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腸胃肝臟科研究團隊率先開展多項臨床試驗,針對創新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基因相關療法,有望讓患者擺脫長期服藥的困擾。目前,港大醫學院是全球僅有的三個進行此類臨床試驗的地點之一,另外兩個試驗點分別位於歐洲和新西蘭。
領導這項全球性研究的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副系主任、腸胃肝臟科主管兼講座教授、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基金教授(內科)袁孟峰教授表示:「今年3月,香港大學臨床試驗中心安排香港首位參加試驗的患者接受治療,初步結果令人振奮。」
港大醫學院腸胃肝臟科研究團隊正在開展針對乙肝的創新基因相關療法,有望讓患者擺脫長期服藥的困擾,帶來新契機。研究團隊成員包括(穿白袍者右起):麥龍兒醫生、袁孟峰教授、司徒偉基教授和許允軒醫生,以及參與測試並已完成用藥的病人張先生(中)。
隨著試驗的推進,進一步鞏固香港在全球醫學科研的領導地位,為世界各地數以百萬的慢性乙肝患者帶來新契機。袁孟峰教授補充:「預計至2026年底,團隊將招募30至40名病患參與試驗,對於那些渴望擺脫這種致命頑疾的患者來說,未來充滿希望。」
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的主要原因,影響全球超過三億人。在香港,約有6.2%的人口受此疾病困擾。參與試驗研究的同一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麥龍兒醫生解釋:「現時抗病毒療法雖能控制乙肝病毒,但仍無法徹底根除,患者需終身服藥,並面臨肝癌的風險,因此對創新療法的需求迫切。目前已有超過50種新型藥物正在研發中,以應對病毒持續存在的問題。」
基因相關療法正迅速發展,逐步成為革命性的治療方法。袁孟峰教授指出:「有別於現有的治療方式,這些創新藥物旨在壓制或清除感染肝細胞內的病毒基因物質,而不改變人類基因組。臨床前研究已顯示出令人期待的療效,為這些臨床試驗奠定堅實的基礎。」
袁孟峰教授強調:「目前全球僅有三個地點推行針對慢性乙型肝炎的基因相關療法臨床試驗,我們非常自豪能成為其中之一。我們擁有一支享譽盛名且經驗豐富的研究團隊,並獲得設備先進的香港大學臨床試驗中心的支持,這對於推進這一複雜的首次人體試驗至關重要,團隊合作無間亦是促進這研究計劃成功的關鍵。」
領導這個全球研究的袁孟峰教授強調,有別於現有的治療方式,這項創新藥物旨在壓制或清除感染肝細胞內的病毒基因物質,而不改變人類基因組。臨床前研究已顯示出令人期待的療效,為這些臨床試驗奠定堅實的基礎。
自2020年起,港大醫學院腸胃肝臟科團隊在慢性肝病臨床試驗持續領先,至今已進行41項第一至第三期的乙肝治療試驗,累計共招募468名參加者。最新開展的基因相關療法不僅有望實現真正治癒,減少乙肝相關併發症亦有助降低醫療成本。
由於基因相關療法是前沿和先進的治療方法,新藥研發方需要向相關持分者,包括倫理審查委員會和衞生署提供所需的資源與資訊,以確保各方對試驗有全面的了解。
該學系的臨床教授、李國賢基金教授(腸胃學)司徒偉基教授闡述:「總體而言,針對慢性乙肝的基因療法預計將顯著減輕醫療負擔,同時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科學研究的領導地位。」
關於研究團隊
這項臨床試驗由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副系主任、腸胃肝臟科主管兼講座教授、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基金教授(內科)袁孟峰教授領導。團隊成員包括同一學系的臨床教授兼李國賢基金教授(腸胃學)司徒偉基教授、臨床助理教授麥龍兒醫生及臨床研究成員許允軒醫生。
鳴謝
臨床研究合作夥伴Tune Therapeutics, Precision BioSciences與益傑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