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醫事.問」 一對一免費諮詢 讓癌患者不再困惑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醫事.問」 一對一免費諮詢 讓癌患者不再困惑

15-05-2020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醫事.問」
一對一免費諮詢 讓癌患者不再困惑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下稱「慈善基金 」)在去年三月推出的「醫事.問」先導計畫,為癌症擴散或復發的公立醫院病人提供一對一免費諮詢服務。自服務推出以來,反應熱烈,廣受醫生和病人支持。因此,慈善基金決定再下一城,將「醫事.問」服務恆常化,讓更多癌症病人受惠,帶他們走出困惑。

 

讓醫生以專業知識回饋社會

臨床腫瘤科專科施俊健醫生是參與計畫的醫生之一。在慈善基金的配對下,施醫生已為多名病人提供專業的諮詢服務。施醫生謂,平日工作繁忙,但其實醫生也很想做義工,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有需要的人。「義診模式讓我可以在一個全無顧慮和輕鬆的環境下與病人討論病情和給予意見,真正地回饋社會,這帶給我前所未有、無法言喻的滿足感。」

讓患者了解病情和治療選擇

施醫生表示,此計畫最重要的元素是給予病人最中肯的第二意見,而這正是腫瘤科服務最需要的元素。「癌症的治療日新月異,與我初入行時已是天淵之別。以肺癌和乳癌為例,昔日並未有分子檢測,治療是一體化;分子檢測出現之後,將肺癌和乳癌的種類細分,不同的分子分類,治療方法也迥然不同。醫生都需要投放大量時間去學習,作為病人,又怎能在短促的診症過程明白如此複雜的知識並作出抉擇?『醫事.問』計畫正正提供了一個第三方的平台,讓醫生為病人提供第二意見,讓他們更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有哪些治療選擇。」

曾經有一位乳癌病人,已完成手術和放化療,正在服用荷爾蒙藥物,但原來她對自己的病情完全不理解,也不明白為甚麼要做這麼多的治療。施醫生向她解釋她的乳癌屬哪一種類型和需要服用荷爾蒙藥物的原因之後,她感到豁然開朗。「醫生,我而家明白晒喇,我終於安心喇!」在醫生的角度,從來不知道病人經歷了時間以年計的治療,原來完全不理解自己的病,而且一直也不安心。由此可見,醫患溝通和對病人的心靈支援十分重要。

拉近醫患距離

另一方面,施醫生也讚賞慈善基金的創意,因為大部分癌症病人組織或團體都是提供經濟援助或病友之間的同儕支援,例如分享會和陪診服務,未必需要醫生的參與。而『醫事問』則好比一道橋樑,讓醫生參與服務社會,拉近了醫患雙方的距離。「我從未想像過可以用這樣的模式去做義工。印象中做義工都是身體力行,例如去派口罩,但如今可以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做義工,感覺真的很『過癮』;病人亦會感受到,原來社會上有很多人願意幫助他們。」

應考慮推展至新確診病人

目前,「醫事.問」的服務對象為癌症擴散或復發的公立醫院病人。施醫生認為慈善基金可考慮將服務推展至新確診的公立醫院病人。「 病人得悉自己患癌,一時之間也許未能接受,卻要在短促的診症時間了解複雜的病情和治療方案,大部分病人都無法消化,甚至腦海一片空白,連怎樣問醫生也不懂。因此,如果服務可進一步推展,將會幫到更多病人。」

 

臨床腫瘤科專科施俊健醫生是參與計畫的醫生之一

施醫生「醫事.問」個案分享

個案一:
一對年輕夫婦,太太患上罕見的胸腺瘤,癌細胞在手術後出現復發和擴散。由於電腦掃描影像顯示腫瘤有增大跡象,公立醫院的醫生建議她接受化療。病人因對病情不甚了解而有所猶豫,惟醫生給她冷冰冰的印象:「你一係做,一係唔做。」病人為此感到沮喪。施醫生向她解釋,部分胸腺瘤生長速度緩慢,甚麼時候只需進行定期監測,甚麼時候需要開始毒性較高的治療,她才明白這個病的特性,並感到安心。

個案二:
年約三十歲的男士確診第四期肺癌,公立醫院醫生建議他進行基因測試,但他完全不明白測試報告的內容。施醫生看過報告後向他表示,基因測試的確找到一些罕見的基因突變,但目前尚未有針對這些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並指出結合化療和免疫療法可能會有更理想的治療效果。病人明白後,增強了對治療的信心。

個案三:
一名年老的婆婆患上大腸癌,腫瘤對化療的反應欠佳,病情進一步惡化,甚至引起腸道阻塞,公立醫院醫生建議婆婆留院接受紓緩治療。婆婆的家人感到既無助又無奈,很想尋求其他治療方法。施醫生向他們解釋,有時候當疾病去到某個階段,身體受影響的地方太多,未必有很有效的治療方案,公立醫院醫生建議紓緩治療的方案是合適的。同時,施醫生建議婆婆進行基因測試,評估是否適合使用免疫療法,婆婆的家人認為是一線希望,故接受施醫生的建議。雖然測試結果證實婆婆的情況並不適合使用免疫療法,但家人知道能試的方法都試過了,因此感到釋懷,並欣然讓婆婆接受紓緩治療。

 

文: 癌症資訊網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戰勝食管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5年1月25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戰勝膽囊癌及膽管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5年2月22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拯救膀胱,戰勝膀胱癌!多學科專家告訴你如何兩全其美(2024-8-31)
2024年8月31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大 […]
2023肝癌治療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3年12月30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 […]
乳腺癌怎麼防治,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4年10月28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 […]
戰勝肺癌!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2024-11-30)
2024年11月30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 […]
養和醫療集團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 嶄新肝癌治療 Histotripsy 2.0 系統 引領癌症治療新里程 造福肝癌患者
(2025 年 4 月 29 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獲李嘉誠基金會(基金會)捐贈嶄新的「肝癌無創組織碎 […]
【中西醫結合治療】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 演講報告
在很多的病症上,西醫和中醫都可以發揮互補角色。在癌症治療路途上,中西醫結合治療亦是大部分癌症病人的選項。「癌症 […]
【家支援醫事講】鼻咽癌 ——講座回顧
【鼻咽癌免疫治療—-講座回顧】 感謝臨床腫瘤科專科李浩勳醫生為大家深入講解鼻咽癌的早期與晚期症狀、 […]
容許犯錯:成長的必經之路
多謝@drip_music_records 的邀請、有機會和幾位音樂達人分享我對藝術治療的一些看法,相信再多的 […]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小冊子 出版咗啦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聯同 Hong Kong SBRT Study Group 合作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 […]
基因檢測好有用 幫你對症下藥治療轉移性大腸癌
隨著醫學不斷發展,近年有愈來愈多新藥面世,晚期的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亦出現很大的改變,特別對腫瘤細胞進行基因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