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2023年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 創建疫後新世代醫療:持續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匯聚

2023年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 創建疫後新世代醫療:持續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匯聚

16-05-2023

2023年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
主題演講
2023 年 5 月 16 日
創建疫後新世代醫療:持續發展 · 科技創新 · 人才匯聚

余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教授)、陳司長(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先生)、盧局長(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范主席(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先生)、各位嘉賓、各位同事、各位女士和先生:

早安!

1. 歡迎大家蒞臨 2023 年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研討大會。

2. 過去三年,在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下,醫管局研討大會不得不縮減規模,甚至兩度停辦(2020 年及 2022 年)。今年,我們很高興終於能夠再次舉辦這項年度盛事,更特別歡迎境內外超過 120 位精英講者親臨現場或透過網上平台參與。一如以往,醫管局研討大會為我們的同事提供了寶貴的機會與醫療權威和專家交流,並接收不同領域的嶄新資訊和意念。今年的研討大會,更是標誌著我們全面復常、邁向新世代的里程碑。

3. 新冠疫情影響全世界,醫管局當然也不例外。過去三年來,一波接一波的疫情令我們深受影響。然而,儘管面對前所未見的重重挑戰,醫管局在傾力抗疫的同時,仍然積極提升服務和推動公營醫療的可持續發展。抗擊疫情並沒有動搖我們促進本港公營醫療持續發展的決心。醫管局大會轄下的持續發展專責小組一直積極籌劃,並已分階段推行一連串新措施,促進醫管局的長遠持續發展。

持續發展 — 細數成果

4. 醫管局的服務可持續性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我們的服務供應能夠滿足需求。服務供應量取決於多項因素,其中包括人力資源、運作空間、服務模式及效率。由於人口增長及老化、慢性疾病日漸普及、病人期望增加,加上醫療專科化的趨勢,服務需求不斷飆升。正如范主席剛才所說,與日俱增的服務需求已遠超供應,導致供求失衡不斷擴大,使我們在運作效率和服務能力增長的同時仍然面臨重大挑戰。醫管局大會的持續發展專責小組提出多項不同策略,一方面集中從人力資源及醫院發展計劃等方向增加服務供應;另一方面則透過改變服務模式推動更高效的「智慧醫療」,讓病人在社區參與自理和保持健康,盡量降低對住院或專科醫療的需要,從而減少服務需求。接下來讓我們回顧一下過去幾年我們取得的成果。

吸引、培養及挽留人才

5. 人手短缺一向是醫管局面對的重大挑戰。我們多年來一直著力管理人力狀況,並實行多項措施以吸引、培養及挽留人才。持續發展專責小組在檢討醫管局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後,制訂並推行一系列措施,改善招聘相關政策和程序,以切合員工和機構的需要,同時提升醫管局對新一代的吸引力。我們改良招聘策略,加入更多具彈性的招聘方案、加強晉升前景和事業階梯,並重新審視薪酬待遇。

6. 其中一項值得一提的就是優化購屋貸款利息津貼計劃。計劃的目標是為同事提供低息購屋貸款資助,協助他們置業安居。該計劃由 2022 年底推出以來,已經接獲超過 1 100項申請。

醫院發展計劃

7. 除了充實人力資源,我們也亟需擴充和更新醫管局的硬件設施,以應對持續增長的服務需求。醫管局繼續採取以全盤綜合的方針,因應人口增長和變化、慢性疾病、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源等因素,規劃和發展公營醫療服務及設施。

8. 很感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區政府)投入共約 4,700 億元(約 600 億美元)支持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推動服務現代化及增設病床和醫療設施,以應對社區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至今,計劃下的一些項目已經完成,當中包括靈實醫院信望愛樓、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及廣華醫院第一期重建項目,另還有多個項目正在進展中。我們將繼續採用現代化設計和基礎設施,以支持新的服務模式和納入日間醫療中心以提供日間服務。新醫院和診所的設計將具備更靈活的空間和設施,以便在緊急情況例如出現大型傳染病時作出調動。

新服務模式

9. 然而,我們深明單單擴充原有規模並不足夠。要應對不斷上升的服務需求,除了增加醫療設施外,更需要徹底改變現有的醫療模式,減少依賴住院服務。我們藉著地區康健中心的發展,建立醫社協調合作模式,以便有系統及持續地發展社區夥伴關係,為病人提供更佳服務。另外,我們也積極採納數據主導的護理服務,發展電子化衰弱程度指數(eFI)和糖尿病風險引擎等多種工具和機器學習模型,以便為病人提供個人化的醫療計劃。

10. 就香港特區政府 2022 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及有關提升醫療服務的措施,醫管局現正成立神經系統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綜合醫療中心,為患有複雜性神經系統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提供第三層醫療服務,尤其是需要跨專科的專業知識及先進科技支援的病人。另外,亦會建立「不常見疾病資料庫」,促進與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及香港基因組中心交流合作;以及成立中毒控制中心,優化中毒防控和救治工作。

專科門診輪候時間

11. 醫管局服務面對的另一個挑戰就是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隨著香港人口老化、慢性疾病越趨普遍,管理病人(尤其是非緊急的病人)的輪候時間成為我們所面對的重大挑戰。

12. 在持續發展專責小組的指引下,我們制訂了三管齊下的策略,透過加強轉介把關和需求管理,以及促進結案機制等措施,平衡專科門診的服務供應與需求。各聯網現正積極推行多項措施,以控制八大專科門診的穩定新症輪候時間。

13. 展望將來,透過減少過度依賴專科門診服務、改變病人和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心態,再配合本港基層醫療系統的發展,將可讓我們的專科門診集中資源為最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公私營協作計劃

14. 香港公、私營醫療系統的嚴重失衡也是阻礙公營醫療系統持續發展的原因之一。為改善這個情況,我們透過公私營協作,把部分病人和服務需求分流至私營業界,讓公營系統騰出空間提供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服務,並集中應對優先範疇的需求。

15. 過去三年,公私營協作計劃在抗疫工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們擴大了一些原有協作計劃的服務名額,以善用醫管局手術室的服務能力應付不同疫情階段的需要。

16. 此外,我們亦積極聯繫私營醫療服務提供者,合作推出一連串協作計劃,把合適的公立醫院病人分流至私家醫院,以紓緩公立醫院的嚴峻壓力,例如轉介住院病人至私家醫院的住院協作計劃及外判的新冠病人遙距診症服務(遙距診症服務)。

17. 隨著香港逐步復常,醫管局的公私營協作計劃亦會相應調整以應對服務需求,包括配合政府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支持發展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

智慧醫院及智慧醫療

18. 全球各地的醫療組織都在探索新的護理和服務模式以應對服務需求及成本上升、人力資源緊絀、人口老化和慢性疾病日趨普遍等種種挑戰。「破壞性」科技可視為促進智慧醫院和智慧醫療轉型的催化劑,能透過作業自動化和融合而開創新的能力及服務模式。醫管局對智慧醫院和智慧醫療的願景主要著眼於優良醫療表現、病人為本服務和運作效率。

19. 醫管局多年來積極推進科技發展,並取得顯著成果,例如在收集病人生命體徵方面大幅節省員工參與時間、加強臨床服務安全性、提升醫院運作效率等。目前醫管局轄下各醫院共推出了 68 個智慧醫院項目,包括四個用以增強醫院協調和運作的醫院指揮中心、11 個促進病人安全的人工智能項目,以及 80 個提升病人體驗的醫管局流動應用程式 HA Go 服務。

持續發展 — 未來前瞻

20. 在我們不斷提升上述種種措施的同時,醫療數碼化和自動科技、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的
應用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發展,並在新冠疫情下加速演進。醫管局「以人為先」,致力
建立面向未來的工作團隊,以把握新科技世代的機遇,塑造持續優質的醫療服務。

數碼化

21. 數碼化如果無助於提升服務和病人及員工的體驗,就只會淪為空洞的口號。醫管局在過去 30 年一直發展本身的數碼醫療科技,以支援臨床決策和工作流程,從而提升醫療服務質素。

22. 前瞻未來,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科技將廣泛應用於預防傳染病、辨識高風險病人及提升效率,亦可促進流程自動化,讓醫療團隊能集中處理更為重要和有價值的工作。此外,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流程自動化及機械人科技亦有助提升病人在整個醫療過程中的服務體驗,包括病人分流以至診症輔助和電腦輔助手術等。

23. 在全球各地,遙距醫療的應用正全速急速擴大。回顧過去,醫管局早於九十年代末已開始應用遙距診症,透過視像會議技術為安老院舍提供醫療服務,代替傳統的老人科外展或診所服務。過去幾年,隨著 HA Go 的不斷發展,醫管局服務的「數碼大門」逐漸打開,各類虛擬服務亦漸獲大眾接納,當中尤以疫情期間的遙距診症及送藥服務最受歡迎。HA Go 亦進一步加快擴展遙距醫療服務,以及讓專職醫療人員透過視像會議技術跟進病人的治療和復康情況。

24. 今時今日的病人較以往更有能力主導自己的護理計劃。醫管局在將來會於 HA Go 加入更多新服務,促進病人參與自己的護理計劃、提供更便利功能及提升病人體驗。

25. 舉例來說,現時不少醫療設備都可以連接上網,病人利用這些數碼產品除了可自行檢測體溫、血壓、血氧量及心率等外,亦可以將數據傳送給醫療團隊,以便團隊遙距監察其健康狀況,並就護理計劃作出相應的建議或就緊急情況作出有關應對。這類數碼設備對於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健康尤為有用,我們會進一步探索這方面的應用方案。

26. 醫管局亦會持續強化自家開發的電子醫療紀錄系統 — 臨床醫療管理系統 ,並與HA Go 進一步整合,將醫療服務擴展至醫院以外的範圍。

27. 在「虛擬醫院」的發展概念下,長遠而言,我們預計醫管局會繼續擴大遙距醫療的範圍,包括為急症室、門診、日間診所及住院病人提供遙距診症、為住院病人安排遙距探訪、發展遙距門診診所,以至提供遙距訓練及遙距外展服務等。

28. 我們也同時發展多個數碼工作間項目,以促進員工溝通、凝聚員工及將工作數碼化,從而提升工作體驗。這些項目亦有助增加病房的行政效率、實現無紙化及自動化,並促進合作和分享、提高生產力。

29. 時至今日,提升數碼醫療服務能力已不再是專屬於資訊科技部的工作。醫管局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載有過去 30 年每位醫管局病人的醫療紀錄。我們和協作夥伴已經利用這個龐大優質的數據庫發展人工智能模型,並應用於醫管局的服務運作。我們會不斷與政府、學術界、醫護同業和其他業界開展更多大數據協作,進一步推動資訊結合醫療服務。

30. 醫管局亦將繼續與政府合作發展本港整體電子醫療藍圖,透過數碼醫療提升病人在公營及私營醫療歷程的體驗。

31. 在這兩天的醫管局研討大會,我們期待向境內外的專家學習有關醫療服務大數據、智慧醫院和遙距醫療的最新發展。

新世代人力資源

32. 數碼化是醫管局服務持續發展的關鍵,但人際互動仍然無可取代,穩健可靠的工作團隊始終是優質醫療服務的關鍵一環。對於建立新世代的工作團隊,我們還有更多期盼:一方面致力連接世界各地建構多元化而團結幹練的團隊;另一方面則積極在機構內實現新的事業路徑,為不同世代的同事提供更多彈性和可能性。

33. 跟許多大型機構一樣,醫管局轄下的工作團隊日趨多元化,同事之中既有嬰兒潮世代和 X 世代,也有更年輕的 Y 世代甚至 Z 世代。為配合不同世代的不同期望,我們擴大彈性聘用方案的涵蓋範圍。不同世代同事之間往往因為優次選取、經驗及工作方式的不同而容易產生張力,但這些異同也帶來改變的契機,只要加深了解和善用不同世代的優勢和經驗,相信定必能取長補短、相輔相成。

34. 醫管局的團隊有約 90 000 名員工,涵蓋了不同的年齡層和文化背景。因此,在保持我們以人為本文化的同時提升同事工作能力及堅守專業精神變得更形重要。

35. 我們在醫管局大會的大力支持下設立了醫管局學院,推行系統化、全面而新穎的培訓課程,培育穩健的人才團隊,以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36. 我們將為醫護專才和支援人員提供多元化的培訓課程,讓他們掌握核心知識和技能,對工作更得心應手,並促進事業和專業發展。我們亦計劃透過資歷架構提升部分培訓課程的認受性以及確保培訓水平。醫管局學院亦將與本港和海外專業、學術和政府機構協作,以擴展醫管局的培訓能力和專業知識。放眼未來,我們期望醫管局學院可以培養終身學習文化、促進個人及事業成長、追求雙贏協作,讓醫管局及上下員工更上一層樓。

37. 為了維持工作團隊的活力和持續發展,向外招攬人才同樣重要。我們很感激中央人民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大灣區的醫護同業在第五波疫情期間對我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我們在新冠治療中心與內地援港醫療隊合作無間,亦建立了深厚情誼。醫管局在此成功基礎上就多個醫護專業開展「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

38. 今年 4 月,大灣區十名資深醫生已加入了我們的臨床團隊。除了醫生外,在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下亦會安排合共 300 名護士來港實習,其中首批 70 名護士已於上個月(2023 年 4 月)加入我們的團隊。

39. 除了西醫協作外,醫管局亦一直配合政府發展中醫的方向,特別是致力發展本港的中西醫協作模式,向國際醫療同業展示其獨特優勢。在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下,內地中醫專家亦加入了醫管局醫院的中西醫協作提供臨床服務及培訓本地中醫師。

40. 隨著政府落實措施引入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護專才,醫管局亦積極開拓海外人才資源。醫管局的代表團在上個月參加了香港特區政府在英國倫敦舉辦的一個為期兩天的招聘活動。活動反應理想,吸引超過 600 名醫科生和醫生親身或經網上參加,了解在香港工作的最新途徑、登記及專科培訓安排等詳情。

41. 我們設立了專責團隊為參加者提供所需支援。多個專科遴選委員會亦已開始邀請有興趣的應徵者進行面試,以完成招聘程序。我們將繼續積極透過實體和網上活動,從世界各地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

邁向新世代

42. 當香港社會蓄勢待發,我們期望醫療服務能更進一步。如果只是回到疫情前時代,豈不白白錯過了三年寶貴光陰?我們希望能好好汲取過去的經驗,培養突破思維,爭取在未來再創新高。

43. 讓醫管局實現持續發展、科技創新和服務進步並不單單是總辦事處或醫院管理層的職責。我們希望透過簡政放權,給予醫院更大彈性,以培養創新文化,讓我們敬業樂業的同事 — 特別是年輕一代 — 更有使命感,找到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同時透過精簡程序提升運作效率。

44. 在范主席和醫管局大會的領導下,我們亦加強醫院管治委員會參與聯網事務,借助委員會的專業才智制訂政策和措施,令我們的服務更能切合病人所需。隨著我們邁向疫後新世代,我們不但著眼於提升服務能力和質素,更要提升病人體驗。

45. 我們衷心感謝多年來政府對醫管局的大力支持、醫管局大會的卓越領導、各方持份者的不懈支持和同事的無私奉獻。面對未來的種種新挑戰,期盼醫管局同仁和各方夥伴同心合力,攜手實現持續發展醫療服務、促進市民健康快樂的使命,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多謝!

資料來源:https://haconvention2023.dryfta.com

城中活動

2024-12-11 10:30 上午 禪繞白紙磚工作坊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預防HPV】衞生署十二月二日開展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補種計劃(第一階段)
衞生署十一月六日公布,將於十二月二日開展一次性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又稱子宮頸癌疫苗)補種計劃(第一階 […]
【免費肺癌篩查計劃】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啟動新一輪免費肺癌篩查計劃 擴大名額助高風險人士早期發現肺癌 提高治癒機會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啟動新一輪免費肺癌篩查計劃 擴大名額助高風險人士早期發現肺癌 提高治癒機會 【2024年11 […]
【癌症治療】充份理解進行免疫細胞治療所面對的風險
近月有藝人分享前往泰國進行免疫細胞治療 再次引起社群、同路人之間的討論 香港主要是緊隨 FDA 的指引,只有C […]
【脊椎健康】養和發布關於港人脊椎健康調查結果 近九成受訪者受脊椎問題困擾影響日常生活
(2024年10月28日,香港)養和醫療集團(養和)於今年8至9月期間進行了一項有關脊椎健康的問卷調查,共收集 […]
【肝炎肝癌】為己又為人 丙肝可斷尾 盡早醫免傷「肝」|劉煥楠醫生
丙型肝炎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致的肝炎,不似乙型肝炎般普遍,但破壞力卻同樣厲害,可以誘發肝硬化及肝癌等嚴重併發症。 […]
【世界肺癌大會】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首次參與世界肺癌大會 分享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肺癌篩查計劃成果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首次參與世界肺癌大會(WCLC) 分享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肺癌篩查計劃成果 瀏覽 “ […]
【精準醫療】行動基因香港與癌症資訊網合作 推廣癌症患者的精準醫療
行動基因香港與癌症資訊網合作 推廣癌症患者的精準醫療 Sep 11th, 2024 香港–行動基因 […]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獲捐贈亞洲首部國際級創新儀器 突破性組織碎化技術 高效益、無創、無痛肝癌最新療法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獲李嘉誠基金會(基金會)捐贈亞洲首部突破性醫療儀器Histotripsy系統 […]
長者醫療券大灣區服務點 八月十四日起於深圳新增三個服務點
衞生署八月五日與五間獲納入「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試點計劃」)的醫療機構簽署服務協議。至此,所有參與「 […]
政府今日成立基層醫療署 持續積極推動基層醫療發展
政府今日(七月十五日)宣布醫務衞生局(醫衞局)轄下基層醫療署正式成立,承接現有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的工作。基層醫 […]
【大學研究】中大醫學院研發mRNA藥物治療鼻咽癌
鼻咽癌大多與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有關。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以EB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