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晚期肝癌一線治療新突破 免疫治療組合延長整體存活期達19個月

晚期肝癌一線治療新突破 免疫治療組合延長整體存活期達19個月

24-09-2021

晚期肝癌一線治療新突破 免疫治療組合延長整體存活期達19個月

圖片:「晚期肝癌一線治療新突破」記者會上出席嘉賓(左起)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先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註冊中醫師 蘇子謙醫生、肝癌患者小儀

肝癌是本港五大常見癌症之一,每年新病例大約 1,800 個,而每年約有1,500 人死於肝癌 ,佔癌症總死亡人數約 10 %,是第三號癌症殺手。患者近8成為男性。

肝癌的成因有許多,肝硬化是導致肝癌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而肝癌也可以由多種不同的病毒引起。香港最普遍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據估計,香港有十分之一人口是乙型肝炎帶菌者,或曾感染乙型肝炎人士。患肝癌的其他風險因素包括:吸煙、飲酒、在港較為少見的丙型肝炎和接觸有毒化學物質(如黃曲霉毒素)等。

早期肝癌一般沒有任何病徵,其後出現的徵狀包括:右上腹疼痛、發燒、皮膚及眼睛泛黃、腹部腫脹、小便呈茶色而大便呈淺灰色、食慾不振、噁心、體重下降、疲倦及虛弱。在肝癌的治療方法中,最理想的根治方法是手術切除,但只限於早期肝癌及肝功能良好的患者,約只有兩成患者適合。另外就是肝臟移植,但亦只適合癌細胞未擴散的患者。至於肝癌晚期治療,則以藥物治療為主。

一線晚期肝癌治療的演變:從標靶到免疫治療 
過去10多年的一線晚期肝癌藥物治療選擇有限,僅能採取口服標靶藥物 (TKI),而服用TKI 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僅約12-14個月。最近一線免疫治療成為新突破,一些免疫療法藥物如阿替利組單抗 (Atezolizumab) 已獲美國食物及藥品監管局(FDA)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核准,此免疫治療組合用於一線晚期肝癌病人,為患者帶來更長存活期。

肝癌免疫治療組合
「阿替利組單抗」 (Atezolizumab) 激發免疫能力對付癌細胞,聯合「抗血管增生藥」(Bevacizumab) 壓制腫瘤不正常血管增生,阻斷營養補給,雙管齊下,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可為無法切除或晚期肝細胞癌的患者,帶來現時所有一線治療中最長的生存期。

癌症資訊網邀請了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註冊中醫師蘇子謙醫生表示:「轉移性、不可切除肝細胞癌而又未接受過系統性治療的病人,可以考慮接受免疫治療組合 。而三期臨床研究IMbrave150 顯示,對比第一代肝癌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組合顯著延長整體存活期的中位數從13.4個月提升至19.2個月;而且其療效於華人身上更為顯著,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達 24 月。至於顯著延長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則從4.3個月提升至6.9個月。」

對比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 免疫治療組合相對可延遲食慾不振 、疼痛、黃疸和腹瀉等症狀的出現,也較少出現手足皮膚副作用,控制病情之餘,亦有助維持生活質素。

雖然免疫治療組合具可接受的藥物安全特性,但它也有其副作用:而最常見的副作用為高血壓、疲倦、蛋白尿,病人如有食道靜脈曲張問題,需要在接受治療前先處理,以減低出血等副作用的風險。

肝癌晚期患者個案分享
患者小儀本身是乙型肝炎帶菌者,2018年確診患肝癌及做手術,但同年底癌細胞已轉移至盤骨,及後接受電療。2019年年中復發,需要做第二次肝手術。

2020年服用過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lenvatinib大約8個月然後出現抗藥情況,白血球過低,手指脚指嚴重甩皮而且十分疼痛,加上用藥後無胃口、疲倦及有高血壓等徵狀,副作用太大停過藥約两星期。直至2021年2月出現耐藥性,疫情嚴重而停藥至今,現時只接受紓緩治療以維持生活質素。

**本文章的健康資訊由相關機構及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文章來自: Imeddy

https://www.imeddy.com/content /416.html?fbclid=IwAR1y1Snns N6g8jTT2fFY25bbbw_Dxw O9QcnVAE8GIutgQAI FE-Zf2pV5cCI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轉移性大腸癌未必是絕路 做好後線治療規劃 平衡療效與副作用 助患者延長壽命並具生活質素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但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以致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有擴散,又或康復後復發並出現轉移。幸 […]
【活動花絮】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醫生講座及乙型肝炎快速檢測站
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於2025年7月12日與地區合作伙伴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 及 癌症資訊網,舉辦了醫生講座及乙型 […]
【華乳消息】第二炮重磅預告!《中調乳順》書展簽名會・解鎖中西醫抗癌智慧
由多位中西醫師聯合著作的《中調乳順:中西醫攜手戰勝乳腺癌大小事》,將於香港書展首度亮相!🎉 📚 中西合璧,共建 […]
保誠「住院保障調查」:不足四成受訪者有信心應付突發醫療開支僅29%擁有住院現金保障
• 多達六成已購買醫療保險的受訪者表示,對持續上升的醫療保費感到憂慮,反映 出大多數人對現有醫療保障的信心不足 […]
晚期照顧心連心 以人為本共同行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於7月10日發表《晚期照顧心連心 以人為本共同行》研究報告,就改善香港的晚期照顧政策提出 […]
港大醫學院開展全球領先基因相關治療臨床試驗以根除乙型肝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腸胃肝臟科研究團隊率先開展多項臨床試驗,針對創新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基因相 […]
鼻咽癌治療新突破:JUPITER-02療效倍增 促請盡快納入藥物安全網助低收入患者
【2025年7月10日,香港】鼻咽癌治療迎來歷史性突破,臨床研究證實,免疫治療結合化療的新方案顯著延長鼻咽癌患 […]
香港醫療制度壓力漸增 逾百跨界專家代表齊聚研討重大疾病醫保對策
由香港創新醫療學會及香港醫社基金會合辦的「探索香港未來:重大疾病醫保研討會2025」今天順利舉行。約150位來 […]
研究證「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助減患者困苦程度及家庭問題 總結 10 年成果 啟發癌症服務新導向
面對癌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為了全方位支援癌症患者及其家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防癌會 […]
【有誰共鳴】 嘉賓:余思遠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余思遠最近在商業電台節目《有誰共鳴》中分享了他的故事。他揭示了學醫背後那段孤獨而又艱辛的旅程 […]
【有誰共鳴】 嘉賓:Christine Fok
Christine 發現患有四期胰臟癌時,未有即時向相依為命的爸爸道明一切。爸爸看見她日漸消瘦,她也辯稱自己減 […]
【有誰共鳴】 嘉賓:黎逸玲醫生
《有誰共鳴》節目有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醫生同大家分享行醫二三事。 有些人會覺得醫生每日面對生死,可能早已沒甚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