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新聞稿 > 「養和百年歷史展」開幕典禮 醫療‧培訓‧科研

「養和百年歷史展」開幕典禮 醫療‧培訓‧科研

22-09-2022
「養和百年歷史展」開幕典禮
「養和百年歷史展」開幕典禮

(2022 年 9 月 16 日-香港)養和醫院(養和)成立一百年,與香港及區內醫學發展密不可分。為慶祝養和百周年,養和假座香港醫學博物館舉辦「養和百年歷史展」,並於今天舉行開幕典禮。

養和自成立以來,一直承傳創辦人及前任院長李樹芬醫生的理念和使命,矢志竭力為病人服務,以推進醫療科技、貢獻醫學教育為己任。是次「養和百年歷年展」讓大眾走過養和與香港醫學發展的歷史長廊,回顧百年來養和如何把握機遇、跨越挑戰,在醫療領域、醫護培訓和臨床研究方面的貢獻,為香港帶來嶄新醫療科技,為病人提供全人醫療服務。展覽亦首度向公眾展示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包括上一任院長李樹培醫生於二次世界大戰時在內地隨身攜帶治療傷兵的行醫箱、早年使用的手術室用具(皮膚縫合器、膀胱牽開器、楊克氏吸引管、扁桃腺勒除器)、五十年代養和醫院的手術室收費冊、六十年代用作治療癌症的金粒植入槍等等。

「養和百年歷史展」開幕典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養和醫療集團行政總裁暨養和醫院院長李維達醫生,以及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贊助人楊紫芝教授主禮及致辭。此外,養和臨床管治委員會聯席主席梁智鴻醫生及梁劉柔芬女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梁嘉傑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臨床事務)黃穎兒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教育)黃仰山教授、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務總監暨養和醫院副院長曹延洲醫生,以及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療總監暨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醫生亦參與開幕儀式。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感謝養和醫院在本港醫療發展中的貢獻,他在致辭時表示:「養和醫院植根香港以來,已由最初只有一間提供 28 張病床的療養院,發展至今日擁有約 650 張病床、超過 30 個專科中心的私家醫院。除了救治病人外,養和在培訓人才和推動科研方面亦領導群倫。當前新冠疫情正為香港的醫療制度帶來百年難遇的考驗,養和醫院響應政府呼籲,騰出病床接收醫院管理局轉介的公立醫院病人,並為社區上的新冠患者提供門診和遠程診症服務,有助紓緩公營醫療系統所面對的沉重壓力。我衷心感謝團隊在疫情中所付出的努力。」

養和醫療集團行政總裁暨養和醫院院長李維達醫生致開幕辭時提到,養和在過去百年與香港共度很多重要時刻,包括:四十年代二戰時養和醫院在本地肩負救傷扶危的重任;戰後內地移民潮及香港經濟復甦,養和握機遇擴展服務,以應付本地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至九十年代醫院管理局成立,養和與公營醫療體系更緊密合作,協助分擔各類專科醫療服務;面對2003 年沙士和近年肆虐的新冠病毒,養和亦因應疫情及社會需要,提升防疫設施及措施,診治新冠輕症患者及接收公院轉介之非新冠住院病人,嚴守抗疫前線。

李醫生表示﹕「過去百年,我們見證香港時代變遷,與所有香港人一樣,我們都面對不同的挑戰與機遇。百年不變的是,我們一直緊守醫護最前線,以病人為本,服務國家及社群。 未來我們仍然以前人為榜樣,守初心,面對嚴峻疫情及社會變化,我們希望憑藉百年來與公共醫療及大學持份者建立長久協作的關係,繼續深化彼此的合作,在臨床醫療、醫護培育、醫療研究等方面繼續深耕細作,貢獻己力,攜手推動嶄新的醫科技,在醫學發展的里程上共創新領域。」

李醫生表示,養和醫院於 1922 年成立初期只得 28 張病床,當時民眾並不太相信西方醫學,幸得一群受過西醫教育的華人醫生及社會賢達排除萬難,積極引進當代先進醫療技術,並在當時俯瞰跑馬地馬場的愉園,創辦香江養和園(養和醫院前身),讓本地華人接受醫療服務。李醫生特別提到,能夠在超過百年歷史的香港醫學博物館建築物內舉辦是次「養和百年歷史展」別具意義,能讓大眾一起追溯一百年前西方醫學在香港發展的歷史篇章。

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贊助人楊紫芝教授表示:「香港醫學博物館多年來默默耕耘,積極與各界攜手推動醫學歷史教育,冀令香港豐富的醫學遺產得以保存及展出。香港醫學博物館座落於一所歷史悠久的法定古蹟,與本港昔日醫療發展淵源殊深,一如養和對優良傳統承傳的重視,我們同樣以醫學歷史傳承為己任。這次養和的百年誌慶專題展覽『養和百年歷史展』呈現出養和多年來永不停步的求進精神,以及醫者濟世為懷的人文素養,我深信展覽有助公眾從中認識香港百年來的醫療歷史及醫療科技的進展。」

是次展覽為養和一百周年的慶祝活動之一,以「醫療‧培訓‧科研」為主題,展期由 2022 年9 月 17 日至 12 月 30 日,並設有導賞團及公眾講座,詳情可瀏覽網頁:
https://www.hkmms.org.hk/zh/event-exh/event/hksh_exhibition/

<完>

關於養和醫療集團
養和醫療集團於 2017 年 9 月 28 日正式啟動,旗下成員分別有養和醫院、養和醫健、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及各關聯成員。養和醫療集團以全方位策略,透過優質臨床醫療服務、醫學教育和科研,以及公眾健康教育,推動公共衞生及醫學發展,致力為病人提供全人關顧的優質醫療及護理服務。

關於養和醫院
養和醫院成立於 1922 年,是香港主要私營醫院之一,以「優質服務‧卓越護理」為宗旨,致力服務大眾,並積極推動醫學教育和研究。

圖片說明: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 (左五 ) 、養和醫療集團行政總裁暨養和醫院院長李維達醫生 (右五 ) 、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贊助人楊紫芝教授 (右四 ) 、養和臨床管治委員會聯席主席梁智鴻醫生 (右三 )及梁劉柔芬女士 (左三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梁嘉傑教授 (左二 )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臨床事務)黃穎兒醫生 (右一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教育)黃仰山教授 ( 左一 ) 、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務總監暨養和醫院副院長曹延洲醫生 (左四 ) ,以及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療總監暨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醫生 (右二 ) 為「養和百年歷史展」主持開幕儀式。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 (左五 ) 、養和醫療集團行政總裁暨養和醫院院長李維達醫生 (右五 ) 、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贊助人楊紫芝教授 (右四 ) 、養和臨床管治委員會聯席主席梁智鴻醫生 (右三 )及梁劉柔芬女士 (左三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梁嘉傑教授 (左二 )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臨床事務)黃穎兒醫生 (右一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教育)黃仰山教授 ( 左一 ) 、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務總監暨養和醫院副院長曹延洲醫生 (左四 ) ,以及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療總監暨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醫生 (右二 ) 為「養和百年歷史展」主持開幕儀式。
2.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致辭時表 示,當前新冠疫情正為香港的醫療制度帶來百年難遇的考驗,養和醫院響應政府呼籲,騰出病床接收醫院管理局轉介的公立醫院病人,並為社區上的新冠患者提供門診和遠程診症服務,有助紓緩公營醫療系統所面對的沉重壓力。
2.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致辭時表 示,當前新冠疫情正為香港的醫療制度帶來百年難遇的考驗,養和醫院響應政府呼籲,騰出病床接收醫院管理局轉介的公立醫院病人,並為社區上的新冠患者提供門診和遠程診症服務,有助紓緩公營醫療系統所面對的沉重壓力。
3. 養和醫療集團行政總裁暨養和醫院院長李維達醫生表示,養和希望憑藉百年來與公共醫療及大學持份者建立長久協作的關係,繼續深化彼此的合作,在臨床醫療、醫護培育、醫療研究等方面繼續深耕細作,貢獻己力。
3. 養和醫療集團行政總裁暨養和醫院院長李維達醫生表示,養和希望憑藉百年來與公共醫療及大學持份者建立長久協作的關係,繼續深化彼此的合作,在臨床醫療、醫護培育、醫療研究等方面繼續深耕細作,貢獻己力。
4.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參觀「養和百年歷史展」,了解養和百年來在醫療領域、醫護培訓和臨床研究方面的貢獻。
4.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參觀「養和百年歷史展」,了解養和百年來在醫療領域、醫護培訓和臨床研究方面的貢獻。
5. 「養和百年歷年展」展覽為養和一百周年的慶祝活動之一,以「醫療‧培訓‧ 科研」為主題。
5. 「養和百年歷年展」展覽為養和一百周年的慶祝活動之一,以「醫療‧培訓‧ 科研」為主題。
6. 「養和百年歷年展」首度向公眾展示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冀透過是次展覽帶領大眾認識養和與香港醫學發展的歷史。
6. 「養和百年歷年展」首度向公眾展示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冀透過是次展覽帶領大眾認識養和與香港醫學發展的歷史。

如有查詢,請聯絡養和醫療集團傳訊部﹕
鄭靄玲 電話:9196 6082
余潔凝 電話:3156 8077 /6237 7176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紓緩家支援 同行毋忘愛」 世界紓緩關懷日分享會
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六定為 #世界紓緩關懷日。 今年癌症資訊網聯同香港大學「 家支援Support+ 」及毋忘 […]
抗癌專訪|36歲健身教練缺休息 患淋巴癌4期插著喉也教班:令自己感覺仍生存
「那段時間很不習慣,一個這麼活躍的人,突然好像變成一個廢人。」現年36歲的張嘉耀(Clark)於兩年前確診患淋 […]
醫管局指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內地醫護工作符合期望
醫管局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實施近半年,10名來自廣東省三甲醫院的醫生,分別於九龍中、九龍西及新界西醫院聯網的 […]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肺癌問卷調查
  立即填寫問卷:https://forms.gle/23hSr14EeQjwou5j9 癌症資訊網 […]
【骨與軟組織肉瘤】 「如何進行骨與軟組織肉瘤的多學科診治?讓我們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基本方法和新方法!」活動回顧|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
2023 年 7 月29 日北京時間晚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  […]
CHARITY NIGHT AT AREA 51 |JPS Gallery X CICF
CHARITY NIGHT AT AREA 51 AFA ANNFA, BARMINSKI, JACKIE L […]
港大醫學院發現癌細胞間互動模式 有望為肝癌治療領域帶來新的突破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病理學系任蕙蘋教授帶領的團隊近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揭示循環小細胞 […]
抗癌自碘?— 拆解都市急性盲搶鹽現象
自周四起日本政府力排眾議將核廢水排放至大海,網上廣泛流傳食碘鹽可以抗輻射,即使食物安全中心馬上在社交平台撰文澄 […]
【好書推介】筆常日記
作者:鄭啟晞 (著) 出版社:初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02/2023 書號:9789887654551 爸爸確診 […]
在家採樣檢測 HPV 助早篩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本港常見癌症及香港女性致命癌症之一,據世衛資料,95%子宮頸癌病例由HPV引發。除了傳統HPV和柏氏 […]
網上直播 | 結直腸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網上直播 |結直腸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是由香港大學 […]
【好書推介】十年後我還在寫遺書
十年後我還在寫遺書 作者:陳偉霖 出版社:大塊文化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日期:2023/05/30 斑點星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