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排解
我們有一群專業的醫護人員及相關朋友,隨時解答大家的疑難,立即提交疑問!
會員註冊
成為會員,可以第一時間接收由病患者和照顧者角度出發的資訊,立即行動!
或許你會想看
腎臟出現原發性惡性腫瘤時,一般稱為腎臟癌或腎癌。最常見的腎癌有兩種,根據腫瘤的細胞型態,分別為腎細胞癌及腎盂癌。腎細胞癌的惡性腫瘤是由近端腎小管的上皮細胞所引致而成,腫瘤範圍是發生於腎皮質;而腎盂癌的惡性腫瘤可由腎結石感染演化出來,一般位於腎盂及輸尿管交界。香港大部份腎癌患者都屬於腎細胞癌,腎盂癌的數字較少,且發病率亦較低。
針對較小的腎細胞癌(以下腎癌),可根據不同的考慮因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案。 雖然以往根治性全腎切除手術是腎癌一個主要治療方案,但如果腫瘤位置適合,也可以考慮部分腎臟切除手術。但有少數局部腎癌的人無法接受手術。這通常是因為他們有其他健康問題,例如肥胖、心臟病或慢性腎病,使手術變得危險或不可行。這些不適宜做切除手術的病人,替代治療方案包括入侵性的射頻消融術或冷凍治療,及非入侵性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近年,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亦開始應用於腎癌,作為一種非入侵性治療方式,可能比其他入侵性替代治療更有優勢。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透過影像導航技術,用高劑量輻射線精確地殺死腫瘤,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亦較小,病人只需接受1至5次療程。
要做到高精準度的放射治療,需透過呼吸調控技術 (如利用腹部壓迫板限制呼吸幅度、根據患者呼吸的特定時相進行門控治療、主動呼吸控制、植入金標追蹤腫瘤技術、採用四維CT測量及治療整個腫瘤移動範圍等技術) 作模擬定位,縮小電療範圍。
與其他替代治療方案 (射頻消融術及冷凍治療) 不同的是,整個過程除了不入侵性和無需麻醉以外,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的另一個優勢是能夠治療較大或位於腎臟更深處的腫瘤。
腎癌早期至晚期的治療方法不盡相同,若出現轉移性腎癌,即代表癌症已擴散。
近年國際文獻顯示,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在早期局部性腎癌能達到相當高的局部控制率(>90%),且不良反應率低 (三級或四級不良反應發生率 0-9%)。最新一項國際性研究 (FASTRACK II) 證明了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在治療原發性腎癌方面的有效性,1年的局部控制率達100%。在研究期間(中位數追蹤43個月),沒有患者出現腎癌局部性惡化,也沒有癌症相關的死亡,結果令人鼓舞。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或消融術其中一個特別令人關注的副作用是腎功能下降。尤其對於患有腎臟疾病的人來說,因爲腎功能的下降或惡化,有機會要接受俗稱洗腎的透析治療以維持生命。讓人安心的是,在FASTRACK II研究中,儘管幾乎所有患者做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前的腎功能均比正常範圍低,但絕大部份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療後的首兩年,其腎功能只有輕微削減。
總括而言,對於早期腎癌不適合手術的患者,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是一種非入侵性、方便、精準且具一定療效的嶄新治療方法。如欲獲取更多有關該療法的資訊,建議患者諮詢腫瘤科醫生,以獲取針對個人情況的最佳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