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編者的話( 28 ), 宣明會的訪問

編者的話( 28 ), 宣明會的訪問

28-07-2013

 

應宣明會的邀請寫了一篇探訪旅遊後記,刊載於都市日報上。( 2012-6-14 )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

礙於篇幅所限報章上的版本稍作修訂,現在這裏刊載原文。

1.        為何會助養孩子?
記得中學時代,也曾聯群結隊參與饑饉三十的活動。那時候對於宣明會,對於助養孩子的計劃所知不多,只知道一班同學熱熱鬧鬧地嬉戲,透過輕鬆愉快的互動環節認識宣明會的工作, 相信是那時候不知不覺間種植了助養的幼苗吧。後來多留意一些第三世界的新聞,看了一幅又一幅骨瘦如柴的成年人,小孩子照片,難以想像世界上有如此貧困,資源嚴重不足的地方折騰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活在香港,可能這一個早上為了吃得更好多花掉十元八塊,同一個地球的某個角落,這十元八塊卻足夠一個家庭糊口多日。投身社會工作多年後,自覺有餘力回饋社會,很自然想到支持宣明會助養孩童的工作,要改變一個貧困落後的地區,透過改善基本建設,教育,將資源投放在未來的主人翁身上是最理想不過。

2.        去年,隨宣明會到柬埔寨探訪囝囡,看到當地小孩的生活如何?
如果從物質的層面去看,從我們的標準去看,當地小孩的生活幾近赤貧,一無所有。不要說我們每天不能離身的手機, 電腦或所有類同產品,像樣的玩具?沒有。運動場地,規劃的遊樂場所?沒有。光鮮的衣衫?沒有。鞋?唔一定有,多數無。居住環境內,空調?電視?當然無,厠所也不一定有,毫無疑問,從任何角度看活在香港的我們是如何幸福。但奇妙的是,在我們所到的村莊裡,生活在當地的孩子也非常快樂,純樸的眼神, 真摯的笑容,毫無保留地與我們真誠的交流互動,就好像清泉洗淨了我的心靈,這些感受卻不曾在我們的社會中出現過。

3.        與助養囝囡見面有甚麼活動? 說了甚麼話? 有甚麼感受?
我們在出發之前的講座中,已經得到宣明會隨團的同事提醒,不要帶一些遠離當地孩子生活標準及認知的物品送贈助養的孩童。原因有二,假如是太高的科技產品,日後持續性的支援不足,例如維修,軟硬件的更新問題。此外,太過名貴的禮物則容易引起朋輩間的嫉妒。今次探訪之旅我帶備了一些糖果,顏色筆,畫册和一個足球。希望透過不同的互動遊戲開展我們之間的話題。我助養的男孩子今年已經十歲了, 他的媽媽也陪同他一起出席這次聚會。他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身材偏廋,(按我觀察當地並沒有肥胖的孩子。。) 明顯他是一個十分害羞的孩童。我們由一個午飯開始,回答一些指定的問題,今年幾歲?幾多兄弟姊妹?讀什麼年班啦?我嚐試用顏色筆引起他的興緻,起初效果也不太顯著,後來我也一起參與繪畫,勾畫出他的媽媽漫畫化的模樣,很高興終於看見他愉快地笑。我們共同認識的英文字句並不多,許多時候要依賴翻譯傳達,但我更喜歡透過圖畫的直接聯繫,使我知道他喜歡我帶來的糖果,他的家庭有誰和誰。接下來發生的事,是我旅程中最感到愉快的。男孩子當然好動,熟絡過後我們開始踢球。探訪的地點是一個農村,週圍聚居的家庭也不少,一班小孩子停留在我們午飯地方的外圍觀望着,可能是對我們外訪者的好奇,更可能是留意到我們手上的糖果,地上的足球。我示意他把糖果分配給其他的小孩子,也邀請他們一起來玩傳球,集體遊戲,與衆同樂。面對年齡相近的孩子他表現得全不陌生,糖果也分配得很好,後來其他助養者和孩子也一起來參與遊戲,一瞬間快樂的笑聲遍佈四週,這時候我深深體會到開心原是這樣簡簡單單。

4.探訪柬埔寨還有甚麼難忘的回憶? 對人生有甚麼反思?

柬埔寨經歷過赤柬的一段殘酷歷史之後,直至近年政局穩定,人民的生活才從新踏上安穩之路。但社會資源嚴重不足,縱使百物待興也有心無力。當置身其中,會有許多莫名其妙的疑問,為什麼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和我們理解的差距這樣遙遠?更往論醫療,教育等等大型社會建設。
為什麼同一個大地有這樣不公平的分配? 當我看着一位精明可愛,天真無邪的農村小女孩,想到她的將來感覺很心痛。因為無論她條件再好,天份再高,在一個缺乏基本的環境,沒有教育的國度,無論她如何努力一切也是徒然。 要改善這國度的未來,非常需要更多人支持宣明會的工作。

5, 於饑饉30擔任義務攝影工作有甚麼感受?      
攝影是我最大的喜好,能夠藉此擔綱義務的工作,感覺非常幸福快樂。 陪伴着有老有少的熱情參加者,捕捉一張又一張的快樂歡笑面,這份愉快這份滿足並不是筆墨可以形容的。非常期待日後能夠持續為饑饉三十出一分力。

6.        如何看有意義的人生? 如何鼓勵別人關心世界上貧困孩子?
在時間的巨輪底下,我們短暫的人生顯得何其渺少。窮一生營營役役,為了生活?為了追名逐利?到最後頭也只是過眼雲煙。我相信有意義的人生也是求名利的,但求的可以是天下利,追的是千古名。假使我們能夠在有限的人生中改變這世界一點點,影響身邊的人和事一點點,到了最後不論成效如何,只要盡了本份亦無悔今生。參加宣明會的助養兒童計劃正是改變了世界一點點的行動,我們無法改變上天安排的出生地域分配,但我們能夠用後天的努力協助貧困的孩子改善生活。

7.        如何看自己在助養囝囡的角色? 爸爸?     
我相信這是一種緣份,在茫茫人海中偏偏與他遇上。兩個人的關係是互動和補助的,他得到世上多一個人的關愛,對未來抱有更樂觀的期望。我擔綱了父親的角色,如何愛護,溝通,引導他的成長也是難能可貴的經驗。衷心感謝他的出現,使我的人生更覺完滿。

8.        父親節將至,有甚麼說話鼓勵助養囝囡?  
最希望你能夠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快樂成長。生命影響生命,如果有一天你記起我,懷念這個遠方親人的時候,請把你的思念與愛,投放在另一個需要幫助的小孩身上,讓這份關愛之心相傳下去就最完美了。

編輯 ( 2012-6-14 )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骨與軟組織肉瘤】 「如何進行骨與軟組織肉瘤的多學科診治?讓我們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基本方法和新方法!」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3 年 7 月29 日北京時間晚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  […]
抗癌自碘?— 拆解都市急性盲搶鹽現象
自周四起日本政府力排眾議將核廢水排放至大海,網上廣泛流傳食碘鹽可以抗輻射,即使食物安全中心馬上在社交平台撰文澄 […]
偏方我見
以前有位醫學院教授講過一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嘅說話:「如果一個病有好多方法去醫,代表無一個方法係最好。」 道理其 […]
乳房和甲狀腺雙重癌症
乳癌和甲狀腺癌都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然而同時間患上這兩種癌症的機會率是多少?是基因作怪,還是源於其他外在因素? […]
飲食戒糖餓死腫瘤? 癌魔更愛脂肪胺基酸
筆者曾寫了3篇關於癌症和糖之關係的文章,詳細解釋了「癌症食糖」這種講法的來源,當中理據和坊間一些謬誤,也闡述了 […]
【鼻咽癌】 「鼻咽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9月24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四期—“鼻咽癌的預防和治療, […]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5月21日北京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九期—“診療前列腺癌,多學科專家怎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7月31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一期—“診療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
【皮膚腫瘤】 「皮膚腫瘤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8月27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二期—“皮膚腫瘤的預防和治療 […]
【食管癌】 「食管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6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十期—“診療食管癌,聽聽多學科 […]
【胃癌】 「胃癌怎麼防治?來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2年4月23日北京時間晚8時,“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八期—“胃癌可治嗎?來聽聽專家 […]
乳癌手術的選擇困難症
從外科醫生角度來看,醫治乳癌患者最困難的部分不是手術本身,而是術前術後的諮詢和心理輔導。乳房和腋下淋巴位置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