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HKET】晚期腎細胞癌 「免疫標靶聯合治療」雙管齊下

【HKET】晚期腎細胞癌 「免疫標靶聯合治療」雙管齊下

23-05-2024

據數字顯示,2022年估算全球癌症約有2,000萬宗,新增病例增加77%,大約五分之一人口會患癌。其實本港亦有一種癌症,新症數字10年間急增近7成,至2021年新症數目已接近一千宗,就是腎癌及其他泌尿器官(膀胱除外)。

喜訊是在晚期腎細胞癌「免疫標靶聯合治療」雙管齊下,比傳統治療療效倍增,惟藥費高昂,以致病人出現「有藥無錢醫」的窘境。

82歲的黃伯(化名)於2020年確診第四期腎細胞癌,正電子掃描顯示病人左腎有腫瘤,並發現多處骨轉移、肝臟轉移和肺轉移,而腦部磁力共振檢查則未有顯示病人有腦轉移的迹象。當時他出現了明顯的血尿、呼吸困難和多處骨痛。

同年5月7日黃伯接受了腹腔鏡下的左腎部分切除手術,病理學檢查結果確診為腎細胞癌。2020年5月,黃伯開始接受「免疫標靶聯合治療」,期間他有出現不同的治療副作用,醫生曾為他減少藥物劑量或短暫停藥。

至2021年5月,PET-CT掃描顯示黃伯已達至接近完全緩解,只剩下C7骨轉移和一個主動脈周圍的淋巴結。

一年後再檢查,結果顯示他已完全緩解,黃伯也希望休息一段時間,於2022年停止治療。直至目前為止,他仍然未有再接受治療,且未出現疾病復發。

男患者較多

研究指男性患上腎癌的風險比女性高出2至3倍,腎癌及其他泌尿器官癌症(膀胱癌除外)在本港是10大男性癌症之一。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指,吸煙、肥胖、高血壓、有家族病史、包括逢希伯林道症候群、結節性硬化症等在內的基因遺傳,和患有嚴重慢性腎病的人士都屬於高危群組,需要特別注意。

事實上,本港腎癌最常見的發病年齡在65歲以上,現時每10萬名港人中,平均約有12人患上腎癌。「早期的腎癌未必有明顯徵狀,但隨着病情發展,患者或會有一些以下3大典型病徵,包括:血尿、一側腰痛,以及腹部或下背發現硬塊。」而其他全身性徵狀則有貧血、疲倦及食慾不振等。

透明細胞腎癌佔多數

最常見的腎癌有兩種,可分為腎細胞癌和腎盂癌,當中腎細胞癌佔約85%,大部分為透明細胞腎癌。對於早期(即第一至第三期)腎癌患者,醫生可以採取根治性全腎或部分腎切除手術、冷凍治療、射頻消融術或放射治療。如腫瘤已經出現轉移的情況,一般需要使用全身性藥物治療。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轉移性腎癌5年存活率下降至19%。

在治療腎癌的藥物發展上,標靶治療的目的是干擾或削弱癌細胞上的靶點,截斷癌細胞生長訊號的傳遞而使其死亡。潘醫生表示,單藥標靶治療反應率相對較低,對於中至高風險患者作用不太理想。其後亦出現雙免疫組合治療,療效需比單藥標靶治療優勝,但對其中兩成腎癌患者沒有幫助,同時亦未被認何用於低風險患者。

免疫標靶雙管齊下

直至近年出現的免疫標靶聯合治療,兩種藥物互相配合能產生協同效應,從而更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同時,免疫標靶聯合治療亦於國際指南列為低、中、高風險腎癌患者之優先治療方案,大部分患者使用後亦能控制病情。

潘醫生引述最新第三期國際臨床研究,參與研究的712位患者,使用免疫標靶聯合治療的患者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比單藥標靶能有效延長超過一倍。單藥標靶腎癌的無惡化存活期只有9.2個月,而聯合治療為23.9個月。另外,使用聯合治療比使用單藥標靶的死亡風險低21%。

呼籲納入藥物安全網

研究亦顯示使用聯合治療的客觀緩解率超過70%,比單藥治療高出近一倍,當中有約兩成達到完全緩解,出現病情惡化的機率比單藥治療的低。同時,免疫標靶聯合治療能更有效縮小腫瘤,大大減輕病人所承受的痛楚。「以上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高血壓、低甲狀腺性功能症、腹瀉、降低食慾和疲倦等,也有機會出現炎症性副作用,一般可用輔助性治療處理。」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說,美國國家癌症治療指引及歐洲腫瘤學會治療指引,已將免疫及標靶聯合治療列為一綫治療轉移性腎細胞癌的標準及優先治療方案,惟香港醫管局並未將此聯合治療納入藥物安全網。「因此我們促請香港政府當局盡早把該有效的治療納入關愛基金,讓本港腎癌病人直接受惠。」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會長潘明駿醫生表示,早期腎癌徵狀輕微,若能及早發現,便可增加治癒的機會。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會長潘明駿醫生表示,早期腎癌徵狀輕微,若能及早發現,便可增加治癒的機會。

 

報道來源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2024年GCOG全球抗癌協作組年會
2024 GCOG-第5屆ILROG國際淋巴瘤北京會議 2024 GCOG-智能腫瘤學北京論壇 2024 GC […]
【共健未來】輝瑞香港首個共「健」未來研討會 探討不同可能性以達致健康公平最大化
首個共「健」未來研討會    探討不同可能性以達致健康公平最大化 超過50位病人組織、學者、醫護界等代表攜手共 […]
【大腸癌治療】後線晚期大腸癌系列:病人真的不可以接受聯合治療?|梁廣泉醫生
誰想過年僅三十多歲便罹患晚期大腸癌。現年35歲的李先生,約在兩年前因大腸出血而確診直腸癌,並出現多發性肝轉移, […]
【電視節目】醫學專家破解健康迷思,由癌症到都市病,一次掌握!
想了解更多癌症資訊?想破解坊間醫學迷思?想更了解心臟病、中風等都市病? . 咁就唔可以錯過癌症資訊網10月6日 […]
【特別通告】請提高警覺,慎防受騙
最近,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下稱本基金)接獲多名人士查詢有關一名血科女病人劉小姐、其家人及主診醫生的資訊。該人等 […]
【世界肺癌大會】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首次參與世界肺癌大會 分享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肺癌篩查計劃成果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首次參與世界肺癌大會(WCLC) 分享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肺癌篩查計劃成果 瀏覽 “ […]
【精準醫療】行動基因香港與癌症資訊網合作 推廣癌症患者的精準醫療
行動基因香港與癌症資訊網合作 推廣癌症患者的精準醫療 Sep 11th, 2024 香港–行動基因 […]
【正副廠藥】副廠藥不如正廠藥?(二) 從何選擇
當二十年的專利權過後,藥廠需要公開其申請專利時所提交的配方,其他藥廠就可以依照該配方生產具同樣效用和安全性的非 […]
【正副廠藥】副廠藥不如正廠藥?(一) 淺談藥物專利權
病人從胃鏡檢查中發現有幽門螺旋菌,需要吃三聯療法,然而不少保險計劃都不理賠醫治幽門螺旋菌的特效藥。很多病人問我 […]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獲捐贈亞洲首部國際級創新儀器 突破性組織碎化技術 高效益、無創、無痛肝癌最新療法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獲李嘉誠基金會(基金會)捐贈亞洲首部突破性醫療儀器Histotripsy系統 […]
【病人支援】「癌症藥物資助計劃」 為北上就診癌症病人提供藥費津貼
(2024 年 8 月 28 日,香港)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2021 年的報告,香港癌症的新增個案高達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