔29.2%,共3,893人死於肺癌。黃梓明醫生表示,肺癌的主因是吸煙,當中二手煙不可忽視,因近年醫學界發現非吸煙患者數字有上升趨勢。其他高危因素包括吸入部分化學及放射物質,如石棉和疼、空氣污染和基因改變。肺部腫瘤可經電腦掃描發現,再根據腫瘤位置,透過支氣管鏡、細針穿刺等活檢確認腫瘤是否惡性。

 

一般肺癌患者的預後較差,因肺癌早期病徵不明顯,如咳嗽、胸痛、氣促、身體疲倦、食慾不振等,大部分患者在癌細胞擴散後並引發其他病徵時才發現患病,確診時多已是晚期,且癌細胞會迅速擴散至其他器官。若發現上述病徵愈來愈明顯及持續,應及早求醫。

 

余國雄醫生指,現時肺癌第一線治療一般結合手術、放射治療、化療和標靶治療治療合適的患者非常重要。香港有超過一半的肺腺癌患者帶EGFR基因突變,以女性和非吸煙者居多,故病人應先進行EGFRALK基因檢測,再由醫生「度身訂造」以個人化藥物治療的方案。若發現EGFRALK基因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現時標靶藥物是第一線治療。即使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若驗出EGFR基因突變,仍可選擇口服標靶藥,例如吉非替尼(Gefitinib),療效較化療顯著,不但能延長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副作用又較少,而且患者只需口服,不用經常來回醫院。

 

第一期肺癌以手術和SABR立體定向消滅性放射治療為主,而第二、三期多結合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第四期則要採用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藥物治療。有數據顯示,使用兩種含鉑藥物順鉑(Cisplatin)和卡鉑(Carboplatin),再配合第三代化療,有助IAIIIA期術後病人減低復發率最高達15%。同步放化療比單用放射治療或手術前後做訪導性化或輔助性化療,更有效提升存活率。

 

余醫生表示,過往鱗狀癌的治療方法多以化療為主,近年藥物上有新突破,兩種新免疫治療藥物Nivolumab作三線治療時有15%腫瘤反應率,而Pembrolizumab則適用於鱗狀癌和非鱗狀癌。而放射治療新技術包括SABR立體定向消滅性放射治療,特點是高劑量、療程短,約三至五次就完成。而ABC呼吸機則把握在病人屏氣十多秒期間進行放射,減低偏離的機會。其他新技術包括IMRT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和正電子掃描引導放射治療。

 

傳統治療方案是在接受4-6個月的化療療程後,見腫瘤沒惡化就停止治療,只監察病情進展。余醫生指出,病情有機會反彈,因此新治療方案建議病人完成化療療程後,繼續接受有效及副作用較少的藥物作持效治療,以保持病情穩定和增加整體存活期。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