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自由論壇 > 以科學方法簡化古方 梁秉中:中西醫合璧路漫漫

以科學方法簡化古方 梁秉中:中西醫合璧路漫漫

03-08-2014

 梁秉中行醫與研究的經驗像中藥材,幽幽餘香,百味難解。

以他一個西醫去研究中醫中藥,本來就注定要經歷矛盾。有人說他火爆,記者聽出的,卻是嬉笑怒罵,令人會心大笑、苦笑。

他參與香港中醫中藥相關發展及研究20年,批判不留餘地,「如果香港對中醫院認識仍然是這樣表面、淺薄,那是無發展可言的」。

梁秉中在中學、大學時代就幾乎看畢主要的五四文學作品、俄國小說及法國小說,他曾任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委員會主席。從看到與聽到的,感覺他說話比寫的東西銳利。吃人血饅頭治肺結核病的年代遠去,醫者心腸,文學家口吻,筆下留情,說話直率,他生動地描述了一次中醫與西醫隔着會議桌開火的片段。

他說,有個出名中醫,是治癌專家,屬每醫必好類別。那趟,中醫在會議桌前拍案而起,指着梁秉中大義駡斥:「你個臭西醫,中醫古方,加減有數,你可以去讀多些書再引用,但你有何資格改動啊?」老教授在世界外科研究縱橫四海,又豈會進退失據。

「啊,我想捐去枱底,結果冇捐到」。

「你覺得他講得對?」記者問。

「他一定講得對,因為他代表他的界別。我當然不會反駁,心裏有自知之明,活到一把年紀,何必呢?他也好可憐,活到一把年紀還是『咁戇居』!」

■中大中醫中藥研究所所長梁秉中在辦公室書櫃頂保留了多個古代中醫像,醫醫相照。

「陳馮富珍做錯不用糾正」
今年73歲了,說他火,不如說他辣。三言兩語,梁秉中像是不說話都頂得上千軍萬馬。盛年時候奔波世界各地行醫開會,仍能為愛女愛兒寫兒童文學故事,老骨醫活到一把年紀,甚麼都不管,幽默諷刺,還有話要講下去。

「我心想,為何不可以改古方?1,000年、500年至今天,世界有沒有變?1,000年、2,000年前,名醫神醫懂得的東西是不是比我們少?只要我們尊重(古方)就是了,我們不能抹煞有更好結果」。梁秉中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所長,他研究中醫藥,用發展西藥的現代生物統計學方法驗證中藥效能,簡化千年古方,製成健康補充品,卻又沒有把中藥分子改變。

「問題是誰去改,因為你學得沒他長時間」。這叫專業政治。

「所以我收口」。梁秉中知道自己再沒有時間追得上中醫傳世典籍,於是用科學的方法,試驗中醫藥效能。本來就是骨科權威兼對顯微外科及中醫藥等都有研究的學院派,台灣醫生魏福全對他特別尊重,梁秉中接受訪問時表明不想賣藥,但談到研製一種有助調理心臟血管保養的中藥補充品,他禁不住譽為皇牌,表示四個心臟科團隊已經應用到病人身上,追蹤研究病人六個月,重要成果有待公佈。

「我們條條古方都改,只有一兩條抄。(記者:誰負責改古方?)主要是我自己,但有參考顧問意見。中醫不肯改,因為改不好,要負責的。我拍心口自己改,不知有幾多苦水」。還有魄力去改良傳統的人,心不老。事實他兩頰紅卜卜,早晚練氣功,還定時跟另外四個老朋友打網球。

1993年創立廣為人知的「關懷行動」,為國內貧困病人義診,他的腳到過哪裏,理想與胸懷就有多大。他有一位土耳其裔專研神經叢損傷的瑞士外科醫生朋友,小時患骨髓病變成拐腳後,在瑞士勵志從醫,會用法語寫詩悼念摯友。到他病逝時,梁秉中把瑞士仁醫詩作譯成中文,成為悼念裏的悼念,醫者心裏一顆醫者心:

睡神的手輕放您額前,您眼中的閃爍漸現昏黃,您的影子,常現天地,您的血液,常流於我心,以至黑夜常恬。

若果溫柔的文字是梁秉中的心,跟他的說話相比,爺爺級教授不知算不算是口不對心。「中大教學醫院裏,我肯定最老。年輕當紮師兄,有些根本未見過我,蔑嘴蔑舌。但多數見過我啦,不好意思當面糟質我,為此,我退不得,而且研究好值得做下去」。

梁秉中爸爸是跟中醫學懂處方的人,因為患肺病打針病癒,叫兒子去讀醫科。結果,不但兒子成為著名醫生,孫女也是醫生。兒女小時,梁秉中為他們寫《醫院驚魂》和《雪山奇遇》,女兒長大做實習醫生,就為了她寫《見習醫生的煩惱》。對着好端端的人,他可能會調侃一下,贈兩句之餘,其實有求必應。他對病人,俠骨柔情,會為山區病童暗暗垂淚,刻劃老嫗背着天生身體蜷曲的成年兒子兩度向他求醫無果,滲出醫者的為難無奈。

豐富行醫閱歷,最終他又走進豐富的中醫中藥世界。「由西醫轉去研究中醫十多年,是不是很有趣?」記者問。

「不只有趣,也令我肯定應該多做一些事情。」他說,自1993年開始,他是最早一批參與有關中醫院發展的醫生,目前算是「死剩種」。

「香港沒有誰比我全面(了解中醫藥),從陳馮富珍年代,轉了三代人」。他比譚黃智媛及高永文關注中醫中藥發展都要早。1997年前決定讓中醫註冊是政治任務,至於立法不准中醫使用西醫儀器診斷,他說是陳馮富珍美麗又醜陋的誤會,「陳馮富珍一世行運,做錯不用糾正,她當年囂張,自以為懂得,我想她今天也不知道中國中醫院等於現代醫院」。

今年初施政報告決定籌建香港第一間中醫院,他認為不是政治決定。將來中醫院角色,是不是應由西醫主導、中醫輔助,他心中有一條難計的數,「若以現代醫院培育,以現代科學理念建設,不會是中醫主導,但也不代表立刻是西醫主導,分擔過程是好講功夫及談判安排」。

■梁秉中(右二)是權威外科教授,曾經為不少貧困病人做手術。

從發展核心被貶為過來人
人越年長,知識越豐富,時間越寶貴,心也越急。他認為中醫院發展要盡快成立籌備委員會,可他又說自己不會進入籌備委員會,「我在政府裏已是過來人」。

「有沒有人找你做籌委會?」

「不知道。即是無啦,懂得多未必就要找你」。他心中有氣不是怨。

「找我做調查研究時,我建議幾間大學中醫課程合辦,全部碰了一面灰。他們不懂,不想做,情願大家也不懂。在整個醫療架構,中醫院是很小項目,微不足道」。當記者請他用過來人角色講一下中醫發展,他卻又像是聽得好礙耳。

「我其實絕對不是一個過來人,我是一個核心人物,但被過來化。香港現在做事的人多數都是不懂得的,也不應該做的,這已變成現實,不是趨勢」。懂得的人不做、不懂的人搶着做,這種想法,原來不只李嘉誠一人。

「你是說曾蔭權時代你被過來化?」一秒靜默。 「我不是憑空講白話,你叫得我做,我做好多功夫,我寫好多報告有一定水準,但一年、兩年、三年都沒有人去看,還不是實證?」他說在中醫中藥研究發展委員會,做了六、七年後,政府再增加一個中醫中藥委員會,省去發展兩字,原有小組成員絕少加入。這情況不是單純醫生空懷理想一廂情願,「是給了你責任,卻又不需要你履行,不想做事,因為責任太細,只須做到別人問起有個交代」。香港發展中藥港成為笑話的原因,「就與不發展有關。不要再提,香港這十年都是這個樣子」。

■說話辛辣、醫者心腸、書生筆法,梁秉中有不少散文故事著作。

盼中醫院助學生留港實習
梁秉中從西醫擔起中醫中藥發展研究,按他所形容,是有一段荒謬的政治原因。「政治上我熟梁錦松,他讀大學時,我做了六、七年醫生,大家住得很近,因為『認祖關社』運動,他經常來我家開會。後來梁錦松批准浸會大學開辦首個中醫課程,李國章(中大前校長)叫我辦好此事,沒理由中大沒份兒」。當年梁錦松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後來當了財政司司長,「之前發展了貝沙灣,後來到新鴻基搞中藥港,新鴻基對中大有很大財務(支援)」。

行醫、教學與研究都紮實的梁秉中,認為了解國內中醫院歷史及實際運作很重要。他說,中國從民國至今都沒有分中西醫院。清代加拿大傳教士開始來華辦慈善醫院,成都四川華西醫院可能是第一間中國醫院。協和醫院是北京最高級數醫院,那時是純歐洲式管理。

他說香港醫生很多都假定國內中醫院與西醫院好大分別,事實上,國內中醫院其實就是醫院,適當地有深度地服務病人。國內中醫與西醫結合,源於毛澤東掌政開始。革命時候,延安落後,缺醫缺藥,沒可能搞正規現代西式醫院,當時土醫中醫貢獻很大,因為這些原因,也因為文化認同,「第一代革命家以毛澤東為首說過:中醫能做所有西醫能做的。也因如此,給中醫發展好大機遇」。

五十年代開始,中共中央行政規定西醫要學中醫,接近強迫性,號召及命令在大醫院工作的西醫脫產兩年去學中醫。至今,很多有名中西結合大師都己有80歲。

中國五十年代發展中醫藥,西醫有的,中醫也要有。並規定五間醫院要有一間中醫院,鄉村城巿都一樣,因此大量中醫院成立,同時期建立具規模的大學中醫課程。大陸中醫課程與西醫基本沒分別,頭兩至三年,西醫教育西醫治療多一些,中醫教育中醫治療多一些,第四年分流,中西醫課程比例的差別是六四、四六。一般輔助醫科如解剖、生理、病理、細菌學及診斷等都要修讀,但治療分家,類似專科,西醫治病、中醫治症。

但國內中醫訓練時間少於西醫兩年,而國內西醫訓練時間也較短,國外包括香港,西醫訓練時間較長,香港中醫依照國內的訓練,也就薄弱了。「但國內中醫享受較高社會地位,香港自從有中醫註冊,待遇很清楚,港大中大見習醫生畢業後工資等於中醫畢業生兩至三倍,最初五年中醫畢業待遇低於註冊護士,現在也與註冊護士差不多,但還是高不過」。梁秉中很不客氣形容那對學生近乎是個騙局。

他說國內所有中醫教學體系都超額收生,但現在香港中醫學生還要到廣州中醫藥大學實習,「慘到不得了,每班有100個去廣州實習,有四至五班,分分鐘300、400年輕學子在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掛單,逼到不得了」。將來香港中醫院若能讓中醫學生實習,帶教帶學,可算德政。「若是有教學醫院任務的,讓中醫學生上堂,中醫院要有內外、婦兒、心臟、皮膚、腫瘤等科目,類似瑪麗及威院的教學醫院」。

他認為中醫院亦免不了處理輔助病症功能,「中風、大病急救後康復治療,早上來,晚上走,這省好多錢,這是我認為香港當前爭吵之中,滿足多方面需要的折衷方法,300病床,規模大一些也不搞了,這是在有限範圍內的考慮」。

在醫學上,中西互補,能通曉兩者,難能可貴。梁秉中過往曾建議兩大醫科生畢業可讀中醫,而三間大學中醫畢業生也應到兩間醫學院進修,發展具香港特色的中西結合醫學模式,在他看來,這是本來可以讓香港「威一威」的做法,但最終還是沒有實現。目前香港有系統研究中醫藥的西醫非常少,「有的西醫去拿中醫學位,香港起碼有10多20人,對個人執業應有所幫助。但我覺得了解傳統醫學的概念哲理,重要過一切,因為這哲理橫跨所有界別」。

 

調理身體靠自己勿亂服藥
梁秉中以西醫現代科學精神研究中醫藥最大領悟是,中醫藥精髓是舒緩、食療的哲學,沒有病時調理一樣重要。但治病哲理,病人也有責任,「不要靠人,靠自己不要病才上算,越老越覺有道理」。他一有感冒特徵,一定先吃中藥。

「中醫有些東西真的好,但(好像)不是全方位地好,而西醫是全方位學習」。

「你夠膽這樣寫呢,就已經是一個貢獻,我話你聽。好多報紙不敢這樣說。不是共產黨規限,中醫文化影響所有中國人,包括香港(有些人不一定相信),你不要說中醫壞話,你一說中醫壞話,有人會踢你的,你不講他好話已經是壞話」。

「有沒有中藥可以早些食定先?」記者問。

「你這個問題煽情兼不正確,因為是藥三分毒,千祈不要早食,有風不要駛盡艃,留待你日後病病哋才食」。是藥三分毒,不可亂用,「找中醫調理,試一兩藥方,好就繼續食。中醫是一種服務,試着信佢。叫你長期食的,這個人不是好人。調理身體要靠自己,邊個知道自己多過自己呢?就算你傾家蕩產看盡所有醫生、吃所有藥,都不會好」。嫦娥成仙故事,碧海青天夜夜心,就是從偷吃靈藥開始。

一個1966年畢業於港大的醫學學者,經歷西醫蓬勃發展時期,從藥物療效,到換腎換心換肝的奇妙,最終西醫天下無敵的樂觀看法受到極大衝擊,因為人的壽命延長,老年及慢性疾病增加,這20多年來,社會又再次向傳統中醫藥尋求互補功能。

醫道,有學術有文化還有更深的哲學,重點在於自強不息。「對病人來說,則要多些自主態度,不要被動,不要隨便迷信科學,迷信診斷,迷信藥物,迷信醫生,迷信中醫,迷信針灸。我這種想法,不幸已成習慣,對我影響頗大,朋友講笑說:(如果)老梁話你要食藥呢,你差不多要死的了」。

在一次電話訪問裏,他幽默對記者說:「天麻雞腳湯,你叫媽媽煲畀你飲定先,沒所謂的」。天麻幫助記憶,但可不可以預防如高錕一類腦退化症,暫時不能下科學判斷。至於雞腳湯,味道肯定不錯。

記者:冼麗婷

攝影:李家皓

hkm.appledaily.com/detail.php

城中活動

2024-12-11 10:30 上午 禪繞白紙磚工作坊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有藥冇錢醫|基層抗癌悲歌 新藥未納入安全網資助 病人或等到死
有藥冇錢醫|基層抗癌悲歌 新藥未納入安全網資助 病人或等到死 65歲的枝媽乳癌復發,其23歲的兒子Vincen […]
公院猛開藥看門口 剩藥亂丟釀海洋災難
公院猛開藥看門口 剩藥亂丟釀海洋災難 公立醫院門診輪候時間長,醫生往往開出長達半年的藥量,衍生藥餘問題。 啟德 […]
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 (2021/06/11)
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 (2021/06/11) 1 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會議,總共有八位議員就婦女健康議題發表意 […]
醫院藥劑師學會整合癌症藥物資助計劃 冀助病人選合適療程
醫院藥劑師學會整合癌症藥物資助計劃 冀助病人選合適療程 有癌症病人組織表示,不少病友都需用自費藥物,但藥費高昂 […]
我不會讓我的家人接受目前的免疫細胞治療
我不會讓我的家人接受目前的細胞療法 發文時間: 2020/08/24  文 / 黃達夫. 台北 近日報載,衛福 […]
癌症偽資訊令肖恩走上不歸路而喪命
癌症偽資訊令肖恩走上不歸路而喪命 一些不準確的癌症謠言或偽資訊,會為癌症患者帶來甚麽影響﹖治療不歸路,還是變成 […]
抗疫清潔日常
抗疫清潔日常 話咁快就過咗【抗疫生活】差唔多一個月,每日清潔消毒真係唔少得,#臨床腫瘤科專科 黃麗珊醫生同我哋 […]
港大深圳醫院教自製口罩 可達外科口罩成效九成
港大深圳醫院教自製口罩 可達外科口罩成效九成 2 1 新冠肺炎肆虐,巿面口罩難求,有巿民為自保自製口罩,但成效 […]
不容忽視氣炸鍋可能引發健康危機
不容忽視氣炸鍋可能引發健康危機   [新聞稿] 標榜無油、健康煮食的氣炸鍋,大受愛煮一族的瘋狂追捧,卻往往忽略 […]
賀建奎涉基因編輯嬰兒案 被判有期徒刑3年
賀建奎涉基因編輯嬰兒案 被判有期徒刑3年 根據法庭宣判,賀建奎干犯非法行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罰款人民幣3 […]
立法會十題:治療肺癌的新藥物
立法會十題:治療肺癌的新藥物 以下是今日(十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黃碧雲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 […]
莫樹錦教授主講「抗癌漫長路」
  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10月14日於中大以「抗癌漫長路」為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