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其他 > 拯救膀胱,戰勝膀胱癌!多學科專家告訴你如何兩全其美(2024-8-31)

拯救膀胱,戰勝膀胱癌!多學科專家告訴你如何兩全其美(2024-8-31)

06-05-2025

2024年8月31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共同承辦和癌症資訊網cancerinformation.com.hk協辦的「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本活動旨在為癌症患者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專業線上諮詢平臺,同時普及癌症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回答患者或其家屬及公眾的一些常見問題。

2024年8月講座主題為膀胱癌,講座題目是「拯救膀胱,戰勝膀胱癌!多學科專家告訴你如何兩全其美」。這次線上講座活動特邀多位醫學領域頂尖的多學科專家,針對膀胱癌的預防防治和其治療方案,與線上的觀眾進行了科普教育,解答他們的疑惑。

講座開始,孔鳳鳴教授簡單介紹了本次活動的主題「抗癌防癌 全球視野:拯救膀胱,戰勝膀胱癌!」以及邀請到的各位多學科專家。

講座內容

膀胱癌的簡介和現狀

會議正式開始,孔教授首先介紹了膀胱癌的現狀。那什麼是膀胱癌呢?本環節孔教授介紹了膀胱癌的基本知識、危害性和治療方法。膀胱癌是泌尿系統中的一種主要惡性腫瘤,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比較高的癌症類型。在中國,膀胱癌是第11常見的癌症,也是死亡率第13高的癌症,每年新發病例約為9.29萬,死亡約4.14萬。孔教授強調了早期診斷的重要性,指出如果膀胱癌在早期被發現和治療,治癒率可以達到90%以上。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其中內鏡下電切手術是早期膀胱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此外,孔教授提到了在美國和歐洲可獲取的膀胱癌治療指南和資訊資源,如NCCN指南,強調了遵循專家指南和接受多學科綜合治療的重要性。提高公眾對膀胱癌的認識,降低疾病的發病率,並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手術可以切除癌症但保留膀胱嗎?

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的王立明教授在講座中以“基層浸潤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治療現狀及策略”為主題,詳細闡述了膀胱部分切除、電切術(TURBT)和放射治療在基層浸潤性膀胱癌治療中的應用與效果。他指出,膀胱部分切除適合腫瘤位置及大小受限的患者,需嚴格掌握適應症並注重無瘤操作,而電切術雖無法完全切除腫瘤,但為後續放療或化療奠定基礎。田教授分享了多例治療案例,包括同步放化療提升五年生存率至86%的成功經驗,同時強調新輔助治療和免疫治療在實現腫瘤完全緩解方面的潛力。對於保留膀胱的治療選擇,他主張多學科討論和個體化評估,優先保障腫瘤控制,以確保患者生命安全。他的講座以豐富的臨床數據為基礎,全面展現了基層浸潤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療的多樣性和未來發展方向。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薑奕教授在講座中以“非基層浸潤性膀胱癌的保膀胱治療策略”為主題,從外科醫生的角度分享了影像學評估、手術技術與術後管理的重要性。他指出,多參數MRI是術前評估膀胱癌浸潤深度的最佳工具,可有效區分適合保膀胱的患者。對於反復復發的非基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薑教授介紹了優化膀胱鏡檢查的方法,包括靜脈麻醉下的電子膀胱鏡檢查和專業泌尿外科團隊操作以提高準確性。此外,他詳細闡述了膀胱腫瘤整塊切除技術,強調水準和垂直切緣的陰性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針對術後復發風險,他提倡在手術後24小時內儘早進行膀胱灌注以降低腫瘤細胞再種植的可能性,同時探討了鄰近輸尿管開口腫瘤的處理策略,以避免術後狹窄及癌細胞播散的風險。薑教授的講座不僅涵蓋了非基層浸潤性膀胱癌保膀胱治療的實踐經驗,還分享了相關研究進展,為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膀胱癌外科討論環節

朱建國教授,貴州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劉峰教授,貴州省人民醫院超聲科,副主任醫師
盧振權主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泌尿外科顧問醫生
唐澤君教授,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沈益君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薑奕教授,主任醫師,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泌尿外科副顧問醫生

在外科討論環節中,與會專家針對膀胱癌患者的治療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對於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高危患者需進行二次電切和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治療,大部分患者能夠耐受灌注治療,且需通過膀胱鏡、尿液檢查和影像學隨訪降低復發風險。關於術後病理顯示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是否需要化療,專家指出術前影像學可能漏診微小轉移,化療是此類患者的標準治療之一,但需綜合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和治療意願。此次討論為膀胱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多學科協作思路。

系統治療能增加膀胱癌治癒機會嗎?

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潘崇賢教授梳理了膀胱癌的多種治療策略,涵蓋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到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以及轉移性膀胱癌的管理方案。他指出,對於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標準治療包括膀胱鏡電切術(TURBT)聯合卡介苗(BCG)灌注治療,但高風險患者可能面臨較高的復發率。對於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建議採用新輔助化療結合膀胱全切術,術後可根據患者情況選擇輔助化療或免疫治療。對於轉移性膀胱癌,強調個體化的化療與免疫治療組合方案。潘教授還詳細介紹了FDA批准的免疫治療藥物及其在治療各階段膀胱癌中的應用,同時探討了放療與化療的聯合策略在保留膀胱治療中的重要性。他強調,治療選擇需嚴格依據患者的分期、病理類型及個體條件,以最大化生存獲益和生活品質。

膀胱癌內科討論環節

孔鳳鳴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癌症醫學中心臨床腫瘤學系教授/香港瑪麗醫院榮譽顧問醫生
潘崇賢教授,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
田耕教授,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生
屈雁玲醫生,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腫瘤中心高級醫生

在此次內科部分的討論環節中,專家們圍繞膀胱癌的化療、免疫治療及相關管理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討論指出,對於膀胱癌患者,T2及以上分期的患者通常需要術後化療,而T3及以上分期的患者更應優先考慮輔助治療。化療期間患者需注意飲食健康,避免食用生食減少感染風險,同時建議適當鍛煉以增強體力。免疫治療被認為是從早期到晚期膀胱癌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需根據具體情況慎重選擇,避免因副作用影響治療效果。專家們還探討了治療期間膀胱鏡檢查和細胞學評估的重要性,並強調個體化治療和多學科協作對優化患者治療效果的關鍵作用。

放療能增加膀胱癌治癒機會嗎?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屈雁玲醫生圍繞放療在膀胱癌治療中的作用進行了全面闡述,指出放療可作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根治性治療,與根治性手術效果相當,尤其適合年齡較大或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對於術後患者,放療在特定條件下(如切緣陽性或淋巴結轉移)能改善生存率。此外,放療還可作為姑息治療緩解局部症狀,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她強調精准放療技術和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能有效降低副作用,常見的急性期反應如膀胱炎或腸炎大多可控且短期內恢復,而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較低。整體而言,放療是膀胱癌治療中的重要選項,能夠在多種情況下為患者提供有益的治療效果。

美國梅奧診所蕭榮泰教授從美國的實踐出發,探討了膀胱癌患者放療與手術結合的治療策略。他強調,膀胱保留治療方案並不適用於所有患者,需綜合考慮腫瘤分期、病變範圍以及患者膀胱功能等因素。T2至T3期患者通常是放療結合化療的主要適應人群,而T4期或出現遠處轉移的患者則需更加個體化的治療策略。教授指出,精准放療(如IMRT和IGRT)在確保治療效果的同時,能最大程度減少鄰近器官的損傷。此外,對於已接受膀胱切除術但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術後放療可能有助於改善生存,但需特別注意毒性管理。整體來看,放療與手術、化療及免疫治療的結合是膀胱癌綜合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具體治療方案需根據患者情況精確制定。

中美專家就膀胱癌疑難問題對話

專家們圍繞膀胱癌患者的實際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涵蓋了診斷、治療及術後管理等多方面內容。關於診斷,專家強調了影像學檢查(如B超、PET-CT)和膀胱鏡檢查的重要性,並建議通過尿液細胞學及必要的隨機活檢來進一步明確診斷,尤其是對於懷疑膀胱原位癌的患者。關於治療策略,專家指出,膀胱癌的治療需個體化,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治療及靶向治療等。手術是治療的首選,年長患者如身體條件允許,可耐受局部切除手術(TURBT)。對於手術禁忌或不願接受手術的患者,可選擇精准放療結合免疫或靶向治療,但單靠藥物治癒的概率較低。針對晚期患者,專家提到基因檢測的重要性,強調如有條件應進行基因檢測,以幫助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如FGFR突變患者可考慮靶向藥物治療。此外,專家指出,對於高齡患者並不能一概視為手術禁忌症,需結合個體情況綜合評估是否適合手術或其他治療方法。整體討論內容豐富,建議明確,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多學科診療理念。

孔教授最後強調:“膀胱癌雖然是一大挑戰,但絕不是不可克服的難題。通過跨學科的團隊合作與不懈的努力,我們完全有能力將中國膀胱癌的防治提升全球領先的水準。”GCOG的“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將於下期深入探索“胰腺癌專題”。我們期待您的積極參與,如有任何疑問或關心,歡迎在活動中提出。我們的專家團隊會線上為您答疑解惑,為您的健康之路提供指導和支持!

城中活動

2025-05-27 10:00 上午 「Re:Start 我仲掂」舍區嘉年華
2025-05-21 2:00 下午 民航處航空教育徑導賞團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