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醫療新知 > 【創新科研】中大研新型抗癌免疫療法及可彎曲手術鑽 全國挑戰杯共奪5獎

【創新科研】中大研新型抗癌免疫療法及可彎曲手術鑽 全國挑戰杯共奪5獎

23-05-2022

【創新科研】中大研新型抗癌免疫療法及可彎曲手術鑽 全國挑戰杯共奪5獎

▲ 左起: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助理教授鄧銘權、博士研究生鍾一琿及陳金坤。(陳國峰攝)

肺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首,按醫管局於2019年數據,肺癌的死亡率約27%。現時癌症有多種治療方法,最新的免疫療法價錢昂貴,一次療程或數以百萬計。為提供較便宜的免疫療法,中大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團隊耗時5年多,透過基因工程改造免疫細胞「嗜中性顆粒細胞」以產生抗癌細胞S3KO-TAN,有效將癌腫瘤縮小。團隊憑有關研究取得第17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中的一等獎。

第17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港澳地區」共頒出27個獎項,香港中文大學取得5個獎項。由中大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團隊耗時5年研發的新型抗癌免疫療法,取得一等獎。團隊發現,透過基因工程改造白血球中最豐富的免疫細胞「嗜中性顆粒細胞」,可生產對抗癌細胞的S3KO-TAN。

團隊由博士研究生鍾一琿及陳金坤組成,在助理教授鄧銘權的帶領下,團隊發現人體血液中含有抗癌的免疫細胞,但用作抑壓炎症的Smad3會壓制其抗癌功效。鄧銘權說,團隊利用基因工程技術CRISPR/Cas9,刪走基因中的Smad3,就可做出殺癌的細胞S3KO-TAN。團隊以有人類非小細胞肺癌的小鼠作實驗,結果顯示,透過注射S3KO-TAN,15天後癌腫瘤會縮小一半至6成,於小鼠身上不見有副作用。

鄧銘權說,相比起現有的T細胞免疫療法,S3KO-TAN能直接應用於異體移植,不用按患者的血型等再作抗原配對,亦很容易能從白血球中取得,僅需5毫升就能提取。鄧銘權指出,目前正積極尋找更多投資者及藥廠合作,亦正拓展實驗至更多類型的癌症,料最快2至3年可開始人體實驗,約5至10年可真正應用。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3名博士研究生王岩、林洪斌及王頊琛研發的可彎曲手術鑽頭,則於是次比賽中取得最高級的「特等獎」。他們研發的鑽頭,可通過微小的傷口進入病人體內,繞過其他人體組織,到達手術位置。鑽頭可安裝至手持設備或手術臂機械人,預料可應用於脊椎、下頷骨骨折、顱底等狹窄空間的手術。團體早前曾於屍體實驗中,以可彎曲鑽頭完成經鼻經蝶竇腦垂體手術及經口的下頜骨骨折固定手術。

團隊成員的指導老師、副教授歐國威說,以往的骨科手術,因手術鑽未能彎曲,或要割走部分人體組織,才可達到目標手術位置,對病人身體造成巨大傷害。以涉及脊椎的手術為例,病人術後或要卧床一個月。而團體研發的可作65度彎曲、直徑最小為4.5毫米的鑽頭,可繞過人體組織,料可減少在手術過程中對病人造成的傷害,有助縮短復原的時間。歐國威又說,已就手術鑽頭申請專利,正與公司商討商業化,料可於2至3年內可嘗試人體測試,日後亦會探討做不同的大小的鑽頭,應對各類型骨科手術。

▲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歐國威、博士研究生林洪斌。(陳國峰攝)

 

文章出處: Topick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257671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調查研究結果發布
《香港百歲老人研究》 身心健康、認知及自理能力下降 研究團隊籲加強支援服務 【新聞稿2023年3月13日】 香 […]
港大生物學家揭示防止DNA受損機制 加深對癌症形成的理解
不當的細胞分裂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維持細胞分裂穩定的機制。最近,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 […]
城大發現促使癌細胞擴散的蛋白質 望為癌症治療提供新治療靶點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賴氨酸羥化酶1」(LH1)的蛋白質,是促使肝細胞癌和胰臟導管腺癌的 […]
中大完成全球首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微波消融術治療肺轉移
身體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出現癌細胞轉移時,常會轉移至肺部。以傳統手術方式切除肺轉移腫瘤,很大機會造成手術創傷,而 […]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癌症病人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 在家治療可降低感染風險 疫情期間,不少病人進出醫療場所接受化療都少不免擔心受到 […]
中大發現間皮瘤的女性發病率上升 高收入國家的發病率較高
間皮瘤(Mesothelioma)由於治癒率較其他癌症低,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平均僅有8%,醫學界一直努力尋求間皮 […]
港大化學生物學家拆解一類「組蛋白修飾」 為開發相關抗癌新藥帶來曙光
由香港大學(港大)化學系李祥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與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及港大生物醫學學院黃永瀚博士和鮑秀 […]
HR+/HER2- 型 晚期乳癌治療新喜訊!
CDK4/6抑製劑的出現改變了荷爾蒙受體陽性、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陰性(HR+/HER2-)晚期乳癌治療 […]
港大醫學院發現抑癌基因缺失令乳癌治療失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腫瘤抑制基因 AKTIP缺失後會促進管腔型乳癌的生長,並增加 […]
港大生物學家及合作夥伴揭示DNA解旋機制 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曙光
香港大學(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與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和法國居禮研究所的研究員共同發現了 […]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創嶄新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及臨床腫瘤學系團隊發表嶄新的中期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 […]
「國藥」本地註冊難 病人有藥無得用 工聯會促進一步檢視藥物註冊制度
雖然去年 11 月 1 日起,中國獲納入本港新藥註冊的指明參考國家名單,但持有中國當局發出之註冊證明,仍必須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