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腹周圍癌(Periampulla Vater Cancer)
壺腹周圍癌(Periampulla Vater Cancer)
壺腹周圍癌是指壺腹及其周圍產生的癌,包括了 A.胰頭癌,B.壺腹癌,C.總
膽管下端癌,D.壺腹周圍十二指腸癌。這些癌的臨床表徵,診斷及治療方法都相似,
甚至手術後的外觀及病理檢查有時仍沒法很清礎的區別癌是從何處起源。因此這些
癌常常被一起討論。但其預後則因起源不同而有差別,尤以胰頭癌預後最差,可切
除率也最低。
流行病學
壺腹周為癌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過去五十年來,歐美地區增加了 2 倍,亞洲增加 3
倍,日本增加 4 倍。胰頭癌是美國地區癌症死亡原因的第四位 (2)。根據 1993 年我
國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胰癌死亡率是 2.79/100,000,佔所有癌死亡原因的第 11
位。好發年齡為 60 歲以下,男女比率約 1.4:1。(3)病因不明,但根據統計,抽煙,
高動物脂肪飲食、咖啡、糖尿病,可能和胰癌有關,而大腸息肉病及 Gardner*s
syndrome 則`和其他的壺腹周圍癌有關(2)。
胃病理學
約 85-90%的壺腹周圍癌是胰頭癌。病理組織的分類上,大部份(75-85%)是腺癌,少
部份是黏液性囊性腺癌(mucionous cystic adenocarcinoma),管內乳突腺癌
(intraductal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淋巴癌,類癌(carcinoid tumor),平
滑肌瘤(leiomyosarcoma) ,轉移癌等(2-5)。
臨床表徵
1.總膽管阻塞症狀:
黃疸(最常見),Courvoisier*s sign (Palpable distended gallbladder),
皮膚癢,灰白泥土便(clay stool)等。
2.胃出口阻塞症狀:厭食、嘔吐、噁心
3.神經侵犯症狀:背部疼痛,上腹疼痛
4.其他:體重減輕、倦怠、上消化道出血(腫瘤潰爛)、脂漏便、
糖尿病等症狀。
診斷
實驗室檢驗常會發現血中的 Alk-P, G-GT 及 Bilirubin 升高,這表示膽管已有狹窄
或阻塞的現象。常用的腫瘤標記是 CA19-9,其敏感性為 68-93%,特異性為 72-93%,
並非理想的診斷工具,通常被用來追蹤術後是否有癌症復發的跡象。(2,3,4,6)較特
殊且具診斷價值的檢查包括超音波、電腦斷層、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ERCP,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iography)、經皮肝膽管攝影及引流術
(PTC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細針吸取
細胞學(FNA, fine needleaspiration cytology)、核磁共振檢查(MRI)及血管攝影。
這些檢查各有其優缺點及適應症。其敏感性及特異性也不同(表 1)。(3)
表 1. 各種檢查對胰臟癌診斷的比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敏感性 特異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音波 76% 91%
電腦斷層 83% 93%
內視鏡逆行性 92% 96%
膽胰攝影
細針吸取細胞學 83% 9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音波因方便,經濟且不具侵犯性,通常為黃疸病人的第一線檢查工具。若發現膽
道擴張,胰管擴大及疑似壺腹腫塊且沒有它處轉移,則進一步行電腦斷層檢查,以
便看清楚是否有淋巴轉移或血管侵犯。術前的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也是必要檢
查,以便了解膽道及胰管阻塞及做術前的內視鏡切片檢查(biopsy)。其他檢查則視情況而定,並非都是例性檢查。
參考文獻 :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
一般外科 石宜銘醫師
http://homepage.vghtpe.gov.tw/~gs/gs_r05.files/pancreaduode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