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區
傳媒專區 > 媒體報導 > 【癌症年輕化】工作壓力大缺休息年輕癌症患者增 醫生:勿忽視長期疲累頭痛等警號

【癌症年輕化】工作壓力大缺休息年輕癌症患者增 醫生:勿忽視長期疲累頭痛等警號

11-06-2021

【癌症年輕化】工作壓力大缺休息年輕癌症患者增 醫生:勿忽視長期疲累頭痛等警號

▲ 醫生指出,近年本港20至44歲癌症患者增多,工作壓力大及缺乏休息等也是誘發因素。

癌症患者近年愈趨年輕,部份人20歲出頭已確診患癌,須面對一連串療程。保柏香港醫學總監趙思凝醫生指出,在過去10年,20至44歲癌症患者人數愈來愈多,血癌及淋巴癌也較常見。工作壓力大、飲食不定時、缺乏休息等生活習慣也較易誘發癌症。她提醒,若感到特別疲累、頭痛,有機會是癌症徵兆,不能忽視。

 

20至44歲患者愈來愈多

趙醫生引述香港防癌會的數據指,本港20至44歲癌症患者近年增多。2000年,此年齡層的患者每10萬人中只有96位;至2018年,每10萬人中有109位,人數增加了13%。年輕患者增多原因有二:有更多種類的癌症,在患者年輕時被誘發;同時亦有更多年輕人留意到自己身體的變化,從不同渠道了解癌症資訊,明白要做好準備。

本港有三名淋巴癌康復者均於20多歲時發病,患癌前工時較長或是經常捱夜。其中,30歲的江善彤患癌前因專注學業,長期捱夜,少做運動;因久咳未癒而往醫院檢查,22歲時確診患癌。

36歲的唐天鳳患癌前則專注事業,每天平均工作12小時,約凌晨2時睡覺,長期睡眠不足。她28歲時因頸部腫脹而求醫,檢查後確診患第2期淋巴癌。同樣,28歲的任瑞明患癌前也經常加班,曾工作達12小時。他因經常咳嗽,頸部摸到淋巴結而求醫,24歲時確診患癌。

 

▲ 保柏香港全力支持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抗癌勇士隊」計劃,希望令大眾關注癌症年輕化現象。圖為保柏香港醫學總監趙思凝醫生(中)、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先生(右二)及三名癌症康復者江善彤(左一)、唐天鳳(左二)、任瑞明(右一)。(劉卓姿攝)

壓力大欠休息易誘發癌症

趙醫生指,在年輕患者身上最常見的是血癌(白血病),其次是淋巴癌,約佔20%。惟近年甲狀腺癌亦亦很常見,女性患者則較多患子宮頸癌、乳癌、卵巢癌。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引發癌症,趙醫生指,以下癌症在年輕人身上愈來愈常見:

* 由吸煙引起:肺癌、鼻咽癌
* 與飲食習慣有關:腎臟癌、大腸癌

她解釋,上述癌症以往在年輕人身上並不常見,惟愈來愈多人飲食不定時、不均衡,而且缺乏休息與睡眠,現代人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誘發率相應提升,比以前約提早10至20年發病。以下因素較易令年輕人誘發癌症:

▼點擊圖片放大

勿忽視疲累頭痛等徵狀

她表示,不少年輕人也忽視身體發出的微細警號,例如特別疲累、頭痛或身體某處疼痛等徵狀,有機會與一般普通疾病混淆。若徵狀久未消失,應盡早求醫,檢查清楚。以下徵狀可能是癌症的先兆:

▼點擊圖片放大

趙醫生提醒,若感到比平時容易疲累,即使休息充足仍沒改善;又或是平時步行的某一個距離,突然無法再做到,均是身體給我們的警號。

 

▲ 保柏香港醫學總監趙思凝醫生表示,年輕人不能忽視身體發出的微細警號,例如疲累、頭痛。(劉卓姿攝)

做運動有助康復

由於現時科技發達、資訊流通,很多年輕人均在癌症初期發現病徵並確診,故近年康復率已大幅上升,惟一些罕有癌症,康復率仍不太理想。不過,配合治療、適當運動和飲食,有助患者康復。

趙醫生表示,每天做15分鐘運動,已對癌症患者有很大幫助:有助重建肌肉、改善心理質素、重建信心去面對困難。身體狀況因人而異,事前須問清楚主診醫生,了解癌症患者或康復者所適合的運動種類,以及身體可承受的運動量。她建議,初時每次可做10分鐘運動,由散步開始,再慢慢加強難度並加長時間;之後配合康復進度,可嘗試參與團體運動。

同時,患者及康復者也要注意飲食均衡,多喝水、多吃蔬果,並攝取足夠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若有需要,可參考註冊營養師為癌症康復者而設的食譜或餐單。部份人在治療過程中會有不同身體反應,例如肚瀉或腸胃不適,可能需要多攝取某一類維他命。

預防危疾小貼士

趙醫生呼籲年輕人留意以下三方面,以避免患上危疾:

* 注意身體及心理健康:例如要定時運動、注意飲食。同時,若無健康的心理質素,身體也很易會出問題。
* 細心留意身體的變化:例如疲累就要休息,不要恃著年輕而讓身體過度勞累。若有任何不適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生協助。
* 留意家族病史: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及表兄弟姐妹等若有患癌紀錄,自己也要多留意相關資訊。

 

▲ 三名癌症康復者均於20多歲時患上淋巴癌,康復後勇於跳出框框,嘗試潛水、划龍舟等運動,現組成「抗癌勇士隊」鼓勵同路人。圖左至右:江善彤、任瑞明、唐天鳳。(劉卓姿攝)

抗癌勇士隊

三名80後、90後淋巴癌康復者唐天鳳、江善彤、任瑞明組成「抗癌勇士隊」,分享自身經歷,希望令大眾關注癌症年輕化現象,提醒年輕人留意身體發出的癌症症狀,並作出相應準備。保柏香港全力支持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抗癌勇士隊」計劃,「抗癌勇士隊」現正招募18至40歲的癌症康復者加入,分享經歷,一起嘗試更多不同種類的運動,在抗癌路上同行,積極活出「第二次人生」。

 

文章來自: Topick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戰勝食管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5年1月25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戰勝膽囊癌及膽管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5年2月22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學 […]
拯救膀胱,戰勝膀胱癌!多學科專家告訴你如何兩全其美(2024-8-31)
2024年8月31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大 […]
2023肝癌治療新技術,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3年12月30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 […]
乳腺癌怎麼防治,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2024年10月28日,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GCOG), 香港大 […]
戰勝肺癌!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2024-11-30)
2024年11月30日 北京時間晚上 8 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 香港 […]
養和醫療集團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 嶄新肝癌治療 Histotripsy 2.0 系統 引領癌症治療新里程 造福肝癌患者
(2025 年 4 月 29 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獲李嘉誠基金會(基金會)捐贈嶄新的「肝癌無創組織碎 […]
【中西醫結合治療】推動香港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交流研討會 演講報告
在很多的病症上,西醫和中醫都可以發揮互補角色。在癌症治療路途上,中西醫結合治療亦是大部分癌症病人的選項。「癌症 […]
【家支援醫事講】鼻咽癌 ——講座回顧
【鼻咽癌免疫治療—-講座回顧】 感謝臨床腫瘤科專科李浩勳醫生為大家深入講解鼻咽癌的早期與晚期症狀、 […]
容許犯錯:成長的必經之路
多謝@drip_music_records 的邀請、有機會和幾位音樂達人分享我對藝術治療的一些看法,相信再多的 […]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小冊子 出版咗啦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聯同 Hong Kong SBRT Study Group 合作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 […]
基因檢測好有用 幫你對症下藥治療轉移性大腸癌
隨著醫學不斷發展,近年有愈來愈多新藥面世,晚期的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亦出現很大的改變,特別對腫瘤細胞進行基因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