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公立醫院難問診、私家又太貴 民間自發推免費諮詢 為癌友解困憂

公立醫院難問診、私家又太貴 民間自發推免費諮詢 為癌友解困憂

05-02-2019

公立醫院難問診、私家又太貴 民間自發推免費諮詢 為癌友解困憂

撰文:徐嘉蒓
2019-02-04 14:30

 

國際抗癌聯盟將每年2月4日訂為「世界癌症日」,今年主題是「I am and I will」,希望透過社會各界努力及個人的抗癌決心,鼓勵勇敢、積極抗癌。

不過,即使癌症病人勇敢面對治療,在復康路上難免感到不安、無助。有癌症病人表示,經常會憂慮癌症會否復發,但每次到公立醫院覆診時,卻只得到數分鐘與醫生會面,連發問的機會也沒有,渴望能夠能有諮詢服務,在公立醫院以外,尋求其他醫生的意見,「起碼個心安落啲。」

近日有民間組識與專科醫生合作,為正在公立醫院治療的擴散性及復發性的癌症病人,提供免費癌症諮詢計劃服務,一方面解決病人憂慮,另一方面紓緩公營醫療體系不足。

29歲被求婚後確診乳癌

現年32歲的祖怡(Joeie),一頭短髮,甜美妝容,外貌年輕、有活力。初次見面,難以聯想到她是位癌症病人。

三年前,她接受拍拖5年的男朋友求婚,打算在下一年正式「拉埋天窗」,共諧連理。正當二人籌備婚禮之際,她在2017年4月接受定期婦科檢查時,被醫生發現她的右邊乳房有粒塊狀物。

當時她身體並沒有任何異常或不適,還不以為然,以為只是普通乳腺增生。但經超聲波檢查後,外科醫生懷疑是惡性病變,有九成機會患上癌症,建議她入院進一步檢查。在完成局部切除腫瘤手術後,病理報告證實她患上乳腺導管癌一期,冷凍切片檢驗更指屬於會擴散至其他器官的惡性癌細胞。

Joeie年紀輕輕,加上家族沒有患癌的遺傳病史,對於忽然患癌,感到非常錯愕。「確診個時係反應唔到,因為冇諗過,仲諗緊真定假呀,唔似拍戲嗰啲,一知道就會喊,因為根本反應唔到件事。」

 

今日的Joeie已留有一頭短髮,不過在治療期間就要帶假髮、化妝掩飾倦容。對於一位愛美的女士而言,心裡難過。

復康路上 獨自承受情緒壓力

手術只是第一道關卡,之後Joeie還需要面對漫長的復康過程。2017年9月,她在一個月內接受了四次化療及25次電療。雖然她說,化療與電療並沒有帶來太大痛楚,只是「皮膚好乾、好似曬燶咗」,一個人面對不大問題。但其實當時因為治療,她全身的毛髮掉清光、半邊身甩皮。

丈夫、家人在她接受治療期間不離不棄,一直陪伴在旁。她卻難以啟齒,不敢與人分享感受,因為怕親友擔心。治療之後,她還需要服用荷爾蒙藥長達五年時間,以控制病情。期間她不可懷孕,否則會增加癌症復發的風險,及有機會引致畸胎。「自己有唔開心,我知佢(丈夫)都有唔開心,但好少講,因為好似成為佢嘅負擔咁。」

 

本來滿心歡喜籌備婚禮,突如期來要面對確診、做手術、治療,Joeie笑言「成件事係咪好韓劇?」

擔心癌症復發 渴望參考多重意見

作為一個癌症病人,她坦言最憂慮是癌症會否復發,經常感到不安無助。「經歷完一個咁大嘅病,可能正常人未必會咁樣,但可能我腰痛、頭痛都會覺得,死喇,我係咪又有咩事。」

現在她每半年需要到瑪嘉烈醫院覆診,但每次診症的醫生都不同,而且見醫生時間更只得五分鐘,難以解答心中的疑問。醫生只叫她定時食藥和覆診,所得的資訊並不多。「醫生好似好忙,問都問唔到啲咩,可能佢問吓你有咩唔舒服,係咁意摸吓你做手術位置,然後就bye-bye,叫你去下個部門拎藥。」

Joeie曾到過私家醫院覆診,醫生花上約20分鐘詳細解答她的疑問,有需要時又會作進一步檢查,感覺安心。但由於檢查、手術、化療、電療,已花費最少二十萬元,加上停工半年休息,餘下積儲不多,一般都不考慮到私家醫院面診。「樣樣都要錢,又會怕日後有咩事要用錢。」她表示,很多癌症病人均渴望在公立醫院以外,尋求其他醫生的意見,以疑除心中憂慮。

 

計劃在2月21日起正式開始,逢周四接受病人及家屬的電話預約,每周三安排諮詢。

民間自發 免費癌症諮詢

由癌症康復者發起的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近日推出名為「醫事.問」的先導計劃,免費為正在公立醫院治療的擴散性及復發性的癌症病人,提供諮詢服務。先導計劃為期三個月,目前有不多於三十位的專科醫生義務參與,在每周三為病人安排一對一諮詢。

發起人吳偉麟表示,公立醫院治療的癌友相對基層,較少經濟能力到私家醫院看診,諮訊多一重意見,了解病情。透過計劃,可以為病人提供專業意見,解除疑慮;同時凝聚民間力量,紓緩公營醫療體系不足。他預計首階段服務150人次,亦期望未來可招募更多醫生參與計劃。

 

一家七口均患癌 癌症康復者成立資訊網站:希望後來者嘅路更易行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由「癌症諮詢網」成立,發起人是鼻咽癌康復症吳偉麟。

臨床腫瘤科醫生謝耀昌,認為先導計劃是雙贏,一方面能照顧病人需要,另一方面補充醫療體制的缺口,分擔醫生的壓力。

其中一位參與計劃的臨床腫瘤科醫生謝耀昌表示,癌症是跟隨病人一輩子,難以完全根治,而擴散性及復發性的癌症更難醫治,只能用藥延長生命。「唔係傷風感冒,始終有個腫瘤係個身到,可能下個月就唔係到。佢哋會諗仲有幾耐命,下一年生日係唔係到,個仔出世睇唔睇到,長大睇唔睇到,係關於生命嘅事。」

他曾經在公立醫院工作,在兩、三小時的門診時間,要見20至30病人,每人最多只得十分鐘的面診時間;而現在私人醫療中心註診,面診時間是一小時。他說,因為公立醫院面診時間太短,沒有空間逐一詳談病人的醫療方案,或了解他們日常生活上疑慮。即使想幫助病人,亦做不到。「病人入到來,就係睇下你今日適唔適合做治療,如果唔適合,就下一位。我只能夠講,只係做到60分啱啱好合格,但唔係100分醫生。」他認為先導計劃是雙贏,一方面能照顧病人需要,另一方面補充醫療體制的缺口,分擔醫生的壓力。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辦公室。

基金會的辦事室有一間房間專為諮詢而設,保持病人私隱,而且設計不如醫院病房般太冷冰冰。

 

文章來自: 香港01

城中活動

2025-08-24 2:30 下午 「癌症病人北上就醫」講座
2025-08-02 2:00 下午 【癌症講座】肝癌營養知多D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港大醫學院開展全球領先基因相關治療臨床試驗以根除乙型肝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腸胃肝臟科研究團隊率先開展多項臨床試驗,針對創新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基因相 […]
鼻咽癌治療新突破:JUPITER-02療效倍增 促請盡快納入藥物安全網助低收入患者
【2025年7月10日,香港】鼻咽癌治療迎來歷史性突破,臨床研究證實,免疫治療結合化療的新方案顯著延長鼻咽癌患 […]
香港醫療制度壓力漸增 逾百跨界專家代表齊聚研討重大疾病醫保對策
由香港創新醫療學會及香港醫社基金會合辦的「探索香港未來:重大疾病醫保研討會2025」今天順利舉行。約150位來 […]
研究證「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助減患者困苦程度及家庭問題 總結 10 年成果 啟發癌症服務新導向
面對癌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為了全方位支援癌症患者及其家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防癌會 […]
【有誰共鳴】 嘉賓:余思遠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余思遠最近在商業電台節目《有誰共鳴》中分享了他的故事。他揭示了學醫背後那段孤獨而又艱辛的旅程 […]
【有誰共鳴】 嘉賓:Christine Fok
Christine 發現患有四期胰臟癌時,未有即時向相依為命的爸爸道明一切。爸爸看見她日漸消瘦,她也辯稱自己減 […]
【有誰共鳴】 嘉賓:黎逸玲醫生
《有誰共鳴》節目有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醫生同大家分享行醫二三事。 有些人會覺得醫生每日面對生死,可能早已沒甚感覺 […]
【有誰共鳴】 嘉賓:音樂治療師 Hugo
音樂治療師 Hugo 細細個嘅時候,並唔係大家想像咁鍾意音樂。後來有一年喺英國讀書,開始摸索自己喜歡嘅音樂⋯⋯ […]
一場充滿活力與熱情的慈善足球賽,周庭譽醫師代表溢晞醫務中心出席,親自頒贈支票,這份善款將用於支持初心慈善體育協會推動更多相關專注於癌症患者、康復者及照顧者的活動
一場充滿活力與熱情的慈善足球賽,周庭譽醫師代表溢晞醫務中心出席,親自頒贈支票,這份善款將用於支持初心慈善體育協 […]
在雷暴警告的陰影下,天公卻為我們帶來了美麗的陽光,賽事不僅精彩絕倫,更讓人感受到團結的力量!
今天,一群專科醫生不僅在診所裡展現專業,還在球場上展示了他們的另一面!這次活動旨在支持 #初心慈善體育協會— […]
顧問醫生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抽出寶貴的時間支持「Easy Ask」醫事問義務查詢計劃
在香港面臨經濟挑戰的背景下,我們的病人組織同樣受到不小的影響。隨著經濟環境的不穩定,資源變得愈加緊張,這使我們 […]
在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愛跑友主持人劉Sir的引領下,我們體會到生命的無限可能。
作為一名癌症康復者,劉Sir以跑步作為生活的起點,鼓勵每一個人勇敢向前,因為”生命影響生命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