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親身病歷化為工作動力

親身病歷化為工作動力

23-06-2021

親身病歷化為工作動力

初次與Stella見面,眼見這位散發陽光氣息的女生精神奕奕,沒料到原來她是一位癌症康復者,曾與大學時代與癌症對抗。 曾於抗癌路上奮鬥過的經歷,使她能夠從同路人的角度出發,憑藉自身經驗為他人生命燃起一點光。 畢業後她投身癌症資訊的行業,為公眾提供正確的資訊,改善坊間對癌症資訊的誤解,「就讀大學時發現自己患上癌症,便將抗癌經歷寫成Blog,之後獲癌症資訊網創辦人邀請 參與微電影製作,便開始接觸這個機構,畢業後加入這裡工作,由兼職再變全職。期間也有試過跳出去嘗試其他工作,但始終對這裡有一種情意結,短暫地見識過外面世界,還是 決定回到這個大家庭。」

在種種因素下,「打工仔」通常都抱有「怕蝕底」心態,不想付出額外的心力時間在公司,但在醫療慈善團體工作,一夥人眾志成城朝向同一 目標,舉辦活動以及跟病人深度交流的時間已超越了「工作」層面,「在這裡工作會很落力,並非單單為份人工,而是多了一重意義,不會太計較幾點開工,幾 點放工,假如他們有需要,即使晚上十二時找我,我也可能會回覆。雖然未必可以提供即時協助,但聆聽他們的經歷也是一種心靈上的支持,會有一種同行的感覺。 聽他們如何解決或面對問題,自己也有所得著,是一種互相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  」抗癌道路充滿荊棘,但一路走來,這段經歷卻為Stella帶來不一樣的經驗,讓她在癌症資訊網工作時,多了一份同理心,多了一份發自內心的 關懷,「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就會知道癌症病人的路要怎麼走,當中有哪些困難要面對,當中會有哪些不安與恐懼。身邊親友未必可以幫到,即使你跟家人訴苦,他們 也不可能體會到化療有多痛苦。但如果有一個經歷過治療的人跟你分享,大家自然有所共鳴,那種互相理解的感覺是很強烈的。」

 

不一樣的成功定義
Stella大學時主 修傳理系,她慶幸工作時能學以致用,將求學時期汲取的知識化為活生生的應用,「以前讀書很多理論,例如要如何寫Facebook帖文,如何做市場企劃,舉辦活動等等,投身 工作後發現每件事情都可以有很多變化,會出現很多突發狀況,而且會面對千百種人,工作變得有血有肉,不再流於理論層面。  」不同於大部分商業團體,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工作涉及更多的是理念與同理心,這亦是吸引Stella回來發展的原因之一,「相對而言,在這裡工作會有很多可能 性及更大的創作空間,有機會構思各種計劃以申請資助,又會接觸不同的病人。最深刻的是籌辦了一個名為《下一個十年》的項目,我與一班大學師弟妹去 訪問曾患病或正與癌症抗爭的病人,將他們的感受與經歷集結成書,見證治療路上的一點一滴,實在很有意義。」在以人為本的慈善機構工作,他們的成功指標也重質 不重量,「辦活動時會多了一份心意,不單單是看見活動多人參加就視為成功,而是在過程中跟病人有多深入的交流,了解他們有何需要。」

 

康復者抗壓力更高
作為Stella的僱主,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Natalie認為她性格開朗且具感染力,結合其抗癌路上的心路歷程,使她成為此職位的不二之選,「年輕患者要面對 的困難跟其他年齡並不一樣的,他們會擔心戀愛,結婚的問題,又會顧慮伴侶家人的想法等,再加上人生規劃等問題,前路有太多未知之數。當遇到年紀相 若的康復/他們可以互相談及內心的擔憂,而Stella則能能夠以正能量感染他們。治療的確 滿佈困難,但機構內的同事全都經歷過,能夠感同身受。很多時候病人滿面哀愁的進來,滿面笑容的離開。」過往Stella主要著重於公眾教育及管理社交媒體,出走過後再次回歸,Natalie則安排 她到更前線的慈善基金工作,「透過她的經歷,她比一般人更了解在治療過程中,哪個位置需要更多支援,有效幫助整個策略作定位。」原來在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工作者 ,主要由癌症康復者組成,希望藉著一個真正的癌症群體去幫助一眾抗癌勇士,她亦相信癌症康復者有過人之處,並非如大家印象般虛弱,「坊間很多人會懷疑癌症 康復者的能力,怕他們無法應付日常工作,可能體力會略為落後,但癌症會使人變得不一樣,面對無助的情況或壓力時會更強大,而且康復者的人生經歷更豐富, 可以為不同年齡的同事帶來人生啟發。」

 

文章出處: JessicaHK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港大醫學院發現特定膳食油酸可增強抗癌免疫細胞功能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特定膳食脂肪酸能顯著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抗擊癌症的能力。研究 […]
與浸大傳理學院同學分享癌症資訊網使命 傳遞正確健康訊息
感謝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與現屆同學們分享癌症資訊網在社會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透過社交媒體傳遞 […]
【中西醫結合】立即報名參加「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大腸癌交流研討會」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誠邀各位醫療界同仁,參加將於2025年11月29日至30日舉行的「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
【健康資訊節目】專家破解常見癌症謬誤|提升癌症知識,一齊健康識唔sick!
癌症資訊網製作嘅健康資訊節目「健康識唔sick」嚟到第二輯啦!😊 今輯繼續邀請到多位嘉賓,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健 […]
【肺癌腦轉移】 ALK肺癌易「上腦」 及早發現腦轉移的重要性 |李兆澄醫生
ALK肺癌易「上腦」 及早發現腦轉移的重要性 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陽 […]
【生蛇|帶狀疱疹】癌症病人疫苗接種建議
什麼是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俗稱「生蛇」,是由與水痘相同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 Varicella-Zost […]
【感恩分享】頭頸癌關顧計劃啟動禮圓滿完成!攜手同行,為患者點亮希望之路
衷心感謝各位的支持,「頭頸癌關顧計劃啟動禮」已順利完成! 活動當日,我們見證了患者與家屬的積極參與,現場洋溢著 […]
【颱風樺加沙】|醫管局非緊急服務安排(更新)
在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期間,公立醫院的緊急服務,包括急症室、住院及緊急手術服務等會維持正常。 為確保 […]
氣泡治癌機本月中獲衞生署批准表列 學者:港已累積相當應用經驗
無創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治療肝癌儀器去年由李嘉誠基金會引入本港,至今治療約150位病人。衞生 […]
【施政報告2025】加強癌症預防、篩查、診斷和治療
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 政府會繼續鞏固香港在癌症研究及防控工作的領先地位,優化對癌症病人的服務 […]
【港大醫學院】揭示降膽固醇藥抗肝癌機制 「老藥新用」潛力巨大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研究團隊取得重大突破,發現被廣泛使用的降膽固醇藥物「阿托伐他汀」(a […]
【有誰共鳴】嘉賓:Grace
有誰共鳴 一位女性既是父母的女兒,是身邊人的伴侶。偶然遇上了癌症,多重身份要考慮的很多⋯⋯往往忘了照顧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