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臨床腫瘤專科 > 黃麗珊醫生 > 癌症病人的皮膚瑣碎事(1) 如何處理癌症治療所引起的皮疹?

癌症病人的皮膚瑣碎事(1) 如何處理癌症治療所引起的皮疹?

25-05-2021

癌症病人的皮膚瑣碎事(1)
如何處理癌症治療所引起的皮疹?
特別鳴謝:皮膚科專科醫生 Dr. Steven Loo (盧景勳醫生)

首先要系統性審查病人,先要排除細菌,病毒真菌感染,因為癌症病人一般抵抗力較弱,這些病人需要抗生素,抗病毒和抗真菌治療。

第二要評估皮疹是否與腫瘤有關,因為癌症病人容易同時還有免疫系統的問題引發皮疹,例如天皰瘡,這些情況有另外的處理方案。

亦有些情況,皮疹與腫瘤或治療本身完全無關係,例如接觸性皮膚炎,這是因為病人接觸到某些化學物質所引發的皮膚發炎的狀況,所以絕對需要調查清楚,才能對症下藥!

排除以上種種之後,才能定論成治療所引起的皮疹。如果遇到是由標靶引起的皮疹,大家切勿灰心,因為有數據顯示皮疹越多,通常治療成效都越好!為何標靶會容易引起皮疹?這是因為皮膚以及甲縫的位置是當時細胞分裂週期比較快的地方,所以特別容易受到治療的攻擊而誤中副車。最重要的是好好處理皮疹才能持久地服用有用的標靶藥,才能有效持久地控制病情!

除了使用簡單的潤膚膏或者在有需要的時候使用不同強度的類固醇藥膏,亦會建議長時間服用簡單的抗生素例如四環素。四環素一般會針對皮脂腺以及毛囊,幫助調節皮脂腺以及毛囊的免疫系統。有病人會擔心長時間服用抗生素會進一步影響免疫系統,增加細菌抗藥性以及令身體更加虛弱。其實四環素是一種皮膚膏,是極常用於醫治痤瘡、暗瘡以及其他免疫系統皮膚病之抗生素。 如果用四環素來治療暗瘡的話,一般的指引是建議服用半年至九個月的療程。一方面四環素是一個窄譜的抗生素,再加上使用的劑量一般會較其他情況的劑量減少,以達致調節免疫系統的效果,所以一般不會引起細菌抗藥問題!最重要的是,由專業的醫生定期評估而調整劑量的話,風險是非常小的。

坊間喜歡使用非藥物的方法塗搽皮膚,若使用蘆薈或其他天然成分的用品時,病人本身並沒有對這些成分有敏感反應的話,醫生一般都不會反對。只是醫生亦會建議大家不可單純使用這些方法,因為成效不顯著,有機會延誤治療。 同時,醫生亦鼓勵病人在試用不同的產品時,可以先行在耳背或手背的地方少量塗搽數天,看看有沒有皮膚敏感後,才持續在有問題的地方使用,將再有問題的地方再發生另外過敏的風險減到最少。

除了要幫皮膚保濕,亦建議要多飲水內在保濕,在可以的情況下,例如心臟功能,腎功能沒有大的問題,白蛋白不是非常低的大前提下,建議盡量每天飲用超過 1-2 公升的水。 另外,病人亦可以考慮服用益生菌。

益生菌其實常見於食物內,例如古埃及啤酒,歐洲的酸奶。近年研究發現這些食物內蘊含有益的細菌,可以幫助消化、提升免疫系統、幫助小朋友腦部發育、改善睡眠以及改善心情,都有良好的作用!近年研究發現如果能夠成功調整腸內好與壞的細菌之平衡,便能夠提升免疫系統!甚至有些初步研究顯示,調整腸內細菌菌群之平衡有機會增加標靶的治療效果!

如何選擇優質益生菌? 首先要視乎有沒有做抗胃酸測試的評估報告? 亦要參考成分表,確保沒有過多的添加劑,儘量避免攝取色素、甜味劑、防腐劑等等的添加劑。最後亦要視乎菌株的類型,因為不同的菌株有著不同的效果,有些會增強消化功能、有些會增加免疫功能、有些會幫助舒緩皮膚敏感例如濕疹的問題、有些會幫助改善睡眠的問題。 當然,最好是有一些測試幫忙分析每個人所缺乏的益生菌菌株,而 Tailor made 一個益生菌組合,相關「益生菌測試」之研究現於科學園進行中,希望日後能推出市面幫助更多病人配對更適合的益生菌株組合!

另外,亦可以調整一下生活細節,例如在洗澡的時候,水溫不要太高,要用低敏的沐浴露,沐浴後注意保濕,外出時塗搽適當的防曬產品,做足防曬措施等等都有機會幫助改善皮膚狀況。

最後,如果出現皮膚出疹、伴隨發燒、結膜發炎、口腔嚴重潰瘍、皮膚劇痛情況的話,這些都代表著嚴重的皮膚問題,需要盡快求診,甚至要入院處理。因為如果處理不善的話,有機會在短時間內引發嚴重併發症繼而引致生命危險,大家必須要小心!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重温【不可不知的癌症瑣碎事系列】 Oncology (腫瘤科) x Dermatology (皮膚科)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刑事調查取消器官捐贈登記可以提升香港人接受器官捐贈的意願嗎?
最近網絡上有關器官捐贈的議論鬧得沸沸揚揚,因為政府高官痛斥有市民意圖破壞器官捐贈系統、造謠作假。行政長官又宣稱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肝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肝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支修益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怎麼預防乳腺癌?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2022年12月31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肺癌防治新術法!聽聽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活動回顧
【肺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 Feng-Ming (Spring) Kong|美國認證資深腫瘤專科醫生 莫樹錦 […]
HPV 和頭頸癌
提起HPV大家很自然想起子宮頸癌,但你又知不知道,作為香港男性十大癌症之一的頭頸癌也跟HPV 有不可忽視的關係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腎癌 講座活動「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3月25日北京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 […]
人生課題(五)紓緩治療絕對不等於放棄
大家聽到紓緩治療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放棄,等於什麼都不做。有些人則認為紓緩治療就等於 […]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 謝耀昌醫生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 轉移性大腸癌第三線「合併治療」療效更佳 2020年醫管局數據顯示,大腸癌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 […]
人生課題(四)晚期癌症病人之心肺復甦
上一回提到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在營養問題方面的考慮。這一回就跟大家淺談心肺復甦與否的決定吧!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 […]
罕見的甲狀腺癌- 島狀癌
最近遇到一位由另一醫生轉介過來、二十出頭的病人看診。病人甫踏進診症室,就看得到她的前頸有非常明顯的甲狀腺腫大。 […]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GCOG|膽囊和膽管癌 講座活動「膽囊及膽管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活動回顧
【2023年2月25日香港時間8時】「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正式開始。這一系列的講座是由香港大學 […]
人工血管 — 免除化療拮針痛苦的好幫手
「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是很多癌症病人每次前往化療時的感覺。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固然令病人難受,然而每次化療前抽 […]