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癌症年輕化】工作壓力大缺休息年輕癌症患者增 醫生:勿忽視長期疲累頭痛等警號

【癌症年輕化】工作壓力大缺休息年輕癌症患者增 醫生:勿忽視長期疲累頭痛等警號

11-06-2021

【癌症年輕化】工作壓力大缺休息年輕癌症患者增 醫生:勿忽視長期疲累頭痛等警號

▲ 醫生指出,近年本港20至44歲癌症患者增多,工作壓力大及缺乏休息等也是誘發因素。

癌症患者近年愈趨年輕,部份人20歲出頭已確診患癌,須面對一連串療程。保柏香港醫學總監趙思凝醫生指出,在過去10年,20至44歲癌症患者人數愈來愈多,血癌及淋巴癌也較常見。工作壓力大、飲食不定時、缺乏休息等生活習慣也較易誘發癌症。她提醒,若感到特別疲累、頭痛,有機會是癌症徵兆,不能忽視。

 

20至44歲患者愈來愈多

趙醫生引述香港防癌會的數據指,本港20至44歲癌症患者近年增多。2000年,此年齡層的患者每10萬人中只有96位;至2018年,每10萬人中有109位,人數增加了13%。年輕患者增多原因有二:有更多種類的癌症,在患者年輕時被誘發;同時亦有更多年輕人留意到自己身體的變化,從不同渠道了解癌症資訊,明白要做好準備。

本港有三名淋巴癌康復者均於20多歲時發病,患癌前工時較長或是經常捱夜。其中,30歲的江善彤患癌前因專注學業,長期捱夜,少做運動;因久咳未癒而往醫院檢查,22歲時確診患癌。

36歲的唐天鳳患癌前則專注事業,每天平均工作12小時,約凌晨2時睡覺,長期睡眠不足。她28歲時因頸部腫脹而求醫,檢查後確診患第2期淋巴癌。同樣,28歲的任瑞明患癌前也經常加班,曾工作達12小時。他因經常咳嗽,頸部摸到淋巴結而求醫,24歲時確診患癌。

 

▲ 保柏香港全力支持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抗癌勇士隊」計劃,希望令大眾關注癌症年輕化現象。圖為保柏香港醫學總監趙思凝醫生(中)、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先生(右二)及三名癌症康復者江善彤(左一)、唐天鳳(左二)、任瑞明(右一)。(劉卓姿攝)

壓力大欠休息易誘發癌症

趙醫生指,在年輕患者身上最常見的是血癌(白血病),其次是淋巴癌,約佔20%。惟近年甲狀腺癌亦亦很常見,女性患者則較多患子宮頸癌、乳癌、卵巢癌。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引發癌症,趙醫生指,以下癌症在年輕人身上愈來愈常見:

* 由吸煙引起:肺癌、鼻咽癌
* 與飲食習慣有關:腎臟癌、大腸癌

她解釋,上述癌症以往在年輕人身上並不常見,惟愈來愈多人飲食不定時、不均衡,而且缺乏休息與睡眠,現代人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誘發率相應提升,比以前約提早10至20年發病。以下因素較易令年輕人誘發癌症:

▼點擊圖片放大

勿忽視疲累頭痛等徵狀

她表示,不少年輕人也忽視身體發出的微細警號,例如特別疲累、頭痛或身體某處疼痛等徵狀,有機會與一般普通疾病混淆。若徵狀久未消失,應盡早求醫,檢查清楚。以下徵狀可能是癌症的先兆:

▼點擊圖片放大

趙醫生提醒,若感到比平時容易疲累,即使休息充足仍沒改善;又或是平時步行的某一個距離,突然無法再做到,均是身體給我們的警號。

 

▲ 保柏香港醫學總監趙思凝醫生表示,年輕人不能忽視身體發出的微細警號,例如疲累、頭痛。(劉卓姿攝)

做運動有助康復

由於現時科技發達、資訊流通,很多年輕人均在癌症初期發現病徵並確診,故近年康復率已大幅上升,惟一些罕有癌症,康復率仍不太理想。不過,配合治療、適當運動和飲食,有助患者康復。

趙醫生表示,每天做15分鐘運動,已對癌症患者有很大幫助:有助重建肌肉、改善心理質素、重建信心去面對困難。身體狀況因人而異,事前須問清楚主診醫生,了解癌症患者或康復者所適合的運動種類,以及身體可承受的運動量。她建議,初時每次可做10分鐘運動,由散步開始,再慢慢加強難度並加長時間;之後配合康復進度,可嘗試參與團體運動。

同時,患者及康復者也要注意飲食均衡,多喝水、多吃蔬果,並攝取足夠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若有需要,可參考註冊營養師為癌症康復者而設的食譜或餐單。部份人在治療過程中會有不同身體反應,例如肚瀉或腸胃不適,可能需要多攝取某一類維他命。

預防危疾小貼士

趙醫生呼籲年輕人留意以下三方面,以避免患上危疾:

* 注意身體及心理健康:例如要定時運動、注意飲食。同時,若無健康的心理質素,身體也很易會出問題。
* 細心留意身體的變化:例如疲累就要休息,不要恃著年輕而讓身體過度勞累。若有任何不適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生協助。
* 留意家族病史: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及表兄弟姐妹等若有患癌紀錄,自己也要多留意相關資訊。

 

▲ 三名癌症康復者均於20多歲時患上淋巴癌,康復後勇於跳出框框,嘗試潛水、划龍舟等運動,現組成「抗癌勇士隊」鼓勵同路人。圖左至右:江善彤、任瑞明、唐天鳳。(劉卓姿攝)

抗癌勇士隊

三名80後、90後淋巴癌康復者唐天鳳、江善彤、任瑞明組成「抗癌勇士隊」,分享自身經歷,希望令大眾關注癌症年輕化現象,提醒年輕人留意身體發出的癌症症狀,並作出相應準備。保柏香港全力支持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抗癌勇士隊」計劃,「抗癌勇士隊」現正招募18至40歲的癌症康復者加入,分享經歷,一起嘗試更多不同種類的運動,在抗癌路上同行,積極活出「第二次人生」。

 

文章來自: Topick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放射治療】養和發表全球首項研究 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晚期前列腺癌
養和發表全球首項研究 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晚期前列腺癌 多靶點、實時同步全消融放射治療寡轉移腫瘤 三年100% […]
【粒子治療】養和醫療集團於香港首辦「亞洲-大洋洲粒子治療合作組年會」
匯聚全球質子專家 推動精準癌症治療 (2025年10月21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歷經二十年的籌備,於2 […]
【 AEON幸福的黃色小票】感謝大家支持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我們深感榮幸,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榮獲第 26 屆「幸福的黃色小票」計劃的受惠機構。 衷心感謝 AE […]
【大灣區醫療】百濟神州加速佈局大灣區 創新抗癌藥明年有望供港
百濟神州(BeOne Medicines)(6160)近日宣佈,憑藉其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的國際化產能與認證優勢 […]
ASPIRE 亞太區肺癌聯盟:政府主導肺癌篩查應擴大目標 中大研究指九成受訪者支持肺癌篩查 納入高風險非吸煙群組具成本效益
ASPIRE 亞太區肺癌聯盟:政府主導肺癌篩查應擴大目標 中大研究指九成受訪者支持肺癌篩查 納入高風險非吸煙群 […]
港大醫學院發現特定膳食油酸可增強抗癌免疫細胞功能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特定膳食脂肪酸能顯著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抗擊癌症的能力。研究 […]
與浸大傳理學院同學分享癌症資訊網使命 傳遞正確健康訊息
感謝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與現屆同學們分享癌症資訊網在社會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透過社交媒體傳遞 […]
【中西醫結合】立即報名參加「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大腸癌交流研討會」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誠邀各位醫療界同仁,參加將於2025年11月29日至30日舉行的「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 & […]
【健康資訊節目】專家破解常見癌症謬誤|提升癌症知識,一齊健康識唔sick!
癌症資訊網製作嘅健康資訊節目「健康識唔sick」嚟到第二輯啦!😊 今輯繼續邀請到多位嘉賓,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健 […]
【肺癌腦轉移】 ALK肺癌易「上腦」 及早發現腦轉移的重要性 |李兆澄醫生
ALK肺癌易「上腦」 及早發現腦轉移的重要性 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陽 […]
【生蛇|帶狀疱疹】癌症病人疫苗接種建議
什麼是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俗稱「生蛇」,是由與水痘相同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 Varicella-Zost […]
【感恩分享】頭頸癌關顧計劃啟動禮圓滿完成!攜手同行,為患者點亮希望之路
衷心感謝各位的支持,「頭頸癌關顧計劃啟動禮」已順利完成! 活動當日,我們見證了患者與家屬的積極參與,現場洋溢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