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臨床腫瘤專科 > 李宇聰醫生 > 極致的精準

極致的精準

19-11-2019

極致的精準

李宇聰醫生 | 2019-11-08

 

60歲的胡先生(化名)是外科專科醫生,自2013年開始便受肺癌困擾,雖然治療過程高低起伏,但都能穩步踏過,實有賴精準的診斷、治療及醫學判斷。

起初他在2013年發現患有第三期A的肺癌腫瘤,做了右下方肺葉切除,並接受4個療程的化療及25次的胸腔放射治療。2016年復發,擴散到兩邊肺部,進行了楔形切除術,切除了最大的腫瘤作確認及基因分析。在大型的次世代基因檢測試下,發現他患有HER-2型點突變的肺腺瘤,這是有別於乳癌的增幅型突變。在正常情況下,他應考慮用全面抑壓HER的抑制劑或是一種帶藥抗體作為,不過鑑於擴散的肺部位置數量有限,在兩年內,我幫他分階段做了兩次高劑量的立體定位放療,並成功控制腫瘤。

好景不常,2019年初,腫瘤擴散到肝臟多處位置。這時我沒有使用標靶藥物,而是用雙化療藥結合免疫治療,但兩個療程後腫瘤卻倍大,癌指數亦上升一倍。免疫治療有一個有趣的反應,部分病人在治療後,身體的白血球細胞會對腫瘤作出攻擊,腫瘤因此膨脹,癌細胞亦被大量殺死,短時間釋放更多的癌蛋白到血液之中。在堅持做多一個療程後,腫瘤慶幸能夠逐漸縮小,癌指數亦穩定下來。

雖然治療效果良好,但並非十分圓滿。由於大量腫瘤局限於肝臟內部,因此安排了一般只適用於肝癌的放射性釔90栓塞治療。這些放射物質只會停留在腫瘤的動脈末端,從內部精準地殺死腫瘤,既釋放大量腫瘤蛋白,亦改善了腫瘤的微環境因素,間接大大提升免疫治療的功效。最後,癌指數值由最高峰1400降到只有50,在正電子掃描下已看不見任何活躍的腫瘤。我預計病人只須延續多6個月的治療便可停藥,有三分二機會根治肺癌。

每一位癌症病人都是獨特的個體,由發病、檢測至治療都應度身訂造。每一個決定都要達至外科手術級別的精準,才能為病人帶來最大益處。

作者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李宇聰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城中活動

2025-11-16 9:00 上午 粉跑 Pink Run.HK 2025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有誰共鳴】嘉賓:Grace
有誰共鳴 一位女性既是父母的女兒,是身邊人的伴侶。偶然遇上了癌症,多重身份要考慮的很多⋯⋯往往忘了照顧自己。 […]
【有誰共鳴】嘉賓:李天嵐
有誰共鳴 分享嘉賓係註冊中醫師 李天嵐,除咗同大家講中醫調養,仲同大家分享自己成長與從醫路上嘅體會。 學習領航 […]
【甲狀腺腫瘤-活動回顧】甲狀腺腫瘤-最新治療,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2025-07-26)——抗癌防癌,全球視野
2025年7月26日,北京香港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 […]
【有誰共鳴】嘉賓:邱芷微 與 陳志忠
無綫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飾演「賈名媛」的邱芷微(Chelffy),今年2月跟老公陳志忠(Wilson) […]
【有誰共鳴】嘉賓:Selina 葉敬梓女士
陪伴患有第四期淋巴癌的老公走過人生最後一段旅程,Selina希望在節目中分享作為照顧者的心情,以及面對生死之後 […]
【有誰共鳴】 嘉賓:余思遠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余思遠最近在商業電台節目《有誰共鳴》中分享了他的故事。他揭示了學醫背後那段孤獨而又艱辛的旅程 […]
【有誰共鳴】 嘉賓:Christine Fok
Christine 發現患有四期胰臟癌時,未有即時向相依為命的爸爸道明一切。爸爸看見她日漸消瘦,她也辯稱自己減 […]
【有誰共鳴】 嘉賓:黎逸玲醫生
《有誰共鳴》節目有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醫生同大家分享行醫二三事。 有些人會覺得醫生每日面對生死,可能早已沒甚感覺 […]
【有誰共鳴】 嘉賓:音樂治療師 Hugo
音樂治療師 Hugo 細細個嘅時候,並唔係大家想像咁鍾意音樂。後來有一年喺英國讀書,開始摸索自己喜歡嘅音樂⋯⋯ […]
【justwannasay】獻給所有受癌症影響的每一位
  這是屬於我們的旅程 不知不覺中,突然就開展了與癌症共舞的訓練人生。 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天賦之一就是 […]
戰勝食管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5年1月25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容許犯錯:成長的必經之路
多謝@drip_music_records 的邀請、有機會和幾位音樂達人分享我對藝術治療的一些看法,相信再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